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政治局委員,因祕書(黃埔四期生)出賣而被捕犧牲,滿門英烈

我們都知道,在我黨早期,毛主席、彭湃、方誌敏、韋拔群一起被公認為“農民大王”。

此4人中,從事農民運動最早的,是澎湃。

彭湃的著作《海豐農民運動報告》出版於1926年,是我黨歷史上第一部關於農民運動的專著,曾風靡一時,成為從事農民運動者的必讀書。

彭湃比毛主席小3歲,於1896年出生於廣東海豐縣有名的大地主家庭,他曾自述其家況是:“被統轄的農民男女老幼不下千五百人。我的家庭男女老幼不上三十口,平均一人就有五十個農民做奴隸。”

彭湃家裡有“鴉飛不過的田產”,在鎮上還有兩條街的鋪面,住的是雙層西式別墅。

少年時代的彭湃是大少爺,金錢、女人、地位什麼都不缺。他放著這種人上人的生活不好好享受,卻去解放他本來該欺負、該剝削的人,只因為他覺得人活著不該這樣,中國要新生。

寫到這裡,我就對彭拜先烈佩服得要死,太了不起了!

彭湃的家鄉海豐縣,當時屬廣東省惠州府,今屬廣東汕尾市,是近代廣東社會矛盾尖銳之地。這裡是軍閥陳炯明的老家,因其任用私人,使海陸豐“縣長多如狗,司令滿街走”。官紳橫行不法,魚肉百姓。自小生活在這裡的彭湃,目睹了巨大的兩極分化,深感社會之不公平。

為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彭湃先後到海豐縣城和廣州上中學,後赴日本就讀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

1921年,彭湃回國後即在廣州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又回縣被國民黨政府任命為教育局長。他上任就組織縣城學生高舉紅旗,舉行五一勞動節遊行。海豐的官紳大感驚駭,縣政府馬上罷了他的職。

彭湃不在乎丟官,他難過的是貧苦農民並無反應,認為是“洋學生”趕熱鬧。

此後,彭湃一頭扎向社會的最基層,常常下鄉,走到田間地頭去啟蒙祖祖輩輩種地的農民。1922年7月,彭湃和張媽安等6人成立海陸豐第一個農會,從此點燃農民運動的火種。

他是政治局委員,因秘書(黃埔四期生)出賣而被捕犧牲,滿門英烈

1923年初,彭湃在海豐組織起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縣總農會,並擔任會長。同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擔任了國民黨廣東省黨部農民部長(當時是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相繼組建了惠州農民聯合會和廣東省農會。

1924年4月,彭湃赴廣州領導農民運動,創辦農民運動講習所,是第一屆、第五屆農講所主任和農講所骨幹教員。

1925年,彭湃首次發動海陸豐農民起義,反抗軍閥陳炯明,在當地建立起農民自衛軍。

1927年春,彭湃到武漢參加黨的五大,當選為中央委員。

大革命失敗後,彭湃赴南昌,參加以周恩來為書記的黨的前敵委員會,參與領導了南昌起義。黨的八七會議選舉了臨時中央政治局,彭湃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1927年11月,隨南昌起義軍南下廣東的彭湃領導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海陸豐蘇維埃政府。

1928年上半年,彭湃領導的農民武裝加上葉鏞、徐向前等帶領的廣州起義部隊紅四師部分兵力,在海陸豐、普寧、惠來、潮州一帶開展武裝鬥爭,拓展革命根據地,鞏固、捍衛蘇維埃政權。

當時在那裡的徐向前元帥曾回憶彭湃說:“他個頭不高,身著普通農民的衣服,腳穿草鞋,不論走到哪裡,都能和群眾談心、交朋友……飯碗上沾著雞屎,他毫不在乎,端起碗就吃。這一點確是難能可貴的,我很佩服他。彭湃也有弱點,主觀、急躁,有時‘左’一些。這同革命初期經驗不足有很大關係。”

1928年11月,彭湃再次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奉命赴上海工作,任中共中央農委書記、中共中央軍委委員、中共江蘇省委軍委書記。此時,白鑫被黨組織委派為彭湃的秘書。

白鑫是湖南常德人,黃埔四期生,和林彪、劉志丹等是同學。

黃埔軍校畢業後,白鑫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之後隨起義軍經贛南、閩西,撤退到廣東海陸豐地區,同彭湃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匯合。在海陸豐時期,白鑫曾任團長,是彭湃的屬下。

當時的上海,正處於國民黨反動派的白色恐怖之下。我黨內部一些意志薄弱的投機分子接二連三地宣佈脫黨甚至背叛革命,倒向敵人。剛來上海不久的白鑫,心中也不免膽戰心驚。

很快,白鑫就通過他在南京被服廠當廠長的哥哥聯繫上了國民黨上海黨部情報處長範爭波,做了可恥的叛徒。

範爭波特別提出,希望白鑫能想出辦法將彭湃捉住,還對他許以重金。

1929年8月24日上午,白鑫接到彭湃的指示:下午在白鑫的家召開軍事委員會會議。

白鑫的住處,是黨的地下工作的一個重要聯絡點。

白鑫和妻子做好會前準備後,便藉口胃病發作,外出向國民黨的上海公安特派員範爭波告密。

範爭波喜不自禁,決心來個一網打盡。

他是政治局委員,因秘書(黃埔四期生)出賣而被捕犧牲,滿門英烈

當天下午4時,彭湃、中央軍事部部長楊殷、上海總工會副總指揮張際春、中央軍事部委員兼江蘇軍委委員顏昌頤、江蘇省士兵運動負責人邢士貞等,聚集在滬西新聞路經遠裡12號白鑫家的二樓開會,遂被法租界的巡捕和範爭波的手下逮捕。

楊殷、彭湃等人被捕後,中央特科迅疾組織營救——在敵人押送彭湃等的途中截車。

可惜負責運槍的人用車將手槍送到時,槍上的潤滑油沒有擦去,大家用煤油將其洗淨後,再裝扮成拍攝電影外景的隊伍前往預定地點,卻已經錯過了時間。

8月30日,蔣介石親自下令秘密槍殺彭湃、楊殷、顏昌頤、邢士貞四人。

彭湃面對死亡的威脅,發出錚錚鐵詞:“為了我們的子子孫孫爭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的”。

楊殷、顏昌頤、邢士貞和彭湃一樣,亦堅貞不屈,英勇就義了。

周恩來和陳賡通過多種渠道瞭解到,出賣彭湃、楊殷等領導人的叛徒就是白鑫!周恩來流著淚水起草了告人民書,並提出“一定要把叛徒白鑫幹掉!”

同年11月,特科“紅隊”在上海霞飛路擊斃了叛徒白鑫和保護他的特務。法醫檢查屍體時,發現白鑫腦後所中來自不同方向的三槍竟是從一個彈孔中打進!

叛徒如此的下場,大快人心。

他是政治局委員,因秘書(黃埔四期生)出賣而被捕犧牲,滿門英烈

彭湃一家滿門英烈,先後有7人為革命犧牲,6人被追封為烈士:彭湃、蔡素屏(彭湃的夫人)、許玉慶(彭湃的第二任夫人、南昌起義中的女兵之一)、彭漢垣(彭湃的三哥)、彭述(彭湃的七弟)、彭陸( 彭漢垣的兒子)。

抗戰時期,彭湃的母親周鳳老人毅然將幾個孫輩後人都送進東江縱隊等革命隊伍參加抗日鬥爭。新中國成立後,周鳳應邀出席全國烈士家屬代表大會。

1956年11月16日,毛澤東主席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周鳳老人時,親切地握著她的手說,“彭湃是我們的好同志,您是彭湃的好母親!”

他是政治局委員,因秘書(黃埔四期生)出賣而被捕犧牲,滿門英烈

1956年毛主席接見彭湃烈士的母親周鳳(中)

彭湃有個好兒子叫彭士祿,後在黨組織的安排下輾轉來到延安。1951年,彭士祿通過考試以優異的成績獲得蘇聯留學名額,1956年畢業於在莫斯科化工機械學院,成績全優。

彭士祿後成中國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廣東大亞灣核電站總指揮、秦山二期核電站聯營公司首任董事長、中國工程院首批及資深院士,先後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何梁何利基金最高獎項“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劉繼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