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學莊子】第一篇《逍遙遊》002: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一起學莊子】第一篇《逍遙遊》002: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逍遙遊】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1)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ào ]堂(2)之上,則芥(3)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4)風;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yāo è](5)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註解】:

(1)且夫:表示遞進的連詞。

(2)坳堂:堂上低窪之處。

(3)芥:小草。

(4)“今”有人主張按原文讀“今”,古書上主張讀“令”。培風:乘風。培通“憑”。

(5)夭閼:受阻攔。

【原文翻譯】:

天色蒼茫,難道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太遠太高,看不到它的邊際呢?鵬從上往下看,也是這樣而已?

再說,水蓄積得不深厚,那麼它就沒有力量負載起大船。把一杯水倒在堂上的低窪之處,一根小草就可以成為船。如果把一個杯子放上去,就會被粘zhān住,這是因為水淺而船大了。

風力積蓄得不大,就沒有力量承載巨大的翅膀。所以鵬高飛九萬里,那風就在它的下面,然後它才可以乘風而行。鵬揹負著青天而無所阻攔,然後才開始向南飛行。

【莊子思想】:

莊子提出第一個問題:“天之蒼蒼,其正色邪”?你認為這個青蒼的天,就是天的正色嗎?莊子的意思是,我們無法判斷天究竟是什麼顏色,因為天是空的,沒有一個固定的顏色。

接著莊子提出了第二個問題:“其遠而無所至極邪”?你認為宇宙是無限大嗎?遠到無邊無際嗎?對於這個問題,莊子沒有給出答案,就給我們自己作答。

最後莊子提出了第三個問題:“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當鵬鳥站在高空,看下面的我們,也像是從下往上看一樣嗎?

莊子由鯤鵬鳥的物化過程聯想到這樣的哲學問題。我們看到的天是青蒼色,就以為這就是天的顏色,但九萬里的高空的大鵬鳥,看到的天空又是什麼顏色呢?空而沒有固定顏色。由此及彼,當一個人的格局小時,他眼裡的世界就是單一的;當一個人格局很大時,就像這隻遨遊太空的鵬鳥,見識了天地的廣闊之後,可能覺得從前的自己那麼膚淺。

莊子拿杯子當船作了一個比喻,說如果把一杯水倒進像水杯那麼大的坑裡,把杯子放在上面當船,“則膠”,動不了,粘住了。什麼原因呢?水淺,而舟大也。水要深厚如大海,才能容下大魚、大船。如果一個小坑裡裝一杯水,那就只能浮一片小葉子當船。

巨大無比的鯤與大海,也好比杯子和小坑,水淺而舟大也。這時候,在海里被膠住鯤魚唯有先讓自己沉潛下去,活下來,時機成熟之時鼓翅奮飛以圖南!

這是莊子講人生的見解、眼光、思想、見地。當一個人身逢絕境時,有見地,有眼光的人把它當成一次磨練自己的機遇,努力提升自己待機而動。

且說,大鵬鳥要起飛,非要有風力,如果風力不夠,兩個翅膀也沒辦法打開。這就好比人自身的能力沒有累積到一定程度,根本無法起飛,即使勉強起飛擺脫暫時的困境,也有可能現有的能力無法駕馭後面更大的阻礙。

所以,鯤魚的沉潛是徹底的,它能夠起飛圖南是能力之使然,勢不可擋。不像我們有些人,一有點成就就沾沾自喜,飄飄然,不知所以。

只有達到如天地般高遠、空靈的境界,才能在人世間宇宙間自由自在地遨遊,才能得到真正的逍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