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条遗恨!探寻夏朝灭亡后,夏人流落何方?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世袭制的王朝,它的建立对于中华民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正是因为夏朝的建立,才使得中国由原始的氏族公社制度过渡到了世袭的奴隶制,也将中国的历史从神话般的尧舜时代带到了更现实具体的王朝时期。华夏大地上从此有了国家的雏形,之后经过历代夏王的不断征伐,夏朝的疆域不断扩大,最终确定了夏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可以说夏朝的文明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华夏文明的真正开元。但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这种历史轮回的规律也是从夏朝开始的,在经历了四百多年的强盛之后,夏朝最终也逐步的走向了衰亡。

鸣条遗恨!探寻夏朝灭亡后,夏人流落何方?

夏朝末年,夏桀暴虐,大兴土木,赋敛无度,万民甚苦。大臣关龙逢见民间怨声载道,便进谏夏桀,希望他能有所收敛,夏桀不但不听,还残忍的将其杀害。夏桀更加肆无忌惮,他还把自己比作太阳,以为自己可以与日同寿,可是百姓因怨恨夏桀都说你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们情愿与你同归于尽。

夏朝内部离心离德,纷乱不断,这一切都被一个叫商的部落看在眼里。商族兴起在黄河下游,居住于河南、山东一带。大约夏朝建立后不久,商族就臣服于夏,成了夏的一个属国。商部落的畜牧业发展很快,据说有名的先公相土作乘马,王亥作服牛。就是驯养牛马,作为运输工具。商部落传到成汤当王的时候,已经很强盛,农业、畜牧业、手工业都有很大进展,经济力量逐步超过了夏朝。已经由夏的属国演变为足以与之抗衡的对手。商汤任命伊尹和仲虺为左右相,相继攻灭了忠于夏朝的属国葛、韦、顾、昆吾等,完成了对夏朝的包围,可是夏桀对此却浑然不顾。于是,一场决定夏商两国命运的大战爆发了,鸣条之战,夏军大败,夏桀败逃南巢,被商汤监禁直至病死。

夏朝的灭亡如此迅速,让人惊讶,那么夏朝灭亡后,夏人最终都流落到何处了呢?

夏朝灭亡后,随着国家的解体,夏人分为几支有的迁移到其他各处,有的是被商封为属国。

一、迁移到其他各处的夏人

1.迁移到南方的夏人

夏朝灭亡后,夏桀带领一部分夏人南迁至南巢,这即是南支。

2.迁移到北方的夏人

鸣条遗恨!探寻夏朝灭亡后,夏人流落何方?

匈奴人

有这样一种记载,夏朝灭亡后,一支夏人北迁至蒙古高原,与当地部族逐渐融合,成为匈奴的前身。

这种说法还真不是空穴来风,多部史书都有此记载。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

“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獯鬻、熏育)。唐虞以上有山戎、猃 允、薰粥,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

《括地谱》更详细地记载到:

“其(指桀)子獯粥妻桀之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徒(即北原游牧民族),中国谓之匈 奴。”

可见,匈奴与夏人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后世十六国时代,赫连勃勃建国为夏,就是认为自己是夏朝人的后裔。

二、受商敕封的夏朝后裔

夏朝时期,曾分封了一些与夏朝王室同姓的诸侯国如杞国,鄫国。商朝建立后,这些诸侯国并没有因此而灭亡,而是接受商朝的敕封,作为奉祀夏国的国家继续存在,商汤曾经迁移一些夏人到这些国家。这些诸侯国几经废立,一直延续到了周朝。

鸣条遗恨!探寻夏朝灭亡后,夏人流落何方?

杞国位置

三、古越国——大禹的后裔

越国,因“卧薪尝胆”一词而闻名于世的国家,其实也是大禹直系后裔建立的国家。

鸣条遗恨!探寻夏朝灭亡后,夏人流落何方?

越国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这样记载:

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正义吴越春秋云:“禹周行天下,还归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封有功,爵有德,崩而葬焉。至少康,恐禹迹宗庙祭祀之绝,乃封其庶子於越,号曰无馀。”贺循会稽记云:“少康,其少子号曰於越,越国之称始此。”越绝记云:“无馀都,会稽山南故越城是也。”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於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後二十馀世,至於允常。

可见,越国正是夏王少康之子无余所建。越国可以说是夏朝后裔诸侯国中最著名的一个,更出了勾践这样的一时霸主,一直传至越王无疆,因与楚国争霸,被楚国所灭,国家分裂为百越,一直延续到了汉武帝时期,才完全归附中原王朝。越国历史跨越数千年,国祚绵长,研究越国的历史对于研究中国早期历史尤其是南方地区的历史很有价值。

历史总是令人深思追忆,而不同时代王朝的盛衰所带来的事迹更是后人不断探寻焦点所在,曾经强盛的夏王朝虽然早已没于历史的长河,但它的遗迹却永远流于世间,供人探究铭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