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縣98.9%都是山地的這個地方,竟然藏了這麼多好東西!

2015年

觀想堂文創踏上“發現好物,分享美好”之旅

我們立志用腳步丈量中國

發現中國地道好物

傳承中國民間手藝

弘揚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年初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全世界的計劃

當下走出困境,積極自救,不僅僅是我們

其實還有更多更多的人

都需要堅定的信心和勇氣

疫情漸穩

我們很榮幸受到雲南巧家縣委縣政府的邀請

深入98.9%全是山地,氣候複雜多變,民風淳樸

正處於脫貧攻堅階段的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

發現好物,用文創的力量為這裡的生態農產品賦能

助力東西部扶貧協作

我們跨越1580公里來到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

在巧家縣委縣政府相關領導的引薦和陪同下

探訪巧家地道好物、非遺技藝

▲短視頻:觀想堂一行人到巧家縣發現好物,分享美好

Half landscape, half city

巧家,古稱堂琅

史見於先秦,建置於秦漢

巧家地處雲南省東北部、昭通市西南部

這裡地形複雜,海拔高低差較大

奔騰逶迤的金沙江穿城而過

沿岸是雄奇險峻的高山深谷

巧家境內98.8%的地形都是植被很少的山地。

當地人依山傍水而築

形成“半邊山水半邊城”的奇景

Small bowl of brown suga

從縣城出發

我們驅車3個多小時前往東坪鎮新街村

沿途陡峭的掛壁公路蜿蜒曲折,驚險刺激

瞬間感受到了千百年來生活在大山裡的人們

“山中無甲子,世事都如煙”的恬淡生活

行駛在陡峭的掛壁公路上,老司機也要小心翼翼

在東坪鎮新街村

你可以感受到淳樸的鄉土氣息

人們生活雖不富裕,卻也其樂融融

對遠道而來的客人充滿熱情

金沙江上游純淨的水源

兩岸富硒砂土地和乾熱河谷氣候

晝夜溫差大和充足的日照

加之一年只種一季

造就了含糖量全國最高的優質甘蔗

優質的當地甘蔗

為生產高品質的紅糖奠定了基礎

巧家人一直堅持古法手工熬糖技藝

以保證300年多年來小碗紅糖最純正的味道

巧家小碗紅糖,又稱“碗碗糖”

晚清時期即為皇家貢品

歐美人稱它為“東方的巧克力”

如今是雲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同時也是國家地理標誌性產品

巧家紅糖之所以美名遠揚

不僅因為它品質優越,而且古法制作

保留較多人體所需微量元素和營養物質

是男女老少暖胃養身的好東西

古法制作巧家小碗紅糖

一般要經過榨汁、熬製、殺糖

裝碗成型、包裝等5個流程

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湛的技藝

古法熬糖用的是柴火牛尾灶,灶頭師傅正在添柴加火

熬製過程中,要不斷過濾轉移糖水到下一口鍋,以濃縮糖分

鍋中沸騰的甘蔗汁正在發生美妙的變化

熬製的重點在於拿捏火候

多一分味道焦苦,少一分無法成型

76歲的非遺傳承人段天萬告訴我們

“不管給誰做糖,都要憑良心,做良心糖”

段天萬師傅演示殺糖(打沙)工序,手法嫻熟,力道不輸年輕人

由於巧家地處偏遠山區

巧家紅糖受疫情影響滯銷嚴重

我們與網紅縣長盧廣基一起直播

為巧家紅糖帶貨,不到兩小時銷售額破10萬

觀想堂主與副縣長盧廣基在糖倉直播帶貨,現做現賣

巧家小碗紅糖正在面臨很多挑戰

一是行業標準未定,假冒偽劣橫行

二是手藝後繼乏人,產量極其有限

三是產品尚未形成深入人心的文化品牌

Morchella base in pine forest

第二天,在副縣長盧廣基的熱情引薦下

我們一同參觀了馬樹鎮林下羊肚菌培育基地

在馬樹鎮20℃的松林下,羊肚菌茁壯成長

羊肚菌之所以珍貴

是因為其對生長環境要求極其苛刻

只能在海拔2400米以上無汙染地區才能生長

除需較低氣溫外,還要較大溫差

以刺激菌絲體分化

而馬樹鎮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非常適宜培育羊肚菌這類“嬌貴”的菌種

加上還運用了林下仿野生栽培技術

種植出來的菌子品質更好,口感更脆

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

不與地爭肥、不與農爭時

不但有效利用自然環境資源,提升經濟效益

而且做到可持續性發展

Plateau strawberry

目前,馬樹鎮有6000畝連片草莓種植基地

當地草莓成熟期為6月-8月的夏季

正好填補了國內夏季草莓的空白

是巧家人脫貧致富的又一重要產業

這裡的環境,對草莓來說是佔了天時地利

馬樹草莓土壤肥沃氣候好、晝夜溫差大

而基地2400米的海拔更是關鍵

高於這個海拔,草莓長勢與產量不足

低於這個海拔,草莓又容易生病

副縣長盧廣基與果農交談,關切草莓的種植生長情況

草莓種植業不僅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流轉土地收益、務工收益、產業利潤分紅

更是構成了產業扶貧的“三駕馬車”

載著貧困群眾奔向小康

Ma Shu red felt,Folk art treasures

在馬樹鎮孔家營村的深山裡

有一門即將消失的手藝——馬樹紅氈

我們來到馬樹紅氈傳習所

為這項省級非遺的傳承發展出謀劃策

副縣長盧廣基、觀想堂主與馬樹紅氈非遺傳承人洪順章(右二)合影

馬樹紅氈是用土羊毛手工擀制的毛氈

在上面用鐵筆繪製紅色為主的吉祥圖案

畫面色彩對比強烈,圖案樸拙古韻,熱烈喜慶

表達了對幸福美好生活的祈求

馬樹紅氈傳習所內,正在晾曬一批新制好的紅氈

圖案內容大都屬傳統題材

如“壽扣萬字”、“松鶴同壽”

“鹿望金鐘”、“十二生肖”等

這些圖案符號自成體系

從不同側面體現著紅氈藝人的美學追求

在全縣98.9%都是山地的這個地方,竟然藏了這麼多好東西!

繪有傳統圖案的紅氈,是承載著民族文化的藝術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