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水流深,有愛有光有南潯

靜水流深,有愛有光有南潯

南潯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

雖然N年來,去過好多次,但每一次都有一種久違的感覺。

如果想在所有的江南古鎮當中找到一處最純粹最生活最原汁原味最能靜下心的地方,那麼一定非南潯古鎮莫屬。

靜水流深,有愛有光有南潯

今天的南潯古鎮頗類似於2000年我們去過的烏鎮,2002年我們去過的西塘,2004年我們去過的宏村……,今天的南潯沒有今天烏鎮的人造和張揚,沒有今天西塘的喧譁與騷動,沒有今天宏村的浮華和浮躁。她呈現給世人的完全是一副迥異於當下“金瓶梅時代”的面相,猶如一位儀態萬方大氣洋氣宏闊低調內斂蘊藉,“過盡千帆皆不是,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寧靜的貴婦,又恰如一個簡約純粹特立獨行我行我素“興盡晚回舟”的鄰家女孩。

靜水流深,有愛有光,是南潯。水鄉書香,大氣洋氣,是南潯。尋一方庭院,沏一壺清茶,讀一本閒書,“恰如青石的街道向晚”,過一種平和安靜簡單細緻的生活,是南潯。

靜水流深,有愛有光有南潯

安靜低調內斂的南潯也曾經有過自己名動天下的繁華和榮耀。

建鎮於將近八百年前的南潯,當年取“南林”、“潯溪”兩名之首字而名之曰“南潯”。也許最初的起名就是一種冥冥之中的意象註定:江南清麗地,水邊深深處,“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無怪乎戰國四大公子之一的楚國春申君亦以自己的封地在此為榮為樂。

靜水流深,有愛有光有南潯

進入明代,天下蠶桑之利,“莫盛於湖”,湖州絲綢名天下。南潯從此“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文化昌盛,人才輩出,書香不絕,所以明代時就有“九里三閣老,十里兩尚書”之諺語流傳於廟堂和江湖之間。僅宋、明、清三代,南潯就出了四十一名進士。

靜水流深,有愛有光有南潯

尤其是進入晚清以及民國時期,由於國際生絲市場的日益擴大和消費需求,又得緊臨上海的地利之便,以繅絲業為龍頭的現代工業在本來就文化積澱深厚的小鎮迅速崛起。士人從商,學而優則商,謂之儒商。天時地利人和,小小蠶寶寶,千萬雪花銀。南潯成了當時中國最富有的一個小鎮。據說南潯“四象”的家產,在當時是大清帝國全年稅收的一半。以南潯為核心的近代中國最大的絲商群體與當時遊走於政商二道富甲天下的徽商群體有的一拼。

靜水流深,有愛有光有南潯

正因為如此,南潯古鎮自然就有了很多大名鼎鼎的大莊豪宅,亭臺軒榭,就算普羅大眾,家家戶戶也是屋內寬敞,七八條老街上,三四層的民宅隨處可見。南潯是所有江南古鎮裡至今保留下來古民宅數量最多的古鎮。為富而仁,兼收幷蓄,中西合璧,文脈悠悠,蓮葉田田,筆墨飄香,可以說是南潯鶴立於所有江南古鎮的最耀眼之處。

在所有的江南古鎮之中,南潯古鎮頗有點顛覆人們傳統的小橋流水人家的審美觀。街道更為開闊,河道更為恢弘,綠樹更為蔥蘢,石拱橋更為高大,古宅院落更為深邃博大……

靜水流深,有愛有光有南潯

所以《江南園林志》才如此讚歎:“南宋以來,園林之勝,首推湖、杭、蘇、揚四洲,以湖州尤以南潯實萃,一鎮擁有五園,且皆為巨構。”

說到南潯古民宅的亮麗耀眼,就不能不說最有風情名聞中外的百間樓,這是明代萬曆中期的禮部尚書南潯人董份的家眷住處。當年董份的第五個孫子和南潯紳士茅坤的孫女結親,董家為茅家孫女的100個陪嫁婢女而建了100間樓房,故名“百間樓”,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沿河百十間民居臨水而築,順河彎曲,一道道聳起的山牆,一重重圓拱的過街卷門,一排排沿河的排柱廊簷,一座座河埠石階,兩房間由高低錯落的白牆黑瓦的馬頭牆相隔,徽派建築與江南水鄉建築風格自然統一,水乳交融,倒映在緩緩的水波之中,別有情調,別有滋味,別有情義。高官紳士對普通的婢女都如此尊重有加,有愛有光,更遑論朋友同窗同道中人了。

靜水流深,有愛有光有南潯

“垂楊踠地掩清秋,夜深吹遍百間樓。”清人董載昌《潯溪竹枝詞》中這樣描繪百間樓。清人張鎮更有讚美百間樓的詩句《潯溪漁唱》:“百間樓上倚嬋娟,百間樓下水清漣。每到斜陽村色晚,板橋東泊賣花船。”當年的美麗與繁華可見一斑。

巴爾扎克曾經說過:“人是環境的孩子。”特別的環境造就了特別的人,南潯更是如此。若論南潯人的個性氣質特立獨行知行合一理想激情,與吳興(湖州)人是很不一樣的。遠的不說,近現代就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黃金狗”之說,更有近代中國第一位具有全球意識和開放觀念的法律學家沈家本,更有現代中國第一位心理學家燕京大學校長陸志韋先生……

中西合璧的江南第一巨宅張石銘舊宅的深處藏著江南第一舞廳,名曰“懿德堂”,其中的“懿”專指女子美好的德行,說的就是張的母親桂太夫人“垂簾聽政”的故事。張石銘雖為南潯“四象之一”,卻對母親是非一般的敬愛。而且他性喜半卷閒書一壺茶,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樂善好施,行善積德。舊宅抱柱上那副兩代帝師翁同龢所題的對聯應該就是“張家的才子”言行寫照:“世上幾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張家後代裡出了張靜江這樣全心全意支持民族民主革命的聞人,甚至對後來顧乾麟創立惠及無數貧困而優秀學子的叔蘋獎學金的影響,自然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靜水流深,有愛有光有南潯

南潯,才是普羅大眾真正生活著的古鎮,眾多吸納了西方建築技術的古民宅世世代代居住生活著當地人。

南潯,才是一座被深藏在時光裡的古鎮,悠遊其間,人們很容易就能找到一種久違的慢板,一種久違的寧靜。高大的石拱橋,斑駁的石板路,蜿蜒開闊的河道,還有河畔的浣洗,水邊的早茶,醇厚的潯酒……

靜水流深,有愛有光有南潯

南潯,才是一個古樸安靜的詩意棲息地。古樸得讓人感動,安靜得令人驚喜。

只有張石銘舊宅裡百年前德國製造的老鍾依然走得分秒不差,渾厚的聲音,提醒著人們時光的流逝;只有嘉業堂的雕版書籍依然靜靜排列著,提醒著人們書香種子的不可或缺;只有小蓮莊的蓮花年復一年的盛開,提醒著人們“既然太陽每天有新舊的交替,我的愛也就永遠把舊話重提。”

靜水流深,有愛有光有南潯

靜水流深,有愛有光有南潯。

靜水流深,有愛有光有南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