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加拿大坦克:基本沒參加真正的戰鬥,改裝成運兵車卻受到好評

二戰加拿大坦克:基本沒參加真正的戰鬥,改裝成運兵車卻受到好評

“公羊”坦克

(本文由桌面戰爭兵棋原創撰寫,圖片來源於網絡。“桌面戰爭兵棋”專注于軍事領域的耕耘,堅持原創,堅守初心。歡迎您的指點。)

文:桌面戰爭兵棋|賣萌的磚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是歐洲最主要的反法西斯力量,由於戰爭初期的失利以及法國的淪陷,英國的日子並不好過,為了能夠抵抗法西斯的入侵,英國必須要動用一切資源。二戰時期加拿大是英國的自治領,同時加拿大也沒有收到戰火的襲擾,所以就成為了英國重要的後方支援。自英國參戰以來加拿大就不斷向英國輸送物資,並且還組建遠征軍奔赴戰場。招募軍隊就必須要裝備武器,輕武器倒還好,坦克這樣的重武器就比較吃緊了,為了解決坦克的問題加拿大建立了自己的坦克生產線,其中最主要的產品就是“公羊”坦克。

二戰加拿大坦克:基本沒參加真正的戰鬥,改裝成運兵車卻受到好評

美國生產的M3中型坦克,其高聳的炮塔設計並不討喜

改自M3中型坦克的“公羊”

在公羊之前,加拿大的安格斯工廠就開始為英國製造“瓦倫丁”坦克,加拿大國防部本打算用本國生產的“瓦倫丁”坦克來裝備新組建的加拿大裝甲部隊,但是由於種種原因,英國後來直接將加拿大生產的“瓦倫丁”坦克全部攬下,只給加拿大留下了30輛坦克自用。在1940年,英國希望加拿大生產“十字軍”巡洋坦克在滿足英國及加拿大軍隊的需求,不過沒過多久美國就開始通過《租借法案》向英國提供M3中型坦克。英軍對於M3中型坦克的評價不算太好,但是也不能放著援助不用,而且M3坦克的底盤還是比較皮實耐用的,於是就希望加拿大能夠在M3中型坦克的基礎上進行改進,以使其更加符合英國軍隊的使用習慣。

二戰加拿大坦克:基本沒參加真正的戰鬥,改裝成運兵車卻受到好評

在M3底盤的基礎上研發的“公羊”坦克

於是加拿大蒙特利爾機車廠就在母公司美國機車公司的協助下接下了改進坦克設計的任務,加拿大的“公羊”基本上沿用了M3坦克的底盤設計,不過儘可能地降低了車體的高度。取消了M3中型坦克車體上安裝的主炮以及偏置的炮塔,更換為傳統的炮塔設計。不過“公羊”的研製還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英國的影響,加拿大將“公羊”稱為巡洋坦克並選擇安裝了1門2磅炮(2磅炮為40毫米,英國的“十字軍”巡洋坦克早期也是2磅炮),這就使得“公羊”的火力相當孱弱。除了主炮之外,“公羊”的副武器包括1挺高射機槍,1挺同軸機槍和1挺車體機槍,其中車體機槍還專門設有1個機槍塔。除了主炮很“英國”之外,“公羊”的車內設計也參照了英國的標準,包括採用右舵設計,安裝英式NO.19號無線電等。

二戰加拿大坦克:基本沒參加真正的戰鬥,改裝成運兵車卻受到好評

雖然“公羊”看起來很像美國的M4“謝爾曼”,但性能上要差出一截

參考M4的“公羊”MKⅡ

很快戰場的現實就讓英國和加拿大認識到,裝備2磅炮的坦克完全不是德國坦克的對手,因此加拿大決定為“公羊”換裝1門6磅炮(57毫米)。與此同時,美國的M4“謝爾曼”坦克也完成了設計開始生產,於是M4坦克又成為了“公羊”改進的參考對象,改進後的“公羊”被稱為“公羊”MKⅡ,而之前裝備2磅炮的版本則被成為“公羊”MKⅠ。“公羊”MKⅡ除了提高主炮口徑之外,還取消了車體上的機槍塔,換為了更為簡單的球形槍座,取消車體側面的逃生艙門,改進了懸掛裝置和離合器,採用新的空氣濾清器等。

二戰加拿大坦克:基本沒參加真正的戰鬥,改裝成運兵車卻受到好評

經過改進後的“公羊”MKⅡ性能有所提升,但完全無法撼動M4“謝爾曼”在盟軍中的地位

“公羊”MKⅡ雖然性能相比於“公羊”MKⅠ有明顯的提升,但是即便換裝了6磅炮也依然在反裝甲作戰中顯得乏力,再加上裝備了75毫米炮的M4“謝爾曼”坦克的大量生產,英軍和加拿大軍隊都可以換裝性能更好的M4坦克,“公羊”的地位就變得尷尬了起來。於是這些生產出來的“公羊”要麼就是退居二線用於裝甲兵的訓練,要麼就是被改裝為“公羊”型“袋鼠”運兵車,以另外一種形式在戰場上發揮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公羊”結束生產後加拿大還對M4A1型“謝爾曼”坦克進行了仿製生產,並命名為“灰熊”巡洋坦克,不過“灰熊”總共只生產了188輛,而且在美國強大的生產力面前,加拿大這點產量完全就無關痛癢。

二戰加拿大坦克:基本沒參加真正的戰鬥,改裝成運兵車卻受到好評

博物館中的“公羊”坦克

結語

加拿大的“公羊”MKⅠ僅生產了50輛,“公羊”MKⅡ生產了1094輛(一說1948輛,不過根據加拿大的生產力我傾向於1094輛),這些“公羊”坦克基本上沒能參加真正的戰鬥,倒是改裝成為“袋鼠”運兵車後因為良好的防護和機動性能而受到好評。在戰後芬蘭陸軍裝備了少量的“公羊”MKⅡ,這些“公羊”MKⅡ還換裝了75毫米火炮,如果“公羊”MKⅡ在一開始就能裝備上75毫米火炮的話,想必也能夠在戰場上發揮一些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