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為什麼看上比特幣

大多數人仍覺得比特幣不過是一種虛擬貨幣,被毒販及黑客們所利用,以期避開銀行機構。

但人們正在意識到,這種把比特幣變成最受歡迎的虛擬貨幣的創新方法,在多個領域有著潛在的巨大顛覆力。這些領域包括會計業、音樂及新聞業。

然而沒有任何地方比華爾街花更多金錢和資源於此技術上,亦即比特幣自帶的規避技術。

“現在它極具吸引力”,德雷克·懷特說。他是英國巴克萊銀行首席數據官,該銀行組建了一個團隊並做了20個試驗以研究比特幣背後的技術將如何改變金融業。“這源於一種意識,‘哇,我們可以用它改變我們如何創造未來的基本模型。’”

對許多像懷特先生這樣的人來講,比特幣並不僅僅是一種用於在線購物的數字代幣。相反,許多金融大鱷們開始相信這種把虛擬貨幣變現的軟件,將會催生一種新的交易方式和在線記錄保存方式,即允許私人及銀行間直接進行像股票和債券類的金錢和資產交易,不必再依賴於一大串收費昂貴的中間人。

一些銀行已經將此工作對公之於眾,但是大部分的活動仍在幕後進行。美國銀行曼哈頓辦公室在四月份舉行了一次非公開會議,數十家銀行的大佬們齊聚一堂,據與會者透露,他們秘密商討了如何把比特幣背後的技術應用於改變世界最大的金融市場——外匯交易。

一些央行,諸如聯邦儲備銀行及英格蘭銀行,有著各自的團隊注視著這種技術。

“一年前,它還僅僅是一種想法”,摩根大通戰略部總裁麥克斯·紐科爾遜說,“如今,它成了一種實實在在的機會。你嘗試一下就會意識到,它會在我們思考對基礎結構的變革時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自2013年突然闖入大眾視線以來,比特幣經歷了慢慢長路。當時許多銀行家極盡冷嘲熱諷,這其中就包括摩根大通的執行總裁傑米·迪蒙。那年比特幣的價格在瘋狂的投機活動中劇烈反彈,人們甚至將其比作荷蘭的鬱金香狂熱。

那時,一些大的公司如戴爾和OVERSTOCK都表示他們會開始比特幣支付在線購物業務,但是有興趣用這種數字貨幣付款的消費者並不多,人們對比特幣的狂熱大量消退。

如今這些金融機構的捲入,並不是因為他們對賣商品賺比特幣或者對擁有這種虛擬貨幣本身感興趣,相反他們關注著這種網絡和軟件,它們能讓比特幣在全世界瞬時且幾乎自由流動。

直到目前,數字交易都會經由某種中央權威機構進行,這些機構會轉移金錢併為買賣雙方更新記錄,就像PayPal和Visa為許多在線購物所做的那樣。

相反,比特幣網絡卻是由去中央機構化的網絡用戶們運行的,他們共同保存著交易軌跡並實時更新交易記錄,並不由某單個用戶或者公司掌管著。所有的交易記錄都被保存在一個公共的賬簿裡,這個賬簿基本上只是一個公眾可以進入的大的電子表格,亦即大家所熟知的區塊鏈。人人可看到這個區塊鏈,且至少到目前為止它已經被證明是不可篡改的。

銀行和其他一些行業做了許多工作,他們希望這種區塊鏈技術能獨立於比特幣使用。比特幣是區塊鏈賬簿裡記錄的第一件事。

音樂發行商Billboard最近提到了幾家初創公司是如何致力於開發一種類似於區塊鏈的數字賬簿,以保存音樂下載軌跡並以此向藝術家們表達忠誠度,他們將不再依賴於原來的中央記錄裝置。

福爾蒙特州政府於六月授權了一項研究,寄希望於如何在州法律條件下合法地將區塊鏈用於記錄保存。福爾蒙特州只是其中之一,還有許多美國之外的政府部門也關注著這種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