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品讀: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詩詞品讀: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西江月·重九

  • 蘇軾

點點樓頭細雨,重重江外平湖。當年戲馬會東徐,今日淒涼南浦。

莫恨黃花未吐,且教紅粉相扶。酒闌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間今古。

  1. 戲馬:即戲馬臺,位於徐州南。東徐:即徐州。
  2. 黃花:菊花。
  3. 紅粉:歌女或侍女。
  4. 酒闌(lán):酒宴將散的時候。
  5. 茱(zhū)萸(yú):植物名,重陽節登高時插在頭上,祈求強健。
  6. “酒闌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間今古。”,最後兩句“酒闌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間今古”,反用了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一詩中“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的詩意。即當蘇軾酒興闌珊的時候,便無須盯著那茱萸看了,古今往事也不過是在俯仰之間而已。可見歷經人世風霜和種種挫折的蘇軾,對待這種離別,已經能夠做到淡然處之、曠達樂觀了。

歷史上對該詞的創作背景爭論不一,有人認為這是作於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重陽節上,也有人認為作於重陽節前,但大多數學者都認為這首詞是送別徐君猷時寫下的贈別詞。當時詞人照例登棲霞樓飲宴賓客,登高賞菊,而徐守猷已離開黃州四個多月。詞人即景生情,懷念起黃州人尊敬的"遺愛守"徐君猷,特作此詞。

一說此詞作於壬戌元豐六年(1083年)重陽節,當時身處黃州的蘇軾登高上棲霞樓,念及弟弟子由而寫下此詞。1077年,蘇軾改知徐州,他的弟弟蘇轍送他到徐州任上,兄弟相聚數月,相得甚歡。八月,蘇轍將赴南京留守籤判任,與蘇軾依依惜別。這首詞便作於蘇轍走後不久的這年重陽節。

重陽節本來應該賞菊,還應該遵循舊習俗佩帶茱萸香袋以辟邪氣、求長壽。此時詞人卻認為這一切都不必要,人間一切都在俯仰之間,相聚總是短暫的,別離是令人悲傷的,不用拘泥於這些風俗。乾脆縱情暢飲一番,直到盡興酒闌。這種略帶淒涼意味的超曠情懷與蘇東坡早先寫下的眾多送別詞都不同,這樣的情懷也正是詞人身處人生最低谷時的真實內心獨白。看慣看穿了身邊發生的一切,詞人以空間上極廣、時間上極長、內心極開闊的心理去面對喜樂,面對順逆,面對一切。


詩詞品讀: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水仙子·懷古

  • 元·張可久

秋風遠塞皂雕旗,明月高臺金鳳杯。

紅妝肯為蒼生計,女妖嬈能有幾?

兩蛾眉千古光輝;

和番昭君去,越吞吳西子歸。

戰馬空肥。

  1. 皂雕旗:繪有黑色大雕的旗,這是古代匈奴人用的一種旗幟。秋風遠塞皂雕旗:這句指昭君出塞和親。
  2. 高臺:這裡指姑蘇臺,在今江蘇吳縣西南姑蘇山上。金鳳杯:雕刻有鳳凰的金酒杯。明月高臺金鳳杯:該句指夫差很寵愛西施,時常和她在姑蘇臺上喝酒。
  3. 紅妝:婦女的盛妝,借指美女。下面的“女妖嬈”、“蛾眉”也指美女。蒼生:百姓。
  4. 番:舊時對西北各族的稱呼,這裡指匈奴。和番:與匈奴人和親。
  5. 越吞吳西子歸:春秋時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獻美女西施求和,後來吳終於被越所滅,西施也回到吳國。這句指此事。
  6. 空:白白地。戰馬空肥:是說統治者依靠美色而衛國,戰馬得以閒置而肥。

南宋朝廷在大片國土被金國侵佔後,不僅不奮發抗戰,收復失地,反而偏安一隅;作者一生沉抑下僚,以山水之樂聲色之娛排遣困頓憤慨之心情,他以懷古的方式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慨,借這首小令中對昭君、西施兩位美人的懷念,譴責南宋王朝的偏安亡國。

  該首懷古曲高度讚美王昭君和西施。雖然她們都是被統治階級所利用的人物,但在客觀上卻對民族的和好和祖國的安全作出了極大的貢獻。“肯為蒼生計”、“千古光輝”,是極有見地的評價。結尾說“戰馬空肥”又深刻諷刺了封建統治者的昏庸無能。

  小令開首兩句,以十分簡潔、形象的語言點出了環境和事件。寫塞外旅騎,壯豪中頗多淒涼意味;寫靈巖歌舞,清冷間不乏嫵媚之處。細細品味,使人如身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讀者的視聽感官似乎全被調動起來,深深為句中的意象所感動。第二層中間五句,前兩句問肯為蒼生著想,以救天下為己任的“紅妝”、“妖嬈”能有幾人,後三句答引出昭君和番、西施入吳的故事。昭君和西施的事蹟婦孺皆知,將兩人事蹟同時容納在舞獅子的短短作品中,可見詩人構思文氣之奇兀了。作者先用“紅妝”言裝束之盛,繼用“妖嬈”描體態之媚,再用“蛾眉”贊容貌之麗,最後才點出昭君和西子的名字和她們的驚天地、泣鬼神的愛國壯舉,並冠以“千古光輝”二字,至此,昭君和西子,既是絕世佳人,又是巾幗英雄的形象才完美地突現在讀者面前。有奪目之豔麗,有凜然之浩氣,形象之完美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地。第三層,最後一句“戰馬空肥”,是整首小令的點睛之筆,是對怯懦無能的封建統治者的猛烈抨擊,是對飽食終日,只會“山呼萬歲,舞蹈揚塵,道那聲誠惶誠恐”,而一旦國難當頭卻夭夭逃之的文臣武將們的尖刻嘲諷。“戰馬空肥”,封建帝王和那文臣武將,國禍臨門,都是不僅不思報國,反而“央及煞娘娘”,求助於裙釵,實在是昏庸已極,無能已極。“戰馬空肥”,一字千鈞,揭開了封建社會癰疽之所在,表現了作者無比的憤慨。

  五十字的小令,有摯著的讚美,有無情的鞭笞,傾注了詩人全部的愛和憎。雖曰懷古,焉能無有諷譏現實之意。


詩詞品讀: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清平樂·候蛩悽斷

  • 【宋•張炎】

候蛩悽斷,人語西風岸。

月落沙平江似練,望盡蘆花無雁。


暗教愁損蘭成,可憐夜夜關情。

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1. 蛩(qióng):蟋蟀。練:素白未染之熟絹。
  2. 蘆花:蘆絮。蘆葦花軸上密生的白毛。
  3. 愁損:愁殺。
  4. 蘭成:北周庾信的小字。
  5. 關情:動心,牽動情懷。

《清平樂·候蛩悽斷》是宋末元初詞人張炎創作的一首詞。詞上片寫秋意,候蛩的哀鳴,西風的衰颯,秋月的清冷,秋江的澄淨,無雁的蘆花,一幅蕭殺的“秋曉圖”。 下片寫情,道出無限“秋愁”,最後一句極具概括性和藝術性,成為蓋世佳句。詞選景巧妙,言情深遠,筆調精練、含蓄,風韻幽雅獨特,意境清空淡遠,情感真切感人。


詩詞品讀: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 李白

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1. 謝朓北樓:即謝朓樓,為南朝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故址在陵陽山頂,是宣城的登覽勝地。謝朓是李白很佩服的詩人。
  2. 江城:泛指水邊的城,這裡指宣城。唐代江南地區的方言,無論大水小水都稱之為“江”。
  3. 兩水:指宛溪、句溪。宛溪上有鳳凰橋,句溪上有濟川橋。
  4. 明鏡:指拱橋橋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合成的圓形,像明亮的鏡子一樣。
  5. 雙橋:指鳳凰橋和濟川橋,隋開皇(隋文帝年號,公元581~600年)年間所建。
  6. 彩虹:指水中的橋影。
  7. 人煙:人家裡的炊煙。
  8. 北樓:即謝朓樓。
  9. 謝公:謝朓。

此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應與《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相近,在安史之亂爆發前不久。公元753年(天寶十二載)與公元754年(天寶十三載)的秋天,李白兩度來到宣城,此詩當作於公元753年或754年的中秋節後。

謝眺北樓是南齊詩人謝眺任宣城太守時所建,又名謝公樓,唐時改名疊嶂樓,是宣城登覽的勝地。宣城處於山環水抱之中,陵陽山岡巒盤屈,三峰挺秀;句溪和宛溪的溪水,縈迴映帶著整個城郊,真是“鳥去鳥來山色裡,人歌人哭水聲中”(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這詩作於天寶十三載(754),這年中秋節後,李白從金陵再度來到了宣城。

李白在政治上被權貴所排擠、棄官而去之後,政治上一直處於失意之中,過著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客中的抑鬱和感傷,特別是當秋風搖落的季節,他那寂寞的心情,是可以想象的。宣城是他的舊遊之地,現在他又來到這裡。一到宣城,他就會懷念起謝眺,這不僅因為謝眺在宣城遺留下來像疊嶂樓這樣的名勝古蹟,更重要的是謝眺對宣城有著和自己相同的情感。當李白獨自在謝眺樓上眺望的時候,面對著謝眺所吟賞過的山川,緬懷他平素仰慕的這位前代詩人的悲劇一生,雖然古今異代,然而他們的文化基因的精神卻是遙遙相接的。這種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悶彷徨的孤獨感;正因為他政治上受到壓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他當時複雜的情懷,又有誰能夠理解呢?

詩詞品讀: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整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