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得股權:後疫情時代下股權投資危與機

資本市場永遠不缺少“意外”,今年的新冠病毒給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都帶來了巨大沖擊。目前國內疫情雖然已基本控制,但國外區域尚未見任何明顯拐點,新冠疫情已成為2020年全球資本市場最大的黑天鵝。

2月下旬以來,全球風險市場資產明顯下挫,風險偏好下行,而未來全球範圍內新冠疫情的蔓延和防控的不確定性仍是市場最大的風險,短期在全球疫情未能獲得有效控制的情況下,全球風險資產的估值水平仍將被抑制在低位。我國疫情防控雖已取得階段性成效,但仍然會受制於全球化背景影響,伴隨全球市場風險偏好的降低,國內市場動能在這一輪疫情下略顯乏力。

投資永遠具有兩面性,危險與機遇往往相生相伴,目前國內的權益類投資尤其是股權投資也正在面對危、機並存的考驗。

利得股權:後疫情時代下股權投資危與機


疫情之“危”,不同以往

新冠病毒突如其來,關於疫情對股權投資市場的影響利得股權投資部總監表示,短期經濟影響、募投資金下滑、募資“寒冬”及歷史風險暴露是當下最值得關注的四個方面。

首先,他認為,短期經濟承壓併產生傳導風險。較2003年“非典”對經濟的影響而言,由於本次新冠病毒的傳染性更強,隱蔽性更高,蔓延造成了大範圍的封城和經濟停擺,對經濟造成的損傷或遠遠大於2003年的“非典”。2003年4個季度GDP增速分別為11.1%、9.1%、10%和10%,“非典”最為嚴重的2003年二季度,國內GDP增速被拖累了2個百分點,隨後經濟逐漸復甦。預期這次的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波動幅度會更大,週期更久。在需求端,由於此前為控制疫情采取的限制人流、關閉人流密集場所等措施導致社會消費需求被抑制。據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滑20.5%,是有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在供給端,因為勞動力供給原因導致大量企業停工,尤其是生產型企業。重啟後,用工情況雖有緩解,但用工短缺現象仍普遍存在。例如,我們接觸的許多備投或已投製造型企業普遍停工近2個月,並相對集中在3月下旬開工。停工停產對企業的現金流管理提出了高於以往水平的要求,很可能將出現批量流動性斷裂情況。根據目前市場的主流預期顯示,今年一季度GDP增速為負增長已是大概率事件。

雖然長期來看,疫情的影響必將衰退,但對部分企業來說,此次衝擊為不可逆損傷。

目前國內疫情防控已經取得成效,商業正在蓬勃復甦,但海外疫情發展仍不明朗,因此,利得股權認為,國內出口新產業及海外供應鏈產業仍受制於國際形勢,或將陪跑全程。

其次,國內股權機構募投資金額總量呈下滑態勢。其中,國內的股權市場首當其衝,2月以來股權市場的募投資金額均出現下滑,Wind中國VC/PE庫數據顯示,2020年2月-3月國內股權市場共17支基金完成募資,合計募集資金169.34億元,成功募資基金數量和募集金額分別同比下滑了87.9%和56.2%。投資端受到2019年以來持續的“募資難”傳導,疊加疫情背景下投資風險增大,使得股權機構的投資決策愈趨謹慎。據Wind中國VC/PE庫數據顯示2020年2月-3月國內股權市場共完成投資案例607件,合計投資金額879.74億元,投資案例數量及合計投資金額分別同比下滑了49.9%和41.7%。股權市場的投融資慘淡除了給VC/PE市場帶來衝擊外,更是直接給廣大處於融資中的非上市中小企業的資金鍊帶來了嚴峻考驗。

再次,企業融資難繼續,重資產及模式創新型公司尤其受到“寒冬”考驗。據利得股權投資部報告顯示,疫情使VC/PE的募資“寒冬”雪上加霜,依賴於VC/PE機構融資維持資金流的企業面臨巨大承壓。其中,重資產的生產製造型企業在此輪停工中受損最大,大量設備停工無產出,折舊侵蝕會計利潤,若企業還存在較高的槓桿比例負債經營,則還將面臨實際的償債壓力和現金流支出缺口。對於中小企業的影響尤甚,因其業務發展處於成長期尚不成熟,現金流普遍存在較大壓力,更容易受到上下游壓款。特別是部分純模式創新類公司生存堪憂,受其業務擴張對補貼等方式過度依賴,短期內難以內生盈利的現實所限,雖前景美好,但外部融資的持續性將決定其是否能維持自身業務發展和正向現金流。

在此前的資本寒冬中已經有大量模式創新型“燒錢”中小企業,因後繼融資不利而被市場出清,對於本輪疫情的影響,利得股權認為,隨著VC/PE機構募資難和投資慎,出清現象還將繼續出現,因此,此類中小企業的生存風險也將持續加大,市場將加速向細分行業龍頭公司聚集。

最後,疫情將歷史投資風險加速暴露,股權機構將面臨加速洗牌。中小企業因為融資帶來的現金和生存壓力,不僅僅會對企業本身造成影響,對於投資他們的VC/PE機構來說,也將為其歷史投資選擇買單,投後管理及處置將面臨空前壓力。歷史投資標的如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出現業績大幅下滑甚至資金鍊斷裂,即意味著該投資機構發生歷史投資暴雷,進而造成LP信任度下降,從而影響募資產生負向循環。疫情加劇大潮退去後弊端的暴露,對過往投資不夠嚴謹的機構打擊尤為巨大。

疫情之“機”,禍兮福所倚

“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在當下的股權投資中同樣如此。利得股權認為,結構性機會永遠存在,真正基本面紮實、風控得當、現金流管理有序的立足長遠的公司永遠會受資金追捧,在此輪疫情影響之中,真正堅持深度研究,價值投資,堅守能力圈,堅持對風險進行系統化考量而非人為決策的審慎型投資機構,將有望伴隨優質標的共同獲取收益。

利得股權投資總監認為,雖然未來疫情的發展仍具有較高的不確定性,但確定的政策寬鬆起到了對沖波動的作用。回望2003年“非典”時期,政策層面對受“非典”影響較大的行業進行傾斜,並保持了擴張性的宏觀環境,直到“非典”防控結束後的三季度末,經濟恢復了穩定增長後才對貨幣擴張速度進行調整。為對沖疫情帶來的經濟下行風險,各國均開啟寬鬆政策。目前,國內疫情已基本控制,利得股權認為,經濟雖然在一季度可能出現歷史性波動,但大概率會在疫情轉折點出現後,呈現如2003年一般的較快速恢復,長期來看,疫情只會影響短期,不改中國經濟穩健向好的中長期判斷。未來政策中心或將以經濟恢復為主,相關支持政策也有望逐步出臺,因此投資人對於未來國內經濟走勢不必過於擔心。

關於當前的股權投資機會,利得股權認為,股權投資本身是長期投資,不管是VC還是PE,投資週期往往在5年以上,這次新冠疫情對於優質企業的影響更多是短期抑制。下游消費受疫情影響,部分低頻的大額消費品,如汽車、家電等發生購買時點後移,據市場需求調研顯示,該部分需求或在復工復產後得到逐步釋放,因此對相關企業的全年業績影響有限。其他高頻低價消費品,如餐飲、旅遊,甚至交運等在疫情中受損最大的行業,我們預期不會出現所謂“報復性消費反彈”,而是以逐步恢復的形式迴歸,故年度業績低於同期基本確定。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個月停擺切實考驗這類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能夠快速恢復正常的標的反而更具長期投資可能,配合卡點營銷,其基本面和品牌認知度在疫情期不降反升,甚至由於競爭對手的出局而有迅速擴大市場份額的機會。因此,對於長期價值不減的企業標的來說,疫情的擠壓反而是佈局良機。受疫情影響,現階段估值水平較低,投資條款談判空間較大,為長期投資提供了不錯的介入時機。

相較新冠疫情給大多數行業帶來的不利影響,部分行業卻因此出現新的發展機遇。利得股權投資總監認為,一類是部分行業如醫療服務業,將受益於此次疫情對民眾的廣泛健康防護教育,相關意識的加強將使醫療保健類服務需求隨之上升,與此類似的還有在線教育、雲辦公等行業。疫情隔離狀態使得這類行業成為大眾剛需,疫情導致的習慣被動改變,產生了巨量新增客戶被迫接受新體驗,這些新興場景同時帶來了新的推廣高峰。另一類是以電子業為代表的部分製造企業。疫情造成全球範圍內的大量企業停產,對於全球化程度越高的產業鏈打擊越大,越早復工復產的企業越有望在競爭對手停產之際搶佔相應市場份額。因目前國內疫情已基本控制,復工復產有序,而海外眾多一線廠商則受制於疫情被迫停產,這就為“中國製造”替代他國生產帶來新的機會。

隨著S基金(Secondary Fund,也稱二手基金,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的興起,為解決流動性而生的基金,近年來越來越被VC/PE機構重視。利得股權認為,在新冠疫情背景下,VC/PE機構在募集端壓力更大,歷史投資風險加大,與疫情中的中小企業一樣面臨著近幾年來最大的流動性壓力。故當前也是S基金佈局“抄底”的良機,通過S基金可以實現在目前相對低點切入優質項目投資的可能,提供投資頭部項目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