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好習慣要慎終如始

在全國進入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之後,北京市明確要求,防控工作決不能鬆勁、不能有絲毫鬆懈。不僅要完善社區防控常態化機制,每一位市民也需要繼續繃緊防疫這根弦。

如今,我國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復工復產有序進行。但國際疫情呈暴發式增長態勢,境外輸入和本地反彈的風險都不容低估,疫情防控要打持久戰在所難免。防控常態化,對於普通市民來講,就是思想上要一直保持防控病毒的警惕性,行動上則要把兩個多月以來養成的防控好習慣一直堅持下去。絕不能覺得多日來沒有新增病例,就不再有疫情;戴口罩、不聚集等防控措施,就可以疏忽鬆懈。

絕大多數市民,自然嚴格遵守各種防控規定。不可否認的是,也有部分市民不以為意了。據本報報道,出門忘戴口罩、進門不洗手的大有人在。在公園裡等人流相對密集的地方,不僅不戴口罩,甚至還有人隨地吐痰。不戴口罩的市民可能覺得,疫情傳播基本阻斷,公園裡空氣流通,戴口罩有點多餘。殊不知,戴口罩不僅是保護自身健康,也是對其他遊客負責。本月中旬,升級版的“不文明遊園行為清單”將對社會公佈,其中有5種是疫情期間重點勸阻的行為,包括不戴口罩、扎堆聚集、隨地吐痰、不守秩序和倒賣門票。不戴口罩可能上“黑名單”,是對不文明行為的警示,也是對公眾健康的保護。

與在公園不戴口罩情形類似的,還有餐館面對面聚餐。新版北京市疫情期間餐飲服務單位經營服務指引發布已近一個月,恢復堂食的餐廳越來越多。但據本報調查,部分餐廳仍未做到相應的分餐措施,“面對面就餐”會給顧客帶來風險,“餐位間隔在1米以上”、“每客一桌” 等要求落實仍未到位。還有一些人在餐館裡不顧安全距離,多人同桌進食,伴以暢聊豪飲,理由是:“進來都測了體溫,何況是熟人,應該沒事。”這種想法,與疫情初期一些聚集性疫情受害者的想法何其相似。

防控常態化,就是要長期保持在防控疫情鬥爭中的絕對主動,就是要堵住所有可能出現的疏漏。今天的防控成果,正是嚴防死守而來;把防控好習慣延續下去,才能最大限度地遏制疫情反彈。(侯 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