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做兒女的不妨看看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逐漸形成了一套完備且龐大的文化體系,這種囊括民族精神,道德思想以及生活智慧的人文形態,可謂奠定了華夏文明的整體基調。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各式各樣的俗語,雖然句子簡短,但是卻有著大智慧,是其他藝術種類難以相比的。


“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做兒女的不妨看看

今天給大家帶來這樣一句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什麼意思?從字面意思上看,這句話很簡單,就是說五十歲就不要建房了,六十歲就不要栽樹了,七十歲就不要做再多的衣服。老祖宗為何要這樣說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做兒女的不妨看看

“五十不建房”,人到了五十歲身體已經走下坡路了,像操持蓋房子的事就已經幹不了了,尤其是在古代生產力低下,蓋房子都是自家人親力親為。五十歲已經幹不了這種力氣活,這種活要交給下一代的年輕人來幹,再說了蓋房免不了磕磕碰碰,自己幹活受傷了還得讓子女們擔心,所以古人總結出五十不蓋房。

“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做兒女的不妨看看

“六十不栽樹”,一棵小樹從栽種下去到成長,需要十年的時間,在古代六十歲已經是高壽了,人們說六十大壽也是因為六十歲已經是壽星的級別了。這時候種樹不知道何年月才能期盼著小樹苗能夠長成參天大樹。而且這年紀種樹也會很耗費體力,挖坑澆水對於一個老人來說可是大工程,萬一再磕到碰到就更不值得了。所以古人們說六十歲不種樹。

“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做兒女的不妨看看

“七十不做衣”,到了七十歲身體就更虛弱了,不僅力氣不如年輕時候,就連眼神也不好使了,到了七十歲老眼昏花,連穿針引線都困難,更何談做衣服。而且老人們也都節儉,到了這個歲數覺得自己的日子不多,也就不想再穿新衣服了,能為子女們省一點是一點。這也就是古人們說的七十不做衣的道理。

“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做兒女的不妨看看


在古代來看這話確實有道理,但是對於現代社會來說,就不那麼適用了。文化傳承就是這樣,流傳下來的不一定都是壞的,但也不一定都是好的,因此我們要懂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過我們通過這句俗語,也領悟到了一些道理,這句俗語也體現出了老年人的無奈,年過半百以後,人已經慢慢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他們心理會感到孤獨,而我們作為兒女的,就應該多抽出一些時間,來陪陪我們的父母,在心理上多給他們一些安慰,在生活上多照顧她們一些,不要讓他們感到孤單,做父母的不圖別的,老了就希望孩子經常在身邊說說話就好。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那就會遺憾終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