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沒有掉餡餅,地攤上卻揀得金鳳凰

一次就從地攤上以廉價購得了五十名珍中的三十多種,這樣一钁頭刨出個金娃娃的收藏奇聞,簡直令人難以置信。但是,收藏愛好者李成志,卻經歷了這樣的奇蹟。1999年5月下旬,李成志的老伴到北京海淀區沙溝農貿市場買菜,發現有一位河南商販正在銷售古幣,回家馬上將這一消息告訴了他。老兩口立馬帶上錢來到古玩攤。李老蹲下去隨手抓起一把一看,其中竟有好幾個朝代的錢幣!而攤主連“宣統”是什麼都不知道,更不知道這些錢幣的價值。李成志以每枚一元的價格買下這家地攤上的所有錢幣,數一數,共有2307枚。攤主雖然喜出望外,但他卻不知道,自己充當的,正是“錯把烏金當煤渣”的角色。

天上沒有掉餡餅,地攤上卻揀得金鳳凰

當然,李成志一開始也不清楚這批古錢幣的價值,連續多天,他閉門不出,經過清洗分類、登記造冊,結果連他自己都大吃一驚:從這堆古幣中挑出的稀世珍寶計有:屬“古泉五十名珍”的有32枚,如應運元寶、天顯通寶等,七大名品俱全;另有一級品50枚,花錢百餘枚,罕見的農民起義軍鑄幣30餘枚,外域錢幣20枚。這麼多的絕世國寶扎堆聚集在一起,只有頂尖級的錢幣收藏大家,傾畢生之心血,通過一代甚至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夠達到這樣的結果!而這位前輩收藏家是誰,這些錢幣的收藏和流傳經歷了什麼樣的經歷,已經無從考究,成了一個猜不透的謎。

機會只會垂青那些有所準備的人。李成志出生於上世紀二十年代,祖籍河南魯山縣, 他當過兵,剿過匪,當過工人,1962 年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年畢業, 此後一直擔任中學語文教師, 退休後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收藏活動中,到1993 年, 才將古幣鎖定為惟一目標。為了收藏古錢幣,跑了多少路,花了多少錢,淘過多少古玩攤,連他自己都說不清楚,但多數是乘興而去,敗興而回。但他不氣餒,不灰心。他把磨難看作成功的良藥,他把堅持視為成功的秘訣。

天上沒有掉餡餅,地攤上卻揀得金鳳凰

如果說一钁頭刨出金娃娃還有運氣的成份,那麼,得到“大齊通寶”就顯出他的毅力了。大齊通寶是一種極其罕見的錢幣,據史料記載,至今只發現過兩枚。一枚為清代咸豐時大畫家戴熙所收藏,這枚錢因上缺一角,人稱“缺角大齊”,並被集幣大家張權馴所收藏,這枚錢因四字旁邊各有一個小孔,人稱“四眼大齊”;李成志收藏的這枚,品相極佳,鏽色純正,完整無缺,那是他在山西平遙古城從兩萬多枚錢幣中逐枚過目挑選出來的,並且這枚絕世珍寶只花了一元錢。

 作為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錢幣收藏家,耄耋之年的李成志,三年時間內,連續出版了四本書。2005年,出版以他親身經歷而寫出的以閩北剿匪為題材的中篇小說集《通天洞》;2006年,出版《鍥齋文選》和《古幣歌》,2007年,出生《集幣世家的傳奇故事》,令人欽佩其創造力的旺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