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性認識紫砂壺?泥料、做工、名氣、職稱、價值,多維度探討

如何理性認識紫砂壺?泥料、做工、名氣、職稱、價值,多維度探討

能看懂一把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紫砂市場水深風大,紫砂作品良莠不齊,把紫砂說得神乎其神,不著邊際的有,有意誤導的也有,什麼“用火柴能擦出火花才是真紫砂,捏住蓋子可以把壺提起來的才是好壺,黑色的紫砂壺能磁化水,用紫砂壺喝茶有保健作用,越光亮價值越高”等等。

如何理性認識紫砂壺?泥料、做工、名氣、職稱、價值,多維度探討

紫砂壺鑑賞需要靜下心來, 去接觸紫砂造型,去感悟和認知壺藝,更需要客觀、公正的心態,需要不斷學習, 很少接觸紫砂的人, 哪怕藝術素養很高,對紫砂的評判也會失誤。我就如何理性認識紫砂壺談幾點個人心得,供購買、玩壺愛好者探討。

如何理性認識紫砂壺?泥料、做工、名氣、職稱、價值,多維度探討

紫砂壺的優越首先是紫砂泥的優越,而評判一把茶壺,最基本的也是最難入門的就是泥料。

如何理性認識紫砂壺?泥料、做工、名氣、職稱、價值,多維度探討

紫砂泥並不是一般的黃泥、黃土,而是一種礦體,開採時質堅如石,屬於高嶺土、石英、雲母類型,含有氧化鋁、氧化硅、氧化鐵、氧化鈣、氧化鎂、氧化錳等化學成份,且大多深埋於黃石巖下,藏於夾泥礦層中,原礦採集到的紫砂泥,仍需精選、調配,要經天然風化、粉碎、篩選、除雜、配製、陳腐。

理論上說紫砂泥既要求是原礦又要求純正,但原礦也不一定是好泥,而純正也只是相對的。

簡單地說,原礦就是不加入氧化劑的高質精細的礦源, 純正不是指單一礦體而是指經篩選除雜配製後的泥料,雜質要少;

如何理性認識紫砂壺?泥料、做工、名氣、職稱、價值,多維度探討

泥料純正、稀少就珍貴,但片面追求泥料純正、獨特,就容易進入認識誤區,甚至會被一些化工調配的“稀有泥料”、“獨特藏品”忽悠。 很多歷史名作,都有銀星閃爍,也有細微的鐵質,可現在一些玩家並不認可,要追求完美,為了迎合“完美”,漂洗雲母片,用弱酸浸泡去除鐵質。 這樣雜質是少了,但紫砂泥也受到了損害,品質必然會受到影響。

韓寒在其作品《三重門》中說:如果一個人德智體美勞樣樣好,那便是人中之王,是全才,可惜沒有,所以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給拿掉,只是人才。

紫砂泥也一樣,每款紫砂泥都有各自的優缺點,不要想著有一款“神泥”能滿足所有的要求,要知道,稀有的泥料只在銷售端比較在意,而工藝師比較在意的是成品率。

如何理性認識紫砂壺?泥料、做工、名氣、職稱、價值,多維度探討

譬如市場熱度一直很高的本山綠泥,哪家都不一樣,壺買到手又感覺似是而非,究其原因還是成品率,純本山綠泥易做燒難,剛出窯見風就裂,泥性嬌嫩,使用後表面甚至會酥裂,好似瓷器開片。要提高成品率,泥料的拼配就必不可少。

最近就一直在試驗本綠,等成功了,單開一章,發個乾貨!

對工藝師來說所謂的優質紫砂泥:做時要有骨力,韌性要足,燒時溫帶要寬,成品率要高,外觀色澤潤、手感爽;

對壺友來說所謂的優質紫砂泥:更重要的是看燒成後,是否具有優越的物理特性,色澤光潤、肌理豐富、透氣性好、手感舒暢、易泡養。

如何理性認識紫砂壺?泥料、做工、名氣、職稱、價值,多維度探討

紫砂壺之所以能名聲斐然,原因是多樣的,但核心是全手工製作技藝的傳承, 全手工技藝是一門藝術, 但同時也被市場炒作者利用。 手工壺和模具壺並不是評判紫砂壺優劣的標準,更不是區分藝術品和日用品的天然界限。

如何理性認識紫砂壺?泥料、做工、名氣、職稱、價值,多維度探討

現在的“模型壺”是指由石膏翻制的“外模”,用來“擋坯”圍身筒,優點是:穩定性好、平整度高、統一性好、尺寸標準產量高、製作技術要求低,且縮短學藝週期;弊端是:形制缺乏變化的韻味,創新精神受限制,以及常留有模對開接縫線,也就是常說的模型接頭。

而手工貨的特點是:製作技術要求較高、產量低、隨意性強、形體多變無法完全複製、並總能留下自然的手工意趣。

如何理性認識紫砂壺?泥料、做工、名氣、職稱、價值,多維度探討

廣義上說,不管全手工壺還是模具壺都是手工藝品,但相比之下,同樣一個東西,全手工的價值肯定要大於模具。

具體來說紫砂造型藝術是藝人運用自己積累的經驗和對技藝的悟性, 使用特製的專用工具,將構思上升為紫砂語言,關鍵是看處理造型完成後的精氣神韻,給人的視覺感受如何,品茗觀賞的功效如何。 汪寅仙大師的“曲壺”是當代精品,局部也藉助於模具,但並未削弱其“形、氣、神”,並不影響其成為收藏家追捧的珍品。模型只是達到效果的一種手段。

如何理性認識紫砂壺?泥料、做工、名氣、職稱、價值,多維度探討

在建國以前,紫砂壺基本都是全手工製作,可那個時候也有收藏品和日用品之分。

當然,就每個藝人而言,全手工壺要比模型壺的要求更高一些, 對泥性的掌握更好,對工具的運用更熟練。常有壺友在買全手工壺時, 要求壺如電腦加工出來的一樣精密,精“工”細作。 我們追求完美,無可厚非,但執著於此,就有失靈性和意趣,說實在一些,畢竟是手工藝品,又經上千度的高溫燒製,收縮變形是必然的,存在瑕疵也是可能的,關鍵看程度,看是否影響觀感,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紫砂壺之所以獨一無二就是它的不完美。

如何理性認識紫砂壺?泥料、做工、名氣、職稱、價值,多維度探討

職稱與名氣重要, 職稱是一個藝人綜合素質的重要方面, 名氣與藝人致力於紫砂宣傳及在行業中的認可度密切相關,這些有互有關聯,但並不絕對。 以現如今的信息營銷威力,製造點名氣已經是小菜一碟。不像過去那樣“落後”,出個把名人總是那麼不容易;既要有讓人心服口服的品德和真實才幹,又要經許多部門進行各種論證、廣大群眾的認可以及時間的考驗,才能成為名家。因此,

大多數歷史名人的作品應該是精品之作,但也不見得名人的所有東西都是精品。

如何理性認識紫砂壺?泥料、做工、名氣、職稱、價值,多維度探討

我這麼說並不要屏棄職稱和名氣,而是不能盲目地跟風,崇拜名氣而倒置本末,畢竟現在的“名人”已經太多了,靠職稱、名氣肯定玩不過來。

手藝型家庭對於子女的影響是肯定存在的,但師承門派並不是決定其成才高低的主要因素!從手工藝來說,技術是可以教的,但作為高水平的工藝名家或藝術家來說,光有技術是遠遠不夠的。而

一個人的天份、感覺、經歷、性格、毅力和汗水,是無法傳授的。藝術作品可以遺留,藝術細胞無法遺傳,歷史上的許多大師的後人大都沒有成為真正的大師,原因就在這裡。

如何理性認識紫砂壺?泥料、做工、名氣、職稱、價值,多維度探討

任何一樣東西的定價,都有其真實價值作為基礎,真實的價值就是泥料、製作難度、直接和間接成本(思考、設計、工時、成品率等)、作品的數量、成品的效果,這些指標實質是決定價格的最重要依據。除此以外,作者自身的修為和地位、作品類別的歷史知名度、市場的認可度等等,也都具備著一定的附加值,但是,這絕不應該是主體值。

然而,市場往往比較混亂,總會出現一些沒有真實理由(無價值支持)的價格,關鍵在於我們能不能領悟,有沒有這個眼光去辨認。缺乏審美取向,眼睛只盯在“名氣”裡的人,往往十分主觀、自信並且固執。沒有理性的主見,難免會被浮躁氛圍所渲染,抑或是被他人所誤導,鑽進了誤區。

如何理性認識紫砂壺?泥料、做工、名氣、職稱、價值,多維度探討

至於有人偏要以‘我高興’,‘我願意’的態度去強加價格標準,那是誰也管不了的,因為他有錢,並且這就是他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