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錦城池,哪得大蟲來?楊志殺死無賴牛二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水滸傳》裡楊志殺牛二一段故事似乎沒多大意思,跟武松打虎、魯達拳打鎮關西這些驚豔的出場相比遜色太多了。

要知道楊志在108將中可是排第17位,擔任的馬軍八驃騎兼先鋒使,牛二隻是地痞無賴一個,二人實力簡直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陰溝裡,就算讓梁山排名末位的時遷、段景住對付牛二也綽綽有餘。

假如我們是作者,說不定會把牛二設計成一個很厲害的角色,這樣楊志出手才能顯出英雄的本領。

難道說一部名著連最簡單的“襯托”手法都不會嗎?非也,楊志怒殺牛二正是《水滸傳》非常重要又非常高明的一筆。

一片錦城池,哪得大蟲來?楊志殺死無賴牛二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一片錦城池,哪得大蟲來?

請注意,牛二非但沒有超強的武功,連個正經名字也沒有,牛二,聽著跟“二哈”差不多了。要知道,古代無名之人往往是指地位極其卑賤之人。

再看他的形象,也非常特掉價兒:

面目依稀似鬼,身材彷彿如人。杈枒怪樹,變為肐瘩形骸;臭穢枯椿,化作腌臢魍魎。渾身遍體,都生滲滲瀨瀨沙魚皮;夾腦連頭,盡長拳拳彎彎卷螺發。胸前一片錦頑皮;額上三條強拗皺。

一個又髒又醜渾身散發著惡臭的地痞無賴,還是半醉酒狀態,簡直到了“豬不咬狗不啃”的地步了。或許他身上唯一唬人的地方就是那個綽號——“沒毛大蟲”了。

無德無才、髒臭醜昏,牛二可謂是集諸多“惡德”於一身。

一片錦城池,哪得大蟲來?楊志殺死無賴牛二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可就是這樣一個極度令人厭惡的猶如“垃圾”一樣的傢伙,偏偏能在天子腳下招搖過市,人人避之唯恐不及。——這才是最令人難以捉摸的一個問題。

書中借楊志的心理活動也拋出了這個疑問:

楊志看時,只見(人群)都亂攛,口裡說道:“快躲了,大蟲來也。”楊志道:“好作怪!這等一片錦城池,卻那得大蟲來?

書中對這個問題的解釋是:

原來這人,是京師有名的破落戶潑皮,叫做沒有毛大蟲牛二,專在街上撒潑行兇撞鬧。連為幾頭官司,開封府也治他不下,以此滿城人見那廝來都躲了。

這就說不過去了。看過前文都知道,林沖被高俅陷害誤入白虎節堂後,高俅本想把林沖問成重罪,可開封府的騰府尹,即京畿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是個清官,“雖然一郡宰臣官,果是四方民父母”;滕府尹手下的辦事官員之一,當案孔目孫定又“為人最鯁直,十分好善”;這二人看出林沖的冤情,反覆周旋,林沖最終被從輕發落。

有這樣一位清廉公正的開封府尹坐鎮,又怎能說開封府也“治牛二不下”呢?

如此前後矛盾,必有緣故。

牛二是虛寫,寶刀亦是虛寫,二者影射的才是實

先來看楊志為什麼要殺牛二,其原因有二:

其一,牛二對寶刀百般蔑視。

其二,楊志被高俅轟出,身無分文,正有一肚子火沒地撒。

牛二在作死的路上邁出的第一步,就是對寶刀的價值完全看不上眼。

“漢子,你這刀要賣幾錢?”楊志道:“祖上留下寶刀,要賣三千貫。”牛二喝道:“甚麼鳥刀,要賣許多錢!我三百文買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你的鳥有甚好處,叫做寶刀?”楊志道:“灑家的須不是店上賣的白鐵刀,這是寶刀。”

作為軍人楊志視武器如生命,更何況刀還是祖上留下來的,可謂傳家寶。他賣刀是因困頓在旅店中身無分文,不得不忍痛出售。

書中,楊志曾自報家門說:“灑家是三代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這裡的孫是泛指後代,而不是特指孫子一輩,總之,他是老令公楊業的後代。楊業是宋初著名將領,為國戰死捐軀,更是滿門忠烈,留下楊家將的故事。作為將門之後,楊志立志像祖先一樣以武功報效國家。當他被高俅轟出困於旅店之時,他還在想:

只為灑家清白姓字,不肯將父母遺體來點汙了。指望把一身本事,邊庭上一槍一刀,博個封妻廕子,也與祖宗爭口氣。

所以,這口傳家的寶刀不只是件寶兵器,更是楊家先祖一代代愛國尚武精神的傳承。

一片錦城池,哪得大蟲來?楊志殺死無賴牛二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楊志”這名字起得也有意思,志者,士之心也。志,是心之所向,是尚未表露的高大長遠的打算。常言道: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可見“志”字,對一個賢者,特別是對一名武士是多麼的重要

楊志,正是這樣一位“有志之士”,懷揣的是一顆武士的報國之心。他曾中過武舉,做過殿前制使,說明武藝也曾得到國家的認可。此時,寶刀就是楊志,楊志就是寶刀;寶刀,就是楊志這樣高級別武士才幹的象徵。

可一個市井潑皮卻說,這刀就是切肉切豆腐的白鐵刀!在楊志眼中價值三千貫的寶刀,在牛二眼裡只值三百文。這哪裡是對寶刀的輕看,這分明是對楊志才華的蔑視和侮辱。

一片錦城池,哪得大蟲來?楊志殺死無賴牛二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說到這裡,讀者應該明白了:對楊志最大的蔑視並不是來自牛二,而是來自另一個無賴——高俅!

為了見到太尉高俅,求得用武之地,楊志花光了身上所有銀兩,上下打點。可是見到高俅後,高俅三言兩語就把他轟了出來,理由只是他曾弄丟過花石綱,至於前因後果,他有無真才實學,高俅一概不予考查!

困窘不堪的楊志只剩下心中的憤懣:“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剋剝!”——可惜這是他在小旅店中的自說自話。如此一來,楊志殺牛二的兩個原因就變成了一個。無價之寶和報國之才均遭遇潑皮無賴的白眼,一腔怒火不拔刀不足以發洩!

一片錦城池,哪得大蟲來?楊志殺死無賴牛二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原來,潑皮無賴牛二來影射的是朝堂上的潑皮無賴高俅,難怪一個無賴能肆無忌憚地橫行於一個國家的錦繡都城,連開封府也奈何他不得!書中寫牛二是虛,寫高俅才是實。高俅以潑皮破落戶起家,靠著善於賣弄鑽營,竊取了軍機高位,成為廟堂之客。在事關軍國的高位上,他繼續著無賴的本色出演,結黨營私,嫉賢妒能,排擠忠良。

由此可見,《水滸傳》通過挖苦牛二形容醜陋是個廢物,把對高俅的種種揶揄盡情傾吐。無論牛二還是高俅,這樣的無賴,無復多言,只待有志之士一刀而已!

——如此筆法還不算高明嗎?

寶刀三大妙處的暗喻

儘管牛二一上來就對寶刀死活看不上眼,可他還偏偏是個愛“生事兒”的主,非要追問一句:“怎地喚做寶刀?”於是楊志說了刀的三件好處,“第一件砍銅剁鐵,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過。第三件殺人刀上沒血。”

一片錦城池,哪得大蟲來?楊志殺死無賴牛二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好奇心大發的牛二在作死的路上繼續向前,先是找來二十文銅錢,看著楊志一刀剁斷;接著,又拔下自己的一綹頭髮,讓楊志朝著刀刃一吹,全部斷開。最後他終於“放出大招”,要楊志殺個人給他看,楊志讓他弄條狗來,他偏要楊志殺人,終於亮出無賴的底色,叫囂道“剁我一刀”;被楊志推到在地後,胡攪蠻纏要搶刀,楊志再也按捺不住怒火,“實現了他的願望”,在他哽嗓咽喉上來了一刀,又在胸脯上又連搠了兩刀。寶刀的第三個特性是否得到驗證,留給讀者自己去回味了。

一片錦城池,哪得大蟲來?楊志殺死無賴牛二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那麼,寶刀這三大特性又意味著什麼呢?

既然寶刀是楊志武士之材的隱喻,那麼寶刀的三大特性,自然是指一個優秀的武士,也就是一位大英雄應該具備的三大氣質。

其一,將一摞銅錢一刀兩段,這是說英雄不愛錢!

其二,刀鋒吹毛斷髮,這是指英雄愛憎分明,有明斷秋毫的本領!

其三,殺死無賴,自然是指英雄眼中不揉沙子,專斬奸佞之徒!

《水滸傳》竟以楊志這口寶刀,昭示了一名真英雄真武士身上的三大美德。

一片錦城池,哪得大蟲來?楊志殺死無賴牛二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楊志和林沖,一往與一來,同是天涯淪落人

歷來《水滸》點評大家,都點出“寶刀”是這段故事的關目所在,必須前面不久發生的“林沖帶刀誤入白虎堂”對照,方得其妙處。

如金聖嘆在回目總批中說:

今觀《水滸》之寫林武師也,忽以寶刀結成奇彩;及寫楊制使也,又復以寶刀結成奇彩。……兩位豪傑,兩口寶刀,接連而來,對插而起,用筆至此,奇險極矣。……一個買刀,一個賣刀,分鑣各騁,互不相犯,……譬如東泰西華,各自爭奇,嗚呼!

袁無涯在夾批中寫道:

刀跟人,人看刀,應知處,林楊一合。

點評大家都在啟示讀者,兩口寶刀如雙峰並出,暗示著林沖和楊志二人有著相互呼應的關係。

不要忘記,楊志最先出場是在林沖上梁山後,下山劫道之時。林沖為了取得梁山的投名狀,不得不下山劫殺過路客人。巧的是,他唯一的“買賣”就是由此路過的楊志。

林沖與楊志鬥了三十來合,不分勝敗。接著,又鬥了十數合還是未分勝負。二人的勢均力敵,正意味著二人身份和才能的對等,正如兩人各自擁有的寶刀,交相輝映,不分高下。

一片錦城池,哪得大蟲來?楊志殺死無賴牛二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有意思的是,此時的林沖遭高俅陷害,走投無路,逼上了梁山;此時的楊志,卻是躊躇滿志,準備去東京汴梁投靠高俅,建立一番功名。一個來,一個往,二人相遇了,相遇在兩種不同人生軌跡的交叉點上。林沖心中已明白,因小人把持朝政,英雄無用武之地;而楊志不明,他拒絕了梁山要他入夥的“好意”,心想自己怎能與此輩同流,自己的用武之地應在朝堂之上。

然而命運給兩人最終的答案卻是一樣的,不論是進還是退,最後都會陷落在高俅這一關上。這個無賴就是把持英雄命運的總開關,有他在,英雄們的歸宿只有一個。

楊志最後那沖天一怒,揮落寶刀,表面上殺死的是牛二,實則殺死的是內心中高俅的影子。這一刀揮落,宣告他積極進取的人生志向已黯然破滅,他那“天暗星”的宿命在向他揮手召喚……

一片錦城池,哪得大蟲來?楊志殺死無賴牛二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參考書目:《容與堂本水滸傳》;《貫華堂本水滸傳》

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