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潭:魅力迷人的“中華道都”

鷹潭:魅力迷人的“中華道都”
鷹潭:魅力迷人的“中華道都”

天師府經樂團表演,是一項重要的道教活動,受到了好評。

鷹潭:魅力迷人的“中華道都”

尋夢龍虎山演出場景

鷹潭在線訊(贛東都市報記者 嚴米金)報道:鷹潭龍虎山是中國道教發源地,素有“中國道教第一山”的美譽。東漢中葉,第一代天師張道陵在此肇基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山因以名”。此後,經張氏後裔63代天師上千年的傳承與發展,龍虎山成為了享譽世界的中國道教名山。鷹潭獨特的道文化,成為崛起鷹潭的一張“魅力名片”。

A

中華道都:

源遠流長的道文化

一千九百年前,祖天師張道陵棄官歸隱,遍訪名山,來到了時稱雲錦山的龍虎山,結廬修煉,歷時三年,丹成龍虎現,雲錦山也因此改名龍虎山。其後,他創建五斗米道,奉老子為教主,以符籙為手段,傳經授篆,廣佈道法,自此,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道教——正一道正式形成。鷹潭龍虎山作為道教發源地載入史冊。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唐代詩人劉禹錫這句詩,是對“道教第一山”最好的詮釋。正一道自祖天師創教至今已承襲六十三代,歷經一千九百多年綿延不衰。唐初,道教定為國教,龍虎山受到朝廷重視,加封張道陵為漢天師。宋元明時期,龍虎山道教進入鼎盛時期,執教天師地位尊崇,從“主領三山符籙”,到“掌管江南道教事”,再到“永掌天下道教事”,歷代天師被朝庭敕封“一品”,形成了中國文化史上傳承世襲“南張北孔”兩大世家之一。鼎盛時期的龍虎山,建有道宮10座,道觀80餘座,道院36座,成為中國道教的傳播中心。

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獨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千古未解的崖墓群之謎,構成了龍虎山風景旅遊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三絕”。在中國數不勝數的風景名勝中,龍虎山是公認的山水和歷史人文景觀結合得最為完美的地方,被海內外道眾和遊客譽為“神仙所都”、“人間福地” ,每年來此朝聖、觀光者絡繹不絕。

可以說,行走在龍虎山山水之間,除了滿目美不勝收的風景,所到之處,無處不印滿中國博大文化精髓的痕跡,無處不彰顯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人文底蘊。豐富的人文景觀,氤氳濃郁的文氣,讓龍虎山如此光彩奪目。“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象無形,大音希聲”……龍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有“中國道教第一山”的美譽,龍虎山嗣漢天師府是道教正一派“祖庭”……

B

中華道都:文化和旅遊的深度融合

4月28日晚,大型多媒體山水實景演出《尋夢龍虎山》正式公演,隨著巨型崖壁緩緩打開,數百名觀眾“入夢仙境”,開啟了一場神奇的尋夢之旅。

《尋夢龍虎山》由著名媒體人楊瀾攜手著名導演陳維亞耗時兩年精心打造,作為國內首個大型進行式山水實景演出,觀眾進入龍虎山核心景區,徜徉在瀘溪河上,感受道教“天人合一”淳樸思想和龍虎山丹山碧水、文化傳說的魅力。著名音樂人王菲為其主題曲《如夢》深情獻唱,更讓《尋夢龍虎山》攢足了人氣。

《尋夢龍虎山》之所以取得成功,正是鷹潭人走文化路、打生態牌,將道教文化和旅遊產業深度融合的一個鮮活樣本、成功範例。龍虎山千年的道教文化積澱,奠定了舞臺劇的歷史內涵,更難能可貴的是,《尋夢龍虎山》創作理念處處體現出對山水的敬畏、呵護:沒有設置固定的觀眾席,避免了對自然山水的大面積更改;設立浮游碼頭,避免了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改變;使用裝備蟒蛇音響的電瓶船,不僅避免了對河水汙染和噪音汙染,還避免了演出場地遺留垃圾的可能性;巧妙借用崖壁、天橋等已有景觀,最大限度地減少人造景觀對環境的干擾……

置身龍虎山景區,彷彿進入了一座大自然的博物館和珍稀野生動物的樂園:“十里畫廊”瀘溪河常年達到國家一類水質標準,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瀕危珍稀鳥類,素有“水上大熊貓”之譽的中華秋沙鴨在南方最重要的越冬棲息地。核心景區的森林覆蓋率達91%,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超過正常值的15倍,位居全國旅遊景區前列,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

C

中華道都:打造全國著名休閒旅遊目的地

6月10日,香港老爺車會車隊來到千年道都龍虎山,坐船遊瀘溪河。“龍虎山不但山好水好,飯菜也特別好吃,尤其是養生‘天師宴’的做法,非常適合我們香港人口味。”香港老爺車會會長賴紹昌的太太黃有珍這次是第一次來江西,她坦言收穫巨大,而最大的收穫則是學到了幾手“天師宴”菜品。

“華夏道都、養生天堂”,我市旅遊業通過整合本土特色山水人文旅遊資源和推動旅遊業與文化、科技、工業、商業、現代農業等產業的深度融合,以龍虎山片區丹霞山水觀光、道文化體驗、康體養生度假、鄉村生態休閒旅遊為核心,構建以龍虎山景區為龍頭,市區為主體,貴溪、餘江為兩翼,道文化為特色,市區、景區聯動,宗教、旅遊、文化互動,食、住、行、遊、娛、購相配套的大旅遊發展框架,並充分利用現代傳媒,創新旅遊營銷模式,把鷹潭建設成為國際道文化旅遊中心、丹霞奇觀旅遊勝地、全球養生旅遊示範區和全國著名休閒旅遊目的地城市。

依託龍虎山“丹山碧水,道教祖庭”,我市全力塑造“逍遙龍虎山,道家養生地”品牌。通過系統挖掘、整理本土道文化,從食、住、行、遊、購、娛等方面全方位融合道文化元素,著力設計、開發、包裝、提升大道乾坤道文化博覽園、道學院、大上清宮、正一觀、養生園、上清古鎮、天師家宴、天師養生茶道、八卦景觀田、道樂會等一批遊客參與性較強的道文化體驗和康體養生旅遊項目。如今,隨著龍虎山的旅遊資源不斷開發,瀘溪攬勝遊、崖墓探奇遊、道教朝聖遊、仙城登山遊、養生保健遊、道家美食遊、生態觀光遊等,受到海內外遊客的廣泛歡迎。

道文化養生理念與“低碳健康環保”理念有相通之處,二者有共同點。據龍虎山景區工作人員介紹,歷史上,通過具體的實踐,道教創造了多彩多姿的養生方法。如今,圍繞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我市因地制宜,將旅遊產業與道教養生產業融合一體,旅遊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已成為鷹潭市國民經濟支柱產業。2014年,全市旅遊接待1818萬人次,同比增長36.7%;旅遊直接收入138億,同比增長43%。龍虎山景區接待遊客1020.65萬人次,同比增長56.8%;門票收入4.06億元,同比增長55%。兩項增幅均排在全省前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