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公佈,2546.18億元!晉江縣域經濟實力連續26年居福建省首位

晉江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剛剛公佈,2546.18億元!晉江縣域經濟實力連續26年居福建省首位

2019年,在晉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各級各部門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持續深化“晉江經驗”引領,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新型城鎮化、國際化“三大戰略”,全力衝刺高質量趕超、重大賽事籌辦、更高水平全面小康“三大任務”,有力保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晉江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繼續保持全國第四位,城市投資潛力、營商環境排名位居全國百強縣第二位,縣域經濟實力連續26年居福建省首位。

1.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46.18億元,比上年增長8.0%,總量分別佔全省、泉州市的6.0%和25.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43億元,下降1.9%;第二產業增加值1586.89億元,增長8.3%;第三產業增加值938.86億元,增長7.7%。三次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第一產業為0.8%,第二產業為62.3%,第三產業為36.9%。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20387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17451美元),比上年增長7.6%。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1.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8萬人。

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42.8萬人,佔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7.4%,比上年末提高0.4個百分點。全年人口出生率為11.6‰,死亡率為6.9‰,自然增長率為4.7‰。年末戶籍人口數為119.3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4萬人,其中男性60.95萬人,佔51.1%,女性58.42萬人,佔48.9%,男女性別比例為104.3:100。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2725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8826人,城鎮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人數10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0.18%。組織就業技能培訓2675人,崗位技能提升培訓3356人。舉辦公益性招聘會75場,幫助企業招工9100人。

全市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221.62億元,比上年下降3.6%,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7.91億元,增長2.0%;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38.27億元,增長2.0%。


2.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9.83億元,比上年下降1.6%,其中,農業產值7.47億元,增長6.3%;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80億元,增長6.3%;漁業產值26.20億元,下降2.5%;牧業產值4.35億元,下降5.0%;林業產值149萬元,下降75.5%。

全年完成糧食播種面積5.58萬畝,增長1.4%,產量2.38萬噸,增長2.2%;蔬菜種植面積12.09萬畝,增長4.3%,產量19.27萬噸,增長14.4%;食用菌產量9460噸, 增長13.6%;水果產量4413噸,增長4.5%;肉蛋奶總產量1.26萬噸,下降4.6%。水產品產量24.55萬噸,下降2.2%。造林綠化1.65萬畝。


3.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176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企業,下同)完成產值5489.10億元,比上年增長9.5%。分經濟類型看,股份制企業完成產值2763.22億元,增長10.9%;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完成產值2702.66億元,增長8.0%;股份合作制企業完成產值1.31億元,增長5.8%;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完成產值21.91億元,增長22.3%。分企業規模看,產值超億元工業企業達940家,比上年增加41家,實現工業產值5072.70億元,增長12.9%,其中,產值超10億元的企業110家,完成產值2425.71億元,增長16.5%;產值在5億元-10億元的企業154家,完成產值1059.83億元,增長11.2%;產值在2億元-5億元的企業344家,完成產值1112.43億元,增長9.2%;產值在1億元-2億元的企業332家,完成產值474.74億元,增長7.6%。分行業情況看,紡織服裝業產值1487.23億元,增長8.1%;製鞋業產值1396.77億元,增長9.7%;建材陶瓷業產值625.00億元,增長14.7%;食品飲料業產值514.72億元,增長6.3%;紙製品及包裝印刷業產值390.49億元,增長7.6%;新材料業產值304.63億元,增長12.7%;智能裝備及機械製造業產值206.20億元,增長14.5%;海洋生物業產值69.15億元,增長38.2%;光伏電子業產值56.57億元,下降1.7%;汽車製造及零部件業產值27.45億元,下降11.4%。從能耗情況看,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7.7%。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5255.91億元,比上年增長9.2%,產銷率95.8%;實現營業收入4986.57億元,增長7.9%;實現利潤總額312.38億元,增長5.5%,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6.3元,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3%;資產負債率44.5%,比上年提升2.2個百分點;“兩金”佔比(應收賬款和產成品庫存佔流動資產比重)36.0%,比上年下降3.3個百分點。

全年全市用電量163.12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0.8%,其中,工業用電量124.47億千瓦時,下降1.3%。

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81.97億元,比上年增長6.3%。全市年末本地資質建築業企業243家(含勞務分包企業、工業性企業、一體化企業),比上年增加16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06.48億元,比上年增長30.7%。


4.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2.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34.3%;第二產業投資下降1.4%,其中,工業投資下降1.2%;第三產業投資增長6.7%。基礎設施投資下降2.1%,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15.0%。民間固定資產投資下降2.4%,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64.1%。

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154.76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其中,住宅投資124.56億元,增長24.8%。商品房銷售面積378.82萬平方米,增長5.5%,其中,住宅銷售面積312.99萬平方米,增長8.7%。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112.22萬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9.84萬平方米。


5.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3.30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限額以上零售額324.08億元,增長6.7%;限額以下零售額459.21億元,增長9.1%。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增長10.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7.9%;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6.9%,五金電料類增長7.5%,家用電器和音像製品類增長14.2%,傢俱類增長19.2%;汽車類增長2.3%,石油及製品類增長8.8%;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4.1%。

全市共有975家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企業,全年實現銷售額2813.77億元,增長13.1%。其中,銷售額超億元企業達454家,實現銷售額2580.49億元,增長22.2%。


6.對外經濟

全年進出口商品總值761.19億元,比上年下降2.7%。其中出口590.11億元,增長8.1%;進口171.09億元,下降27.6%。

新批外資項目101個、增資項目16個,合同外資20.69億元,比上年下降63.0%,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15.01億元,增長7.5%。


7.交通、郵電和旅遊

全市擁有公路里程2412.63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4.56公里(互通出入口5個)、國省道117.718公里、縣道158.368公里、鄉道833.452公里、村道848.813公里,未定級公路389.725公路。按公路技術等級分,高速公路64.56公里、一級公路64.017公里、二級公路448.711公里、三級公路171.641公里、四級公路1342.572公里、等外公路321.185公里,等級道路達86.7%;全市陸域公路密度為371.747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國公路密度的7.4倍,位居全國前列。擁有客運企業7家、客車131輛,全年完成客運量384.29萬人次、旅客週轉量19579.05萬人公里;貨運企業154家(其中危貨企業4家),貨運車輛總數(包含個體)7304輛、總噸位88502.15噸,全年完成貨運量4467.01萬噸、貨物週轉量586247.28萬噸公里;水運企業1家、船舶2艘、載重50762噸、全年完成貨運量134.01萬噸、貨物週轉量143205.37萬噸公里;出租汽車企業1家、出租汽車116輛。擁有公交運營車輛500輛,公交駕駛員491人,公交線路51條,公交站點1725個,公交首末站10個(樞紐站12個)。擁有機動車維修企業82家,其中一類15家、二類38家、三類29家。機動車駕駛培訓機構26家、教練車1181輛。年末全市汽車保有量44.32萬輛(含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比上年末增長9.5%,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40.70萬輛,增長8.4%;摩托車保有量14.93萬輛,增長14.7%。截至2019年底,泉州晉江國際機場開通國內航線60條,國際(地區)17條,全年完成航班起降6.5萬架次,比上年增長11.5%;實現旅客吞吐量843.58萬人次,增長13.3%;貨郵吞吐量7.53萬噸,增長17.9%。

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104.40億元,比上年增長49.3%,郵政業務收入47.47億元,增長43.9%;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含EMS)50740.33萬件,增長56.8%,快遞業務收入40.96億元,增長37.8%。電信業務收入25.78億元,比上年增長1.1%。

全市擁有星級酒店15家,其中五星級5家,四星級6家,三星級4家;旅行社28家,其中5A級旅行社3家,4A級旅行社3家;全市共有A級旅遊景區5個,其中4A級旅遊景區2個,3A級旅遊景區3個。全年共接待遊客1127.9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4%;旅遊總收入264.80億元,增長18.5%。


8.金融

全年金融業增加值88.51億元,比上年增長7.8%。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810.3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6%;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793.11億元,增長11.9%。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509.49億元,增長5.7%;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503.15億元,增長5.5%。

全年累計擁有境內外上市公司46家,發行存託憑證2只,首發募集資金199億元人民幣,證券市場總市值超3000億元。海交所福建省青年創業板在晉江試點,新增掛牌展示企業82家,累計達182家。

全市保險業實現各項保費收入56.49億元,比上年增長17.4%,保費規模佔泉州保費收入23.5%。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0.94億元,賠款支出10.98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35.55億元,理賠支出2.69億元。


9.人民生活與社會保障

全年全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41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185元,增長7.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65元,增長9.2%。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值為2.05,比上年縮小0.04。

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7476元,比上年增長8.9%,其中,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2003元,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9357元,增長8.3%。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工傷、失業、醫療、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36.67萬人、28.00萬人、15.85萬人、17.26萬人、16.06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實時參保人數60.69萬人,續繳39.69萬人,續繳率95.5%。被徵地人員養老保障緊跟市重點項目建設,即徵即保,新增參保1.32萬人,累計12.42萬人參保。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每人每月180元,65週歲以上的每人每月185元,被徵地人員養老險養老金300元,養老補助金140元。企業退休人員實現“十五連調”,人均月養老金達2384.69元,2019年人均月養老金增加140.46元。

我市城鄉低保、特困人員共5001戶8587人,年發保障金4528.52萬餘元。2019年城鄉低保標準為每人每月630元,月人均補助水平由383.5元提高到396.9元,特困人員救助標準按護理需求位每人每月1010元、1235元、1460元。城鄉居民醫保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740元,參保人數97.7萬(含新晉江人、港澳臺人),參保率99.99%。統籌區域內政策補償比達71.8%左右,三類大病政策補償比分別為晉江25種大病政策補償比93.4%、晉江補充保險政策補償比81.0%、泉州大病政策補償比84.7%。個人單年累計最高補償額達70萬元,歷年累計最高達85.4萬元。


10.教育、科學技術

全市現有普通中學56所,中職學校4所,完全小學278所(未包含6個分校區,6所一貫制學校統計在中學中),幼兒園425所(未包含17個分園區,其中公辦66所),高等職業學院2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特教輔讀班10個。全市中學專任教師5697人,中職教育專任教師620人,小學專任教師6811人,幼兒園專任教師4729人,特殊教育學校專任教師85人。2019年秋,中小學、幼兒園在校生38.26萬人,增長1.8%,其中,來晉務工人員子女20.94萬人,下降1.7%。全市幼兒園在班幼兒8.69萬人,下降0.3%,其中,來晉務工人員子女4.33萬人,下降3.4%。全市學前三年入園率98.87%;學前一年入園率99.72%。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25.49萬人,增幅3.4%,其中,來晉務工人員子女14.59萬人,下降2.3%。全市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99.3%;初中輟學率城區0.26%、農村0.56%;應屆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教育的升學率98.13%。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27572人,增長3.08%,其中,來晉務工人員子女13041人,增幅8.27%。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138.94%。中職在校生13308人,增長4.8%,其中,來晉務工人員子女7190人,增長8.6%。市特教學校學生364人;10個特教輔讀班、3個隨班就讀基地,學生88人, 6-14週歲三類殘疾兒童入學率為97.78%。

全年專利申請量11233件,增長5.5%,其中發明專利1264件;專利授權量6678件,增長1.9%,其中發明專利298件。全市發明專利擁有量1921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9.10件。截止2019年12月,全市高新技術企業165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98家,省級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188家,國家級創新型企業1家、省級創新型企業66家,省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7家、省(企業)重點實驗室7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2家、泉州行業技術開發中心38家、泉州市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3家、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10家、國家知識產權示範企業5家、省知識產權優勢企業19家、省級眾創空間6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泉州市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2019年,我市企事業單位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2項、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3項、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6項。


11.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共有各類藝術表演機構2個,藝術表演場所3個,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博物館(紀念館)6個,鄉鎮文化站16個。文化系統專業藝術表演團體藝術演出514場,觀眾17.86萬人次(文化館135場,觀眾3.8萬次;木偶175場,觀眾5.25萬人次;高甲204場,觀眾8.81萬人次);圖書館藏書總量1240467冊,電子圖書2907930冊,總流通人數699485人次,書刊外借冊次2675222冊次。

年末全市有廣播電視臺1座,有線電視用戶17.6萬戶,年末廣播節目綜合覆蓋率為100%;電視節目綜合覆蓋率為100%。年末共有影院18個,銀幕106塊,全年觀影人數288.75萬人次,電影票房10025.61萬元。

年末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058家。三級公立醫療機構2家(市醫院為三級綜合醫院、中醫院為三級甲等中醫院),二級公立醫療機構7家(其中婦幼保健院為二級甲等婦幼保健院,安海醫院、市醫院晉南分院為二級甲等綜合醫院,陳埭中心衛生院、磁灶中心衛生院、東石中心衛生院、英墩華僑醫院為二級乙等綜合醫院),其他鎮衛生院9家,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家,經濟開發區衛生服務中心1家,第三醫院(精神衛生中心)1家,市疾控中心1家,衛計執法大隊1家,衛生進修學校1家,急救中心1家,各鎮街道計生服務中心19家。民營醫療機構311家,社區衛生服務站114家,村衛生所584家。編制床位4175張,實有床位5235張。各類衛技人員7553人(不含鄉村醫生487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129人,註冊護士2829人,藥劑師432人,技師(含檢驗人員)456人,其他衛生技術人員707人。

建成晉江市全民健身中心並對外開放,完成體育民生實事項目40個基層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市體育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等體育場館面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2019年,全市向省體育運動學校輸送15人,其中籃球5人、擊劍2人、乒乓球2人、跆拳道2人、田徑1人、游泳2人、舉重1人;向泉州市體育學校輸送30人。取得泉州市第十一屆運動會少兒組總分與金牌雙第一、群眾組成績名列前茅。舉辦世界沙排巡迴賽、晉江國際馬拉松公開賽、全國健身健美冠軍總決賽、CBA與WCBA籃球職業聯賽、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羽毛球比賽、國際大體聯足球世界盃、大體聯足球亞洲盃。榮獲“全國圍棋之鄉”,舉辦圍棋之鄉聯賽晉江站比賽、第十三屆華夏南少林武術大賽等重大賽事,夯實體育城市,推進體育表演業,打造“體育+”。服務世中運,有序推進場館建設、公共體育場館改造、氛圍營造等。


12.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全年共審核出具新增主要汙染物總量指標確認意見19份;共18家企業通過市場完成52筆排汙權交易,交易總額為214.7萬元;共受理審批環評233件,其中:報告書28件、報告表205件;共核發全國版排汙許可證171份,其中,核發146份(方便食品行業7份,肉製品行業2份,廢棄資源綜合利用行業7份,印染行業1份,畜禽養殖2份,陶瓷磚瓦石材行業111份,調味品及其他食品添加劑行業2份,汙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行業10份,鍋爐行業1份,危險廢物治理行業3份),變更印染、電鍍、造紙、肉製品及製革行業24份,撤銷陶瓷行業1份;辦理夜間作業施工許可申請314份、午間作業施工許可申請13份。

全年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以上天數354天,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7.0%,PM2.5年均值為0.023mg/ m³。市區綠化覆蓋率44.03%,城鄉綠地率39.95%,人均公園面積13.58平方米;市區人均道路面積達27.64平方米。全市所有村(社區)完成自來水通水,使用自來水約27.23萬戶,自來水普及率100%,自來水供水規模達87.9萬噸/日,出廠水質合格率達100%,管網末梢水水質合格率98.8%;全市生活汙水處理規模達到35萬噸/日,市區生活汙水處理率達94%;市區燃氣普及率達97.8%。

全年全市共發生生產經營性事故65起,死亡31人,受傷55人,事故起數和受傷人數均與去年持平,死亡人數比上年下降3.1%。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012人,比上年下降14.3%。


注:

1.本公報所列數據為初步統計數,部分合計數或相對數由於單位取捨不同而產生的計算誤差,均不做機械調整。

2.本公報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戶籍人口、汽車數據來自市公安局;就業、登記失業率、社會保障數據來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財政數據來自市財政局;用電數據來自市供電公司;貨物進出口、外商投資數據來自市商務局;公路里程、公路運輸、水路運輸、公共交通等數據來自市交通運輸局;航空運輸數據來自泉州晉江國際機場;郵政業務數據來自市郵政業發展中心;電信業務收入數據來自電信公司、移動公司、聯通公司;旅遊數據、文化數據來自市文化和旅遊局;貨幣金融、證券業、保險業數據來自市金融局;低保數據來自市民政局;醫療保障數據來自泉州醫管中心晉江管理部;教育數據來自市教育局;科技數據來自市科學技術局;專利數據來自市場監督管理局;廣播、電視數據來自市廣播電視臺、省廣電網絡晉江分公司;電影數據來自市新聞出版廣電局;衛生數據來自市衛健局;體育數據來自市體育局;環境監測、空氣質量數據來自市生態環境局;綠化數據來自市林業和園林綠化局;自來水、城市汙水處理數據來自市水利局;燃氣數據來自市城市管理局;安全生產數據來自市應急管理局;其他數據來自市統計局。


(來源:晉江統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