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條遺恨!探尋夏朝滅亡後,夏人流落何方?

夏朝是中國第一個世襲制的王朝,它的建立對於中華民族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正是因為夏朝的建立,才使得中國由原始的氏族公社制度過渡到了世襲的奴隸制,也將中國的歷史從神話般的堯舜時代帶到了更現實具體的王朝時期。華夏大地上從此有了國家的雛形,之後經過歷代夏王的不斷征伐,夏朝的疆域不斷擴大,最終確定了夏朝在中原地區的統治地位。可以說夏朝的文明是具有現實意義的華夏文明的真正開元。但物極必反,盛極必衰,這種歷史輪迴的規律也是從夏朝開始的,在經歷了四百多年的強盛之後,夏朝最終也逐步的走向了衰亡。

鳴條遺恨!探尋夏朝滅亡後,夏人流落何方?

夏朝末年,夏桀暴虐,大興土木,賦斂無度,萬民甚苦。大臣關龍逢見民間怨聲載道,便進諫夏桀,希望他能有所收斂,夏桀不但不聽,還殘忍的將其殺害。夏桀更加肆無忌憚,他還把自己比作太陽,以為自己可以與日同壽,可是百姓因怨恨夏桀都說你這個太陽什麼時候滅亡,我們情願與你同歸於盡。

夏朝內部離心離德,紛亂不斷,這一切都被一個叫商的部落看在眼裡。商族興起在黃河下游,居住於河南、山東一帶。大約夏朝建立後不久,商族就臣服於夏,成了夏的一個屬國。商部落的畜牧業發展很快,據說有名的先公相土作乘馬,王亥作服牛。就是馴養牛馬,作為運輸工具。商部落傳到成湯當王的時候,已經很強盛,農業、畜牧業、手工業都有很大進展,經濟力量逐步超過了夏朝。已經由夏的屬國演變為足以與之抗衡的對手。商湯任命伊尹和仲虺為左右相,相繼攻滅了忠於夏朝的屬國葛、韋、顧、昆吾等,完成了對夏朝的包圍,可是夏桀對此卻渾然不顧。於是,一場決定夏商兩國命運的大戰爆發了,鳴條之戰,夏軍大敗,夏桀敗逃南巢,被商湯監禁直至病死。

夏朝的滅亡如此迅速,讓人驚訝,那麼夏朝滅亡後,夏人最終都流落到何處了呢?

夏朝滅亡後,隨著國家的解體,夏人分為幾支有的遷移到其他各處,有的是被商封為屬國。

一、遷移到其他各處的夏人

1.遷移到南方的夏人

夏朝滅亡後,夏桀帶領一部分夏人南遷至南巢,這即是南支。

2.遷移到北方的夏人

鳴條遺恨!探尋夏朝滅亡後,夏人流落何方?

匈奴人

有這樣一種記載,夏朝滅亡後,一支夏人北遷至蒙古高原,與當地部族逐漸融合,成為匈奴的前身。

這種說法還真不是空穴來風,多部史書都有此記載。

《史記·匈奴列傳》記載:

“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維(獯鬻、燻育)。唐虞以上有山戎、獫 允、薰粥,居於北邊,隨草畜牧而轉移”。

《括地譜》更詳細地記載到:

“其(指桀)子獯粥妻桀之妻妾,避居北野,隨畜移徒(即北原遊牧民族),中國謂之匈 奴。”

可見,匈奴與夏人似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後世十六國時代,赫連勃勃建國為夏,就是認為自己是夏朝人的後裔。

二、受商敕封的夏朝後裔

夏朝時期,曾分封了一些與夏朝王室同姓的諸侯國如杞國,鄫國。商朝建立後,這些諸侯國並沒有因此而滅亡,而是接受商朝的敕封,作為奉祀夏國的國家繼續存在,商湯曾經遷移一些夏人到這些國家。這些諸侯國幾經廢立,一直延續到了周朝。

鳴條遺恨!探尋夏朝滅亡後,夏人流落何方?

杞國位置

三、古越國——大禹的後裔

越國,因“臥薪嚐膽”一詞而聞名於世的國家,其實也是大禹直系後裔建立的國家。

鳴條遺恨!探尋夏朝滅亡後,夏人流落何方?

越國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這樣記載:

越王勾踐,其先禹之苗裔,正義吳越春秋雲:“禹周行天下,還歸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封有功,爵有德,崩而葬焉。至少康,恐禹跡宗廟祭祀之絕,乃封其庶子於越,號曰無餘。”賀循會稽記雲:“少康,其少子號曰於越,越國之稱始此。”越絕記雲:“無餘都,會稽山南故越城是也。”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於會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斷髮,披草萊而邑焉。後二十餘世,至於允常。

可見,越國正是夏王少康之子無餘所建。越國可以說是夏朝後裔諸侯國中最著名的一個,更出了勾踐這樣的一時霸主,一直傳至越王無疆,因與楚國爭霸,被楚國所滅,國家分裂為百越,一直延續到了漢武帝時期,才完全歸附中原王朝。越國曆史跨越數千年,國祚綿長,研究越國的歷史對於研究中國早期歷史尤其是南方地區的歷史很有價值。

歷史總是令人深思追憶,而不同時代王朝的盛衰所帶來的事蹟更是後人不斷探尋焦點所在,曾經強盛的夏王朝雖然早已沒於歷史的長河,但它的遺蹟卻永遠流於世間,供人探究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