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季 | 失宠的伊利股份,到底靠什么赚钱?

消费行业一直都是长牛股的摇篮,在这条赛道上,行业寡头化是不变的宿命。特别是疫情冲击之下,消费龙头备受追捧,茅台、海天味业、涪陵榨菜画出了一道道漂亮的K线,市值创出历史新高。


伊利股份,作为乳制品行业的龙头老大,一直都是资本市场的宠儿。然而一季报公布之后,业绩遭遇滑铁卢,股价应声重挫,众多大V惊呼伊利爆雷了....


财报季 | 失宠的伊利股份,到底靠什么赚钱?


2020年一季报,伊利实现营收 206.53 亿元,同比降低10.71%, 归母净利 11.43 亿元,同比降低49.78%,毛利率 37.46%,同比下滑- 2.49%。


单看这业绩,伊利股份的确凉得有点快。同样是受疫情影响,为什么茅台、海天味业业绩能够如此优秀?沉沦的伊利,能否逆境反转?这就要来聊聊,伊利股份,到底靠什么赚钱


卖牛奶的伊利,成立于1993年,拥有液体乳、乳饮料、奶粉、冷冻饮品、酸奶、健康饮品、奶酪几大产品系列,拥有伊利、安慕希、金典、优酸乳等百亿收入的头部品牌, 和蒙牛相爱相杀二十年,成为国内乳业双雄之一。


过去十年,收入复合增速14%,净利润复合增速26%,ROE常年维持在25%左右,2019年排名全球乳业第8。


财报季 | 失宠的伊利股份,到底靠什么赚钱?


卖牛奶赚钱吗?


对比下白酒、酱油、乳业和榨菜四个赛道的龙头,茅台的毛利率鹤立鸡群,基本上是躺着赚钱,伊利垫底,甚至不如酱油和咸菜。

综合这几家利润情况,盈利模式简单总结就是:

伊利股份:每卖100元,有63元成本、23元广告,最后挣了不到8元利润

贵州茅台:每卖100元,有8.7的成本、3.7元广告,最后挣了51.5元利润。

涪陵榨菜:每卖100元,有55元成本、15元广告,最后挣了30元利润。

海天味业:每卖100元,有55-60元成本、11元广告,最后挣了27元利润。


买牛奶的伊利,赚的是辛苦钱。


疫情之下,2020年一季度,伊利股份营收,同比降低10.71%,而海天味业营收却同比增长7.17%。


财报季 | 失宠的伊利股份,到底靠什么赚钱?


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生活必需品,天天都要消费,唯一不同的是在哪里消费,因此总量不会受太大影响。

而牛奶不一样,牛奶是可选消费品,饭不能不吃,但是牛奶却可以不喝。更何况,走亲访友往往会带上一箱牛奶,春节是乳业销售旺季,疫情的冲击对伊利不言自明。


疫情之下,贵州茅台的增收又增利,而伊利股份不但收入下滑,净利润下滑更快,同比下降49.78%。

财报季 | 失宠的伊利股份,到底靠什么赚钱?


茅台和伊利都是直接发货给经销商,直销比例很低。


不同的是,茅台酒保质期长,不存在贬值风险,出厂价和零售价有差价,强有力的品牌维系着经销商的购货热情,这是茅台业绩对疫情免疫的原因。


而伊利的牛奶,保质期短,没有办法向经销商压货。疫情期间,很多销售渠道被迫关闭,公司只能贱卖产品,打折促销。2020年一季度伊利销售费用率25.33%,同比+1.21%。。茅台可以通过向渠道压货去平滑利润,可是伊利做不到。


可以说乳制品的生意并不好做,同样是行业龙头,伊利股份就要逊色很多。


伊利,靠什么赚钱?

品牌、顾客忠诚度和渠道,可以算是消费品公司的核心资产和竞争力,最终决定消费品的定价能力,就是公司产品涨价的底气。

有句话说得好,长城没什么技术含量,但万里长城的技术壁垒就高了,原因无它,就是长。


一般来说,销售渠道不算“护城河”,但当你的竞争对手想要复制这一个渠道的成本高到一定程度后,渠道就成了“护城河”。


从牛根生出走伊利开始,蒙牛和伊利就注定相爱相杀,常年20%以上的销售费用,寡头之争愈演愈烈。蒙牛以大经销商抢占各个网点,伊利则是深耕渠道,走深度分销体系,覆盖乡镇和农村地区。


一家公司销售终端数量越多,营销费用控制得越合理,说明渠道控制力越强,最终会体现在ROE上。从这点而言,伊利更胜一筹。


财报季 | 失宠的伊利股份,到底靠什么赚钱?


有了别人无法复制的渠道,伊利就有了坚固的护城河,快速的推陈出新,利用渠道对产品进行快速试错,横扫竞争对手。


伊利因此拥有产业链强势地位,得以挤占上下游资金,用别人的钱做营运资本,薄利多销,走规模效应,即使只有8%的净利润,依然能够实现10年10倍的增长。


财报季 | 失宠的伊利股份,到底靠什么赚钱?


伊利,能否困境反转?


2020一季度公司液体奶,奶粉及奶制品,冷饮产品收入增速分别为-19%,27%和21%。常温液态奶占收入75%,因为其保质期较短,受疫情冲击较大。这种影响是一次性的,并不会改变消费者长期的消费习惯。


2019年公司常温/低温/婴儿粉市占率分别37.7%/15.0%/6.1%,2020年一季度公司常温/低温/婴儿粉市占率分别39.3%/14.8/6.0%,疫情之下,伊利市场份额仍在逆势扩张。


2019年末,公司经销商增加1422家至12304家,2020年一季度公司经销商增加578至12313家。疫情之下,伊利渠道仍在加速扩张。


2019年的公司资本开支是110.92亿元,2020年投资计划是226.92亿元,

成长中的伊利,依然维持大量的资本开支。


财报季 | 失宠的伊利股份,到底靠什么赚钱?


毫无疑问,伊利以牛奶为核心,按照牛奶、乳饮料、健康饮品的方式依次递进扩张,逐步打造成为食品巨头,在疫情冲击之下,原有护城河并没有减弱,反倒是逆势扩张,这就成为未来业绩反攻的动力。


总结

疫情之下,伊利股份的业绩遭遇溃败,在A股一时失宠。伊利虽不及“王者”茅台般霸气,“白富美”海天味业般优秀,但是伊利作为大众消费第一品牌,是最有机会成为“中国的雀巢。逆势扩张的伊利,一定会迎来业绩反转的时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