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性閱讀指南》:做到這三點,讓你把學到的知識化為能力

如今,月入過萬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在職場上打拼可以月入過萬,在家寫作也能月入過萬……但不管怎麼說,這些月入過萬的人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能夠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化為賺錢的能力。

我經常會去各大網站看那些寫作高手的文章,也會去看文章底下的評論,看到最多的就是這樣的話:“我也讀了那麼多書,學了那麼多知識,為什麼我就是賺不到錢呢?”

這種就是典型的不會將知識轉化成能力的人,原因在於兩點:一是不懂方法,不知道如何從書中獲取所需信息;二是懂了方法,但沒有行動,或是不知道應該如何行動。

如果你正好有以上的困惑,那我推薦你看看《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

《實用性閱讀指南》:做到這三點,讓你把學到的知識化為能力

《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的作者大巖俊之,曾經也是個討厭讀書的人。當他正準備創業的時候,恰好看到這樣一句話: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於是,他在一年的時間裡閱讀了300多本書。但是問題來了,他發現讀了那麼多書後卻不會活用。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他參加了許多讀書研討會,並研究快速閱讀術。終於,他利用所學知識創業成功,並開發了誰都能掌握的“緩速讀書法”。

本書是大巖俊之多年來親身實踐的成果,他分別從如何閱讀如何獲取知識如何做筆記如何活用四個方面,來教你如何正確讀完一本書。書中還列有大量作者的實際案例,幫助你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讓你在讀完這本書後,就能立刻設立目標,行動起來。

我從書中選取了三個重要的點,希望你在看完後也能有所收穫。

01 只摘取所需信息

會讀書的人,拿到書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書大概瀏覽一遍。所以,我們先從以下三個點入手,確定好我們讀完一本書後所能獲取的信息。

1、明確目的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閱讀》這本書中也提到過,消遣類的小說隨便讀讀就好,我們所講的閱讀目的主要針對實用類的書籍。

開始讀一本書時,我們就要確定自己想從這本書中獲取哪些知識。我們的目的決定了我們的閱讀速度以及閱讀技巧。

2、瀏覽序言、目錄、後記

大多數人都會對序言一掃而過,其實這部分包含了重要的書籍簡介、作者介紹以及這本書的重要思想。仔細閱讀這部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這本書。

目錄的重要性在《高效能閱讀》這本書也提到過,它可以讓我們瞭解作者的寫作框架,決定了我們應該看哪些內容。

雖然不是每本書都有後記,但如果有的話最好先看後記再看序言。後記的存在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理解序言。

3、確定問題

換句話說,就是確定需要深入挖掘的問題。

當我拿到《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時,我的目的是想知道如何高效閱讀以及如何做筆記。但是看完目錄後,我就想深入瞭解作者是如何將每一個目標,分解成可實行的計劃的,這個就叫做深入挖掘問題。

《實用性閱讀指南》:做到這三點,讓你把學到的知識化為能力

紅色圈圈是作者需要挖掘的問題

02 爭取多讀

這裡的多度有兩層含義:

一層含義是同時閱讀幾本書。日本作家成毛真先生曾在《同時閱讀10本書》中說道:“’超並列’讀書法,不是每次就讀一本書,而是在不同的場所讀不同的書,一天的時間裡同時閱讀幾本書。”

因為不同書籍的轉換,會致使我們努力回想上次閱讀的內容,更加深刻記憶所讀內容。

另一層含義是一本書多讀幾遍。德國實驗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發現了一種現象:

我們在看完一本書的20分鐘後,會遺忘42%

1小時後遺忘56%

1天后遺忘74%

1周後遺忘77%

1個月後遺忘79%

《實用性閱讀指南》:做到這三點,讓你把學到的知識化為能力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圖

這也就解釋了我們為什麼總記不住書中的內容。為此,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一本書多看幾遍。如果你不想總是翻書,那你不妨做筆記或思維導圖,有空的時候多翻看看。

《實用性閱讀指南》:做到這三點,讓你把學到的知識化為能力

筆記

《實用性閱讀指南》:做到這三點,讓你把學到的知識化為能力

思維導圖

03 行動才能將知識化為能力

我有一朋友,半年前聽說寫作很賺錢,所以就報名了一個寫作培訓班。後來我問她文章寫得怎麼樣了,她苦笑說一個字沒寫。我問了原因,她說總覺得自己知識儲備量不夠,不敢下筆寫,後面又陸陸續續報了兩三個寫作班。結果也可想而知,還是一個字都沒敲出來。

其實,當她上完一個寫作班後,那些知識就已經足夠支撐她獨立創作了。她的問題就在於光有知識,沒有行動。要知道,無論做什麼事,在剛起步的階段,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但是,行動計劃也不是隨便亂定的,它也是有方法可尋的。

1、確定行動目標

行動目標要遵循兩個原則:

一是優先原則。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重要、緊急事情的優先完成順序。

《實用性閱讀指南》:做到這三點,讓你把學到的知識化為能力

二是SMART原則。S是(Specific)具體的,M是(Measurable)可預見的,A是(Achievable)可達到的,R是(Realistic)實際的,T是(Time-bound)有限的。

也就是說,目標的設定應該是可行、具體、合理化、有時間期限的。比如你想成為講書稿簽約作者,那麼你就可以定這樣一個目標:三個月內研究該平臺5篇講書稿,投稿2篇成為某某平臺的簽約作者。

“某平臺簽約作者”代表的是目標,“三個月”代表的是時間期限,“研究5篇,投稿2篇”是能力範圍內的。這樣的目標,無論誰看了,都會一目瞭然。

2、想象實現目標後的心情

著名暢銷書作家王瀟創立了一個品牌叫做“趁早”,裡面有一款本子叫做“遺願清單”。在每一頁最上面寫下目標,實現後貼上照片,寫下完成日期、地點、夥伴以及實現目標後的心情。

《實用性閱讀指南》:做到這三點,讓你把學到的知識化為能力

遺願清單

它和作者提出的這一點類似,看著本子上寫下的目標,想象著“心情”那一欄的場景,不知不覺更加有動力了。

3、明確現在的位置

分析現狀與目標之間的差距,用百分制給自己打分,明確知道現在自己處於什麼階段。

《實用性閱讀指南》:做到這三點,讓你把學到的知識化為能力

4、彌補差距的行動

我們可以用人力資源上常用的5W1H對自己提問:

Whom(對象):目標

Why(為什麼):做這件事的意義

Who(誰):一般代表我們自己

When(時間):給自己的期限

Where(哪裡):在哪裡做

How(怎樣):如何做這件事(這裡頭條打方框)

我們接著上面舉的例子:成為某平臺簽約作者,繼續來探討一下。

“三個月研究5篇講書稿,投稿2篇成為某平臺簽約作者”,這是我們的目標;意義是:賺錢、建立個人品牌;誰做:我們自己做和跟著老師做;期限:三個月;在哪裡做:在家;怎樣做:3個月計劃、2個月計劃、1個月計劃。

除了這個方案,我們可以再給出3-5個方案,然後從中挑選出最想做的那個方案。將這個方案精確到一週的計劃,再從一週計劃的幾個方案中選出最想做的,精確到每一天的計劃。

當你把目標劃分到最小單位時,你就會清楚的知道自己每天應該做什麼。不要每天自己空想,光有大目標,卻沒有小計劃,不僅沒成果,而且腦子還累得慌。

但當我們實行這些目標後,也不要天真的認為堅持幾個月就能得到想要的結果。那些能對知識運用自如的人,哪個不是幾年、十幾年的積累?

有句話說得好: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我想,這也是《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作者所希望的那樣,不管學哪一樣技能,心都不能太著急,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作者不也經歷那麼多年,才用好知識創業成功的嗎?

你需要做的,就是踏踏實實的汲取書中所講到的方法,遇到恰當的時機,刻意的運用它。時間長了,你自然會發現你的能力在不斷地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