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徹底想通了,開放動力電池合作力度,與寧德大戰不可避免

比亞迪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企業,旗下的用中國古代來命名型號的新能源汽車也受到市場的好評,但是當我們在研究比亞迪的車子的時候,卻很容易忘記,比亞迪的老本行,或者說它真正靠什麼發家的,那就是電池。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比亞迪的電池。

比亞迪徹底想通了,開放動力電池合作力度,與寧德大戰不可避免


人工密集高科技?

比亞迪初期的時候被人稱為人口密集型的科技公司,這背後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原因嗎?其實是這樣的,原來電池行業就是日企的天下,一條生產線要價幾千萬,而且限制出口,比亞迪老闆王傳福根本買不起,所以他想到另外一招。

比亞迪徹底想通了,開放動力電池合作力度,與寧德大戰不可避免

這一招就是利用當時中國的人口紅利,把比亞迪的整個生產線流程分解成一個個可以人工完成的工序,最後比亞迪只花了 100 多萬元人民幣就建成了一條日產 4000 個鎳鎘電池的生產線。在當時的情況,不僅解決了電池問題,也解決了就業問題,可以說是一箭雙鵰。

比亞迪徹底想通了,開放動力電池合作力度,與寧德大戰不可避免

崛起之路

其實要說崛起的原因還和這個“人口密集型高科技”公司有關係。當年,東南亞金融風暴爆發不久,全球電池產品價格暴跌了 20%~40%。日企苦不堪言,但是比亞迪因為成本低,並未受到特別大的影響。

比亞迪徹底想通了,開放動力電池合作力度,與寧德大戰不可避免

2001 年,比亞迪的鎳鎘電池生產量、鎳氫電池生產量和鋰電池生產量分別名列全球第二、第三、第四名。次年,比亞迪在香港上市。在鎳鎘電池市場,王傳福用了三年的時間,搶佔了全球近 40% 的市場份額,成為鎳鎘電池市場的老大。


比亞迪徹底想通了,開放動力電池合作力度,與寧德大戰不可避免

對外發展

說到電池,大家一定會提到現在特別火的寧德時代,在銷量方面,寧德時代其實是比比亞迪要多的現在。原來就有本田、現代、豐田、戴姆勒、寶馬、大眾、路虎、雪鐵龍等跨國車企。而拿下特斯拉的訂單,寧德時代完成了對全球頭部電動車企全覆蓋。

比亞迪徹底想通了,開放動力電池合作力度,與寧德大戰不可避免

反觀比亞迪,因為商業模式的不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比亞迪的電池只供應自家產品,這極大地限制了比亞迪核心零部件業務的規模化擴張。換一句話說,比亞迪的電池請款太依靠自家汽車的銷量。

比亞迪徹底想通了,開放動力電池合作力度,與寧德大戰不可避免


而在今年 3 月的「刀片電池」發佈會上,比亞迪副總裁兼弗迪電池董事長何龍對外放話:幾乎你能想到的所有汽車品牌,都在和我們探討基於刀片電池技術的合作方案。從這裡我們可以嗅到不一樣的比亞迪的想法了。

比亞迪徹底想通了,開放動力電池合作力度,與寧德大戰不可避免


至於在未來,比亞迪是不是能成為電池之王,我覺得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也是考驗王傳福的事情。但無論如何,誰能在動力電池供應鏈爭奪中掌握話語權,也勢必會影響未來新能源汽車的行業格局。大家關於比亞迪的電池世界還有什麼想說的,可以關注並留言給科技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