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潯,難尋的美

或許

每個人心裡

都有一個『詩畫江南』

她就像一個

永遠也繞不開的結

讓人魂牽夢縈,割捨不掉


俗話說

走遍江南九十九

不如南潯走一走

從來沒見過哪個地方

單是讀一讀名字

唇齒間就已滿是詩意


那裡湖水依依,粉牆黛瓦

古樸的石橋銜接兩岸

在細雨濛濛中

似是有一位丁香似的姑娘

正撐著油紙傘款款走來


南潯,難尋的美

說起『南潯』名字的由來

倒也有些意思

南潯在南宋初年叫做潯溪

因為它建在一條名叫潯溪的小河邊上

可以說是因河而得名


後來

潯溪南面的人

因經營生絲生意而發家致富

南潯商人在造就商業傳奇的同時

也構建了一座座大宅、花園、會館

一時間潯溪南岸商鋪作坊林立

於是又更名為南林


到了南宋淳佑年間

正式建制時

就從潯溪、南林這兩個名字中

各取一個字

把鎮名定為南潯

並一直沿用至今

南潯,難尋的美

南潯,難尋的美

南潯,難尋的美

雖同是江南古鎮

可南潯卻有那麼點不同尋常


有人說

西塘似小家碧玉般

讓人親近

烏鎮如大家閨秀般

典雅精緻


而南潯

更像是留洋歸來的十三姨

中西合璧

大氣、優雅中,又帶了點叛逆

南潯,難尋的美

“圜閡鱗次,煙火萬家

苕水碧流,舟航輻輳”


南潯

曾是最富庶的江南小鎮

也是唯一一箇中西合璧

有著千年文化的古鎮

她的“一顰一笑”

都散發著濃濃的書香墨韻

南潯,難尋的美

南潯,難尋的美

《潯溪漁唱》中有云

“百間樓上倚嬋娟,百間樓下水清漣

每到斜陽村色晚,板橋東泊賣花船”

這是嘉慶年間

張鎮為讚美南潯而寫下的詩句


“九里三閣老,十里兩尚書”

古時南潯

也是人才輩出,書香不絕

論起文化底蘊

南潯絲毫不輸別的古鎮

南潯,難尋的美

南潯,難尋的美

南潯

有時候又像是一位

與世無爭的老人

雖歷經滄桑,飽含熱淚

卻不言不語

在時光碎語中堅守著自己


它是隱藏在

江浙滬裡的“香格里拉”

有著江南水鄉最原始的樣貌

也是為數不多

還未完全商業化的古鎮

南潯,難尋的美

南潯,難尋的美

它最是溫婉柔情

在街頭巷尾

看不到琳琅滿目的特產店鋪

河道上也很少能看到

有來往的搖櫓船

就連石橋上

也少有遊客來往


鎮上的居民

依舊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在洗衣機如此普遍的年代

依然能看到人們在河邊洗衣

沿著小河邊

還有三三兩兩老人坐在一起

喝茶聊天


南潯,難尋的美

南潯,難尋的美

南潯,難尋的美

順著青石板小路在古鎮裡閒逛

走累了

就在樹蔭下的阿婆家

吃一碗雙澆面

和老人家聊聊天

聽他們講一講南潯曾經的故事


喜歡南潯

不僅僅是因為它的

歷史文化,人文古蹟

更是這種風土人情的傳承

和平淡生活下的點點滴滴


南潯,難尋的美

南潯,難尋的美

穿過南街

就到了小蓮莊

這是“南潯四象”之首

劉鏞的私家花園

也是劉家三代人

花了40多年時間才建成的


從一個看似很不起眼的小門口進入

不曾想

裡面卻藏著個大大的世界

這裡以荷花池為中心

園林既傳承了中國古典園林的自然精神

又引入西歐園林的元素

有一種說不出的美

南潯,難尋的美

在南潯

富商大賈的深宅大院固然精美

但最吸引人的

卻是平民百姓的普通民居


百間樓

是至今為止保存得最為完整

並留有傳統風貌的沿河居民群落

這裡青瓦白牆,依河立樓,柳樹成蔭

沒有千篇一律的商店門面

有的滿是江南民居的原色原味

南潯,難尋的美

南潯,難尋的美

南潯,難尋的美

每當黑夜降臨

不同於其他古鎮的燈紅酒綠

南潯的街燈

散發著微弱而柔和的光

襯著朦朧的夜色

小鎮安靜得好似不食人間煙火

南潯,難尋的美

南潯,難尋的美

有人說

南潯最美的

是清晨,伴著鳥鳴


也有人說

南潯最美的

是傍晚,映著明月


我說不出

南潯到底有多美

只不過

你對古鎮所有的期待和憧憬

它都滿足的恰到好處

南潯,難尋的美

南潯,難尋的美

南潯

或許並不適合遇見

更適合沉澱

想要感受它的美

唯有放慢腳步,用心聆聽

……


本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