PE史上慘痛一頁

還記得曾經的“全民PE”嗎?

“一段瘋狂的歲月。”回憶起2010年的往事,北京一位資深PE投資人感嘆不已,“從券商直投、保險機構到銀行,企業家和民間資本紛紛投身PE。人民幣基金扎堆,圍搶Pre-IPO項目,造成大量泡沫的集聚和蔓延”。

我們把時間撥回十年前。2009年10月30日,萬眾期待的創業板開鑼聲在深圳敲響,多年來退出無門的本土創投終於迎來了爆發式的收穫。但後面的故事,中國PE人永遠無法忘記史稱“全民PE”

這注定是一段難忘的歲月。深圳某頭部機構主管募資的合夥人反思,“前幾年PE投資太熱,導致泥沙俱下,集聚了非常嚴重的泡沫。直到現在,我們還在為過去的瘋狂買單。”現在出去募資,仍然有一些LP對那段時期的基金業績無法釋懷。

一聲鑼響,創業板終於開了:

本土創投迎來高光時刻

或許沒人會質疑,2010年是中國創投最好的一年。這緣於創業板大幕的開啟。

2009年10月30日清晨,達晨董事長劉晝踏著朝暉步入五洲賓館,幾十分鐘後,他將參加創業板首批公司上市儀式。彼時在場的還有深創投前董事長靳海濤、同創偉業董事長鄭偉鶴等一眾本土創投的大佬們,他們苦熬多年,終於等來這一天。

“這注定是要寫進歷史的日子。這一天是中國資本市場多層次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萬眾期待的創業板首發28家企業在今天於深圳市五洲賓館盛大開鑼。”當天達晨的官網上,如此描述這一刻。

本土創投守得雲開見月明。首批敲鐘的28家公司有23家企業曾獲得VC/PE投資,背後站著20家創投機構,統計顯示,創投機構在這些公司上市前一共投入了近7億元資金,最終贏得了平均5.76倍的回報。伴隨這批企業上市,本土創投機構第一次被推向臺前,曝光在大眾視野之下。

28家公司中,有4家獲得深創投的投資,這4筆投資直接將深創投送上了當年中國創業投資50強榜單第一名的位置。而這一年,達晨投資的項目中有4家成功實現IPO愛爾眼科、網宿科技、億緯鋰能和藍色光標。同年,蟄伏3年獲得20多倍回報的福建聖農被評為2009年最佳退出案例,達晨劉晝也因卓越的投資表現被評為2009年最佳創投家。

創業板的推出,讓中國本土PE迎來了爆發式收穫。而2010年,堪稱PE行業飛躍式發展的標誌性一年。

深創投投資企業26家IPO上市,創下了全球同行業年度IPO紀錄,創造了一項至今仍未被打破的紀錄,此後深創投常年保持中國本土創投機構榜單前三名的位置;同創偉業以8家IPO的成績一躍列入清科中國創業投資機構TOP10,此後連續10年持續蟬聯本土創投機構前10榜單……

隨著人民幣基金的崛起,本土創投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表現亮眼。面對如此挑戰,已在創投行業征戰多年的“元老級”VC也應對迅速。比如IDG資本從那時起便率先將投資階段做以延展,發展至今已成為了國內唯一一家深度佈局和運營各個階段,包括早期、成長期、併購階段、控股型的多元化科技行業股權投資平臺。

事實上,IDG資本從2008年就開始成立PE美元基金,全面開展PE投資業務,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佈局,投資了愛奇藝、商湯科技、金山雲、奇安信、傳奇影業、古北水鎮、烏鎮、銀聯商務、Moncler、Farfetch、Gentle Monster、Acne Studio等眾多明星項目。

此外,2010年是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最高峰,當年共有43家企業赴美IPO,融資39.9億美元,美元基金因此大放異彩。

2010年,紅杉有7家被投企業赴美上市鄉村基、麥考林、利農國際、諾亞財富、博納影視等。2010年8月,乾照光電以超過70倍的市盈率登陸創業板,成為紅杉首個在國內創業板上市的項目。從2005年創辦紅杉中國到2010年的一舉爆發,憑藉一連串漂亮的退出,沈南鵬一舉摘得清科集團2010年中國最佳創業投資家桂冠,並首度登上“福布斯中國最佳創投人”排行榜榜首,沈南鵬的表現也震驚了美國紅杉總部。

2010年也是國內新股發行數量的最高峰,當年309家的IPO數量遠超歷年142家這一平均值。而在創業板IPO的企業也不負眾望,大多具備很強的創新性,極被二級市場投資者看好,其中就包括市盈率60倍的愛爾眼科和市盈率過200倍的樂視網。

高回報的退出,吸引了大規模的資金進入。“彷彿就在一夜之間,深圳突然出現了200家的創投機構,而且大量的資金都進入這個行業,每一家機構都能夠很容易地募到資金。”後來,劉晝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憶。

數據統計,2010年創投機構募集資金1768億,相當於2009年的翻倍。而在2008年之前,美元基金是市場的主導者,佔投資的70%以上,兩年後人民幣基金已經成為創投市場的主要力量,但做得好的創投還是美元基金居多。

一夜暴富神話湧現

史上最大Pre-IPO投資熱潮來了

創投機構十年磨一劍的辛酸歷史被大眾忽略,一夜暴富的神話卻傳遍了全國。於是,PE潮來了。

《中國創投簡史》曾真實地記錄當時的盛況:“幾乎每隔幾天就會大型PE基金面世的報道,每隔一兩週就會有一支規模十來億的PE基金成立的新聞。每個地方政府都在忙著出政策,從金融、航天到農業、文化,PE項目覆蓋了投資界的每一個角落。”

股市也跟著瘋狂。2010年A股新上市企業達到347家,是除2017年(438家)以外,中國歷史上IPO數量最高的一年,其中有超過200家背後有PE/VC支持。

民間也開始顯現對PE的熱情。從煤炭、房地產行業嚐到頭啖湯的土豪們,當時主業面臨國家管制,正急於為鉅額財富尋找新的投資方向。PE行業的造富神話和媒體的放大效應,吸引了這批人群的目光,動輒幾千萬、上億撒錢。

大量手握重金的PE機構,瘋狂追逐著市場上淨利潤超過3000萬的項目,高增長行業領域的好項目更是出現“僧多粥少”、“狼多肉少”的局面,直接帶來的後果就是企業估值的水漲船高。從最早的8倍、10倍市盈率,到後來的12倍、15倍乃至20倍市盈率,PE機構仍然趨之若鶩。

高市盈率讓PE機構們賺得盆滿缽滿,單個項目幾十倍的投資回報也是屢見不鮮。

“不算國內那些著名的私募股權基金,當時的小公司只要能投對一個上市項目,也能大賺一筆。所以當時進入市場的人都發財了,這就和2007年進入股市的人一樣,不存在智商差別,站在風口上,大家都跟著飛了。”一位從政府機關下海的PE基金投資人如此形容。

東方富海董事長、創始合夥人陳瑋曾在微博上指出當時本土PE的五個奇談怪論。一、PE 最相關的行業不是高科技而是房地產;二、決定PE 投資策略是LP,而不是GP;三、PE 的最高境界是募資,而不是投資;四、投資標準是IPO的可能性,而不是成長性;五、投資項目要的是關係、資源而不是專業。

經過2010年的爆發,2011年創投行業如漲潮般湧入了數以千萬計的後來者,2011年成了中國PE扎堆的年份,專門面對Pre-IPO的投資也在這一年達到了歷史頂峰

中國PE史上艱難歲月:

一大批機構沒能活到IPO開閘

然而好景不長,盛宴之後,留下一地雞毛。

2012年11月-2013年12月,證監會暫停IPO審核,這令PE投資的預期退出期限大大延長。退出難、回報率下降,反過來使得募資市場變得非常難,尤其是小基金,種種變化都似乎在預示著行業寒冬正在到來。

一方面,國內二級市場持續低迷,IPO明顯降溫,富人捂緊了錢袋子,持續投資能力下降,行業募資、投資活躍度雙雙下滑明顯;另一方面,中國概念股在美國資本市場遭受冷遇。從2012年3月唯品會上市到11月YY上市,中間8個月出現空檔期,8個月內沒有一家中國公司在美國資本市場上市。

當年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與2011年同期相比VC/PE募資金額縮水近70%,投資金額下降了42%。2012年前11個月中國企業上市個數比上一年下降了40%,融資的金額下降了60%。2012年IPO退出數量只是2011年的一半。而這一年的退出賬面回報率以平均4.38倍,創下創業板開啟以來的回報新低,其中,12筆投資項目遭遇負回報,另有40筆項目“險些沒賺到錢”。

“瞭解這個行業的人都清楚,在2012年到2013年之間,幾乎沒有哪家投資公司能拿得出一份好看的報告,投資回報整體水平降到了年化收益的10%左右,而LP對市場的過高預期更是讓創投機構雪上加霜。”北京一位資深PE投資人回憶,“多少業內名流在這一期間鋃鐺入獄,甚至跳樓自殺,行業一片慘淡。”

彼時,陳瑋也在微博動情地寫到,“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八月天,落葉醉,PE苦,創業喊累,投資項目誰來退?總是GP淚!”

這是中國PE歷史上的艱難歲月。隨著IPO暫停,被投企業上市遙遙無期,一切被打回原形。2013年,整個PE行業迎來了大洗牌,國內90%的PE投資機構面臨倒閉或轉型的危機,本土創投舉步維艱。

轉眼到2014年初,A股IPO重啟,創業板擴容,中國股市掀起新高潮。誰料2015年市場急轉直下,八成股票跌幅超過三分之一,釀成“股災”。雖然其後A股略有恢復,創投行業仍在跳躍前進,但更大的危機,也在醞釀中

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0-2017年創投市場的IPO退出回報倍數整體呈下降趨勢。2010年平均退出回報為8.83倍,2015年和2016年受IPO暫停以及A股市場波動影響,投資回報跌到谷底,2015年僅為2.18倍。

2017年IPO環境相對寬鬆,IPO回報倍數同比增長250%達到8.11倍,但是仍然難以達到2013-2014年的歷史水平。

VC/PE退出率之低遠遠超乎想象。由於IPO及併購政策的變化、項目成長週期長等因素影響,80%以上的GP都存在退出難題。這意味著,任何一家VC/PE都面臨著巨大的退出壓力。

全民PE時代終結:

集體造富神話落幕,科創板不現當年瘋狂

“全民PE的時代過去了”。

清科集團董事長倪正東曾感嘆,那個時代崛起的好幾個大機構,就像一條曾經在中國五千年曆史上曾經淌過的河流一樣,現在已經乾涸了。“我聽說幾個昔日巨頭,曾經掌管千億的資本,現在手上只有一兩億的資金可以投資。”

歷史是否會重演?2019年7月22日,上交所傳出了科創板第一道鑼聲。科創板開市,正式迎來首批25家掛牌上市公司,背後聚集的VC/PE機構超過300家。

十年輪迴似曾相識。2009年10月30日,證監會耗時10年打造的“中國納斯達克創業板”火熱出爐。當日首批28家公司集體上市,平均漲幅達到106%,中國本土創投迎來IPO大豐收。

而在科創板的盛宴中,人民幣基金橫掃首批上市企業。尤其是深圳本土創投機構表現搶眼,比如深創投、松禾資本、達晨、同創偉業等都拔得頭籌。但值得慶幸的是,科創板運行了一年多,並未再現當年創業板開閘之後的全民PE盛況。

回看這十年,當年創業板集體的“造富神話”已經落幕,但歷史的教訓永遠不會過時,我們更應該警惕的是,當年那場瘋狂,不要被遺忘。

由清科集團、投資界,華髮集團聯合主辦的第20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論壇將於2020年10月12-15日在珠海召開。3天時間,100+大咖嘉賓,1000位行業頭部力量,共赴這場星光熠熠的二十年之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