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薪酬又上熱搜 人均年薪最高61萬!股份行為何這麼高?員工卻反映“被平均”?

每到年報發佈季,關於銀行薪酬的討論就甚囂塵上,外界往往根據財務報表中的數據得出人均薪酬的各項結論。

但銀行員工普遍反映“被平均”、“進了假銀行”,尤其是人均薪酬居高的股份制銀行。主要有兩大焦點問題:一是,為什麼股份行人均薪酬那麼高?二是,為什麼人均薪酬數據與實際水平差異巨大?

券商中國此前報道,銀行人均薪酬整體呈現“股份行>;城商行及農商行>;國有大行”的結構。其中,股份行的人均工資、人均員工費用均位於領先水平,而國有大行的薪資結構中福利佔比普遍較高。

人均薪酬: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國有大行

就計算方法而言,銀行的員工薪酬主要體現在利潤表中的“業務及管理費”欄中的“員工費用”,或者叫“職工薪酬及福利”、“員工成本”等。

“員工費用”再細化為工資和獎金,以及社保、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及培訓費等項目,其中細化項目中的“工資獎金”屬於我們通常所說的員工工資,其他細項則統稱為福利。

員工人數則採取年初、年末的平均數,以平滑員工人數變動帶來的波動。

銀行薪酬又上熱搜 人均年薪最高61萬!股份行為何這麼高?員工卻反映“被平均”?

據此測算,在已披露年報的22家A股上市銀行中,招行、平安、浙商、中信這四家股份行的人均員工費用最高,分別為61.6萬元、58.3萬元、57.3萬元和52.2萬元。

同期,上市城商行人均員工費用普遍在40萬~50萬元區間,農商行則在30萬~40萬元間。國有大行最低,人均員工費用普遍在30萬元以內。

當然,如果把整體的員工費用拆分為工資獎金、福利兩大部分,不同銀行兩部分薪酬的佔比也並不相同。

以國有大行為例,除郵儲銀行外,其餘大行的員工工資獎金普遍佔比2/3,但這些銀行的福利水平相對較好,福利在薪酬中佔比約1/3。

具體而言,這部分“福利”包括五險一金、年金、工會經費和培訓費用、解約補償、退休福利等等。

其中,工行、農行的福利佔比均在36%左右,在披露結構數據的上市銀行中處於領先地位。青島銀行的員工費用中,福利部分佔比也接近1/3,為上市城商行較高水平。

普遍來看,股份行、城商行的員工費用更多地以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的形式發放,福利佔比普遍在30%以內。其中,光大銀行、招行的福利佔比分別為30.7%、27.6%。

而平安、華夏、浙商三家股份行的福利佔比相對較低,分別為18%、22.7%和23.1%。這也意味著,這三家銀行77%甚至八成以上的員工費用都以工資獎金形式發放。

為啥股份行人均薪酬高?

在各類銀行中,股份行人均薪酬顯著高於其他銀行。

具體高到什麼程度?據記者統計,六大國有大行2019年人均員工費用為28.9萬元,人均工資為19萬元。

而已披露年報的七家股份行人均員工費用為51.5萬元,人均工資為39.2萬元(民生銀行未披露該細項),相當於國有大行的兩倍多。

高薪酬的背後,有部分股份行特殊的客觀因素:

一是,股份行的分支機構、員工集中在沿海發達地區。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國有大行中,除交行、中行外,其他大行在中西部、東北地區的員工佔比均超過50%,而招商、民生、中信等股份行在這些地區的員工佔比普遍不到三成。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銀行、浙商銀行兩家股份行在中西部及東北地區的員工佔比只有17%~18%,多數員工集中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以及海外、子公司等。

“要在發達地區尤其是省會城市吸引並且留住人才,勢必要提供更為可觀的薪酬,這點不只是我們,沿海地區的中小銀行薪酬也是普遍比較高的。”一位股份行深圳分行高管表示。

二是,不同銀行的員工基數與學歷構成也並不一致。

國有大行員工數量普遍以10萬計,其中,交行、中行本科及以上學歷員工佔比分別為85%、77%,郵儲、建行則為70%左右,而工行、農行這部分員工佔比分別只有65%、57%。

銀行薪酬又上熱搜 人均年薪最高61萬!股份行為何這麼高?員工卻反映“被平均”?

反觀股份行、城商行,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員工佔比均高於85%,中信、浙商甚至超過90%。農商行該部分員工佔比則普遍在80%以內,但高於多數國有大行。

此外,主觀上說,相對於國有大行,股份行機制更為靈活,也更為市場化,面對較為激烈的市場競爭,為吸引人才,提供的待遇也較為誘人,尤其是高管及業務骨幹等關鍵崗位的薪酬。

高薪酬之下的高產能

與高企的人均員工費用相匹配的,是股份行高額的人均產能。

銀行薪酬又上熱搜 人均年薪最高61萬!股份行為何這麼高?員工卻反映“被平均”?

數據顯示,2019年股份行人均創收普遍在300萬元以上,平安銀行這一年的人均創收甚至超過400萬元,暫居第一。

招行人均創利也達到111.9萬元,是22家已披露年報的A股上市銀行中唯一一家人均創利過百萬的銀行。

而國有大行人均創收普遍在200萬元以內,其中農行為133.8萬元,暫居末尾。交行2019年人均創收則為250萬元左右,為國有大行最高。

與此同時,交行在華東地區的員工佔比接近42%,本科及以上學歷員工佔比也是國有大行最高。也因此,該行去年人均員工費用超過35萬元,位居國有大行第一。

“從人力的角度來說,我們也會更為關注產能指標,就是投了那麼多人、那麼多薪酬下去,能有多少產出。”一位股份行人力資源部負責人稱。

一位上市城商行高管也表示,其實總行關心的並不是員工薪酬會不會太高,而是更加關心投入之後的產出,創收、創利能不能跟得上。

“我們都是被平均的”

與其他行業相比,雖然銀行業人均薪酬處於高位,但對於不少銀行員工來說,實際感覺並非如此,普遍反映“被平均”、“進了假銀行”。

為什麼計算數據與實際數據之間存在較大差異?主要在於四方面原因:

一是,整體薪酬與實際到手工資之間的差距。正如前述內容,國有大行普遍將1/3左右的薪酬以福利的形式發放,股份行、城商行的福利佔比也多在30%左右。

“我算了一下,去年每個月到手差不多8000元,加上年終獎一共十來萬,在我們當地算是還可以的了,五險一金壘起來也有幾萬塊。”一位國有大行江西地區支行對公客戶經理透露。

二是,地區資源稟賦的差異。一般而言,銀行沿海發達地區、境外及子公司等分支機構的薪酬都會高於中西部地區,一二線城市薪酬也高於三四線城市。

工行此前H股年報即顯示,2017年、2018年,該行分別有兩名高薪人士的年度薪酬超過2300萬元。同時,該行五位最高薪人士連續多年均為該行子公司人員。

而事實上,即便是單家銀行的同一個地區分行內部,薪酬也往往難以比較。“我的支行在科技園區,他的支行在社區,那我們的單產、薪酬可能就是會高一些,區位優勢都不一樣的。”某股份行深圳地區一位支行負責人表示。

三是,條線和崗位的差異。前述股份行人力資源部負責人透露,目前來看,平均薪酬整體會高一些的是風險、科技、金融市場及投行等條線。

而且,相同條線之間的前中後臺薪酬也存在差異,即便前臺業務崗、後臺內勤崗之間的職級相同,二人的薪酬結構也不一樣,業務崗的業務提成會佔很大一部分,而且變量比較大。

四是,職級帶來的薪酬差異。與其他類型銀行相比,股份行高管薪酬顯著較高。此前數據顯示,如果加上遞延薪酬,民生、平安、招行等股份行部分高管稅前總薪酬超過500萬元也並不新鮮。

本文源自券商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