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速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無接觸”式辦公已成趨勢 ​

突如其來的疫情對銀行機構的辦公線上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疫情期間,王女士收到了工商銀行打來的電話,工作人員對她說,她卡上的一筆存單已到期,是繼續存儲還是另外其他方式處理?這是疫情期間銀行無接觸式服務的一個小小縮影。


疫情加速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無接觸”式辦公已成趨勢  ​


在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的大趨勢下,突如其來的疫情對銀行機構的線上能力提出了新的需求,並大大加速零售銀行各項業務的數字化進程。


眾所周知,銀行的零售業務在此次疫情中受到了較大沖擊,線下人流大幅減少,不少營業網點在春節假期後較長時間內暫停營業。各大銀行不得不發力線上服務,儘可能通過互聯網銀行、手機App等線上渠道擴展相關業務。


對於銀行來說,提供非接觸式服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金融壹賬通聯席總經理邱寒稱,受疫情影響,金融機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金融機構智能化需要邁出關鍵一步。尤其是疫情期間,部分銀行業務可以通過線上完成,但仍存在小部分業務只能在線下發生,而這些需在線下發生的業務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業務相對複雜。而這些比較複雜的業務又是銀行業務中盈利能力較強、金額較大的業務。這也是第一季度很多銀行的零售業務受到衝擊的原因。


疫情加速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無接觸”式辦公已成趨勢  ​


實際上,中國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變革早已啟動,此次疫情加速了這一進程。未來需要去完善的空間仍然很大,中國新興的互聯網金融市場滲透率還需不斷提升。在此次疫情中,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多次發文,明確要求各銀行保險機構要積極推廣線上業務,強化網絡銀行、手機銀行、小程序等電子渠道服務管理和保障,優化豐富“非接觸式服務”渠道,同時,鼓勵金融機構增強自身金融科技硬實力,與金融科技公司加強合作,提高金融科技應用能力。


“目前數字化已經席捲全球,一方面整個銀行業都面臨非常大的挑戰,客戶行為迅速線上化。對銀行來說,遠程渠道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科技也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尤其對於傳統金融機構來說,當你走得比別人快一步時,這片空白區域就更容易被佔領。”邱寒稱。


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夥人曲向軍認為,近些年來新的客戶行為和市場環境正在從根本上重塑營銷這件事,能否藉助大數據、高級分析等數字化手段實現大規模獲客,是新時期金融機構興旺和衰敗的關鍵。


疫情加速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無接觸”式辦公已成趨勢  ​


在此次疫情中,金融機構數字化進程大大提速。常態下數字化程度較低的中老年、農村客戶也大大提升了線上接受度,對金融機構的數字化產品及服務需求顯著增加,理財需求也沒有間斷。


但金融機構在應對挑戰時表現得參差不齊,數字化能力強的機構將此作為機會並積極部署,能力弱的機構還在觀望。此外由於線下網點在疫情時關閉,有些金融機構只是把線下的經營模式搬到了線上。


對於零售銀行如何對成本高昂的網點定位優化,羅蘭貝格的報告認為,在數字時代,海量數據(603138,股吧)的湧現使銀行將微觀市場因素納入分行網絡設計成為可能。特別是可通過獲取消費習慣、客流量和人口分佈等信息,密切觀察社區活動,幫助銀行分支機構網絡戰略專家提供見解和實用建議。


疫情加速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無接觸”式辦公已成趨勢  ​


邱寒稱,疫情深化了行業打造“無接觸”銀行的共識,後續銀行業也會加快深耕非接觸、在線化模式。


無接觸銀行解決方案,也將不斷加速應用落地,驅動更多銀行機構打造“無接觸”銀行,幫助更多的金融機構實現業務全在線,讓科技滲透到更多金融服務中。


疫情加速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無接觸”式辦公已成趨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