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丨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五四青年節前夕,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為廣大青年點贊:“在這一次我國對新冠肺炎的戰鬥當中,我們廣大青年起到了主力軍的作用。也相信,在未來,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中,廣大青年也能起到主力軍的作用。”

熱評丨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據統計,在4.2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1.2萬多名是“90後”,還有一部分是“95後”,甚至是“00後”。在花樣的年紀,到最需要他們的地方,用最優秀的表現贏得了普遍激賞,這就是新時代青年的風采。

戰“疫”青春,燦爛綻放。總檯《新聞聯播》曾報道過投入疫情戰鬥的“90後”醫生、“90後”民警、“90後”志願者……他們風華正茂,勇挑重擔,他們懷揣理想主義,富有現實關懷,為了光榮任務咬牙堅持,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生命。

比如,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住院醫師彭銀華。“我還年輕,讓我上”,疫情發生後,彭銀華主動請戰;“疫情不散,婚禮不辦”,為了更好地投入戰鬥,他把原定在正月初八的婚禮取消,全力投入救治。在抗擊疫情一線,彭銀華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後病情惡化,經搶救無效,他年輕的生命定格在29歲,卻鑄就了救死扶傷的醫者本色。

“90後”“00後”在疫情中的表現為人稱道,他們勇於擔當絕非偶一為之,而是在平時就是如此。比如,武漢市協和江北醫院消化內科醫生夏思思,參加工作後她勤奮好學,很快就成為科室骨幹。據報道,“有事叫我,我來”是她工作中的口頭禪。每次下鄉義診,她總是積極報名。夏思思所在的科室主任邱海華稱,夏思思總是悉心照顧病人,對病人像對待親人一樣。

在工作中處處為病人著想,在急難險重的任務面前才不會退避三舍,在黨和國家需要時才必能積極響應。有個細節令人動容,夏思思被感染後,在接受隔離治療期間,她還向奮戰在一線的同事表示,會盡快歸隊。夏思思接診的那名新冠肺炎病人經過悉心治療已痊癒,而她的生命卻永遠定格在29歲。

我們常說疫情防控是一次大戰,也是一場大考。在大考面前,青年人同在一線英勇奮戰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不難發現,這一代青年更有全球視野、更有家國情懷、更有強大的行動力。4月28日,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評選結果公佈,一支物流行業的青年車隊入選。這支車隊有何過人之處?原來他們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貢獻,從醫療消毒液、呼吸機、醫療防護品等救援物資,到衛浴、路由器等建設物資,再到米麵糧油、蔬菜等生活物資……他們協同運轉,保障了物資中轉的高效,鍾南山院士曾親筆寫信致謝並稱贊他們“心繫醫療援助一線,以最快的速度將急需醫療物資送達武漢”。據報道,這支由99名青年“火線突擊隊員”組成的車隊,“90後”佔23%,最小的才25歲。那種行勝於言的奮鬥精神,令人讚歎。

“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人民的幸福,是當代中國青年必須和必將承擔的重任。”人生處處有風險,時時有考驗,跨過疫情防控這個挑戰,還會有大大小小數不清的挑戰在前頭。不畏懼,敢於迎難而上;不猶豫,善於主動出擊,就能穿過風雨迎來豔陽天。

“強國一代,青春脊樑!”同人民一起奮鬥,青春更亮麗;同人民一起前進,青春更昂揚;同人民一起夢想,青春更無悔。時間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勇擔重任、不負時代,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文丨秦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