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這座山拍攝過《西遊記》,玄奘來過3次,吳承恩曾在這裡創作

說起四大名著中的《西遊記》,我想沒人不知道它,它承載了一代人的回憶。要說那一版的《西遊記》拍的給人印象最深,大部分人都會選擇86版的《西遊記》。無論是男女老少都百看不厭。很多人都喜歡這部電視劇,但卻不知道它的拍攝地。劇中我們可以看到這裡風景優美,景色迷人,是個旅遊的好地方,所以我踏上了這段旅途。幾十年過去了,這裡的景色跟當年比起來,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河南這座山拍攝過《西遊記》,玄奘來過3次,吳承恩曾在這裡創作


這個地方就是河南的嵖岈山(cha ya)。光聽名字似乎感覺不到它的一點美,因為它的這個名字本身就沒有美感。但其實它還有另一個名字,這個名字叫做玲瓏山。聽到這個名字瞬間感覺它的景色都不一樣了,八面玲瓏,山清水秀。不過事實也確實如此。嵖岈山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遂平縣,當時《西遊記》的一大部分都是在這裡取景拍攝的,這並不僅是因為玲瓏山的景色美,更因為玄奘在這裡弘揚佛法,而吳承恩也是在這裡寫下的《西遊記》。


河南這座山拍攝過《西遊記》,玄奘來過3次,吳承恩曾在這裡創作

玄奘是唐代的高僧,也是唐代著名的佛學家和翻譯家。他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而且玄奘是河南洛陽偃師市人,嵖岈山很近,所以當時玄奘曾三次遊歷嵖岈山,並且的在這裡弘揚佛法。吳承恩當年很欣賞玄奘法師對佛法做的功德,所以想寫一本書來記載,但是怎麼也找不到靈感,後來他想起玄奘曾三次來到這裡弘揚佛法,便想來這裡找尋靈感,於是吳承恩就在嵖岈山寫下了《西遊記》。所以後來嵖岈山又有西遊仙山之稱。因此為了儘可能還原小說裡的情節,《西遊記》裡一大部分的情節都是在這裡拍攝完成的。


河南這座山拍攝過《西遊記》,玄奘來過3次,吳承恩曾在這裡創作

嵖岈山分為南門景區和北門景區,南門景區進去是南山額,北門景區景區是北山。我們是從南門景區進去的,因為西遊記,南門景區這裡還有一個西遊文化廣場。在廣場上有師徒四人的雕像。每一個都是那麼生動形象,玄奘騎著白龍馬,八戒扛著他的耙子,沙僧挑著他的擔子,至於孫悟空嘛,站在石頭上做出眺望的動作,好像是在看前面有沒有妖怪的樣子。這個文化廣場不僅師徒四人的雕像,而且還會有一些西遊迎賓式、八戒撞天婚等精彩的文藝演出。


河南這座山拍攝過《西遊記》,玄奘來過3次,吳承恩曾在這裡創作

上山的有兩條路,一條是坐纜車,一條是步行。爬山也是一種鍛鍊,所以我選擇了步行。嵖岈山和別的山體有所不同,一進來我們便能看到它怪石嶙峋,它有好多石頭組成,而這些石頭全部大小不一。仔細看看小石頭就像是大石頭的孩子一般,依偎在母親身邊,所以也可說它們是母子石。還有些石頭大小差不多大,兩個石頭緊挨在一起,像是要合為一體一樣。這很像熱戀中的情侶一般,天天在一起不想分開。說它們是情人石一點也不誇張。


河南這座山拍攝過《西遊記》,玄奘來過3次,吳承恩曾在這裡創作

走著走著我看到了一個洞,這個洞叫黑風洞。本來想進去看看,但是走到洞口實在太冷了,不過如果是夏天來,黑風洞絕對是個避暑的好地方。西遊記中捉拿黑風怪的外景就是在這裡拍攝的。爬山太不容易了,我走走停停。越到山上山路就越不好走,上面十分陡峭,一定要注意安全。這時我看到有兩塊巨大的石頭捱得很近,中間只留出一條縫,透過這個縫隙能看到一點光。聽後面的遊客說,這就是傳說中“一線天”。至於它怎麼形成的具體不知道,有人說那是孫悟空一腳踢出來的一個縫。哈哈,這個想象力確實比較豐富的。這個縫隙非常小,目測是過不去人的,小孩應該差不多,走過去試了試,我居然過去了。過了一線天就離山頂不遠了,走了一會我終於爬上了山頂。站在山頂上腳下景色一覽無餘,“會當臨絕頂,一攬中眾山小”,錦繡河山盡收眼底。


河南這座山拍攝過《西遊記》,玄奘來過3次,吳承恩曾在這裡創作

我南山下來我繞道去了北山。北山這邊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一個石橋。這個石橋名叫百猴橋。百猴橋全長107米,壩高15.2米,上面有16個孔,15個阻攔。它是一個水壩式的景觀橋。而且每一個護欄上面都有一個猴子,這裡一共有石猴130個,故名百猴橋。這裡的每一個猴子都栩栩如生,想來這百猴橋應該也是為了紀念西遊記而修的。


河南這座山拍攝過《西遊記》,玄奘來過3次,吳承恩曾在這裡創作

其實在1086年拍攝《西遊記》的時候,這裡還不是景區,沒有經過開發,也沒有這麼多景點。不過現在的嵖岈山已經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了,景點也增加了不少,它具有濃厚的文化藝術特色。

【旅遊小貼士】

1、可以乘坐火車到駐馬店火車站下車,然後在乘坐大巴到逐平縣下車,那裡喲直接去景區的大巴。

2、嵖岈山門票70元/人。

3、嵖岈山開放時間:夏季7:30-17:30,冬季8:00-17: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