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頭》:學習投資的關鍵,找到群體共識中的錯誤

讓我們陷入困境的不是無知,而是看似正確的謬誤論斷。簡單的說是對群體共識中錯誤觀點的無知。

影片以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為背景,記錄了幾位投資者,提前洞察危機,通過做空美國房市,在危機中獲得鉅額財富的投資經歷。

疫情之下,危機之中,再看《大空頭》,也多了一些啟示。

  • 邁克爾·布瑞,早在2005年就已洞察危機,為了做空市場,讓銀行定製了CDS。投入管理的全部資產,被投資人責罵、起訴,幾近絕望。
  • 基金經理馬克·鮑姆。接到衍生品銷售"誤撥"的電話,得知有人買了大額CDS,便帶領手下實地考察,瞭解CDO的真實情況。
  • 兩個初入金融市場的"愣頭青",在被投行拒之門外後,撿到了CDS的銷售文件,開始對房貸數據進行分析,大膽做空評級較高的AA級債券。

補充一下兩個名詞解釋:

CDO,是指擔保債務憑證,2008年次貸危機的禍根。在菜市場上,賣不出去的肉糜,經過加工可以變成肉丸,再高價賣出。在次貸危機中,很多次級貸款就是通過包裝重組,裝進了CDO中。

CDS,是指信用違約互換。在電影中的CDS相當於給房市買了保險,如果房市崩盤,大空頭們就可以獲得鉅額的保險賠償。

三個團隊的成功,雖有有偶然,但更為重要的是其背後的必然。他們無一例外的,都打破了群體所堅信的一個固有觀念——房市絕不會崩塌。

這裡群體所堅信的固有觀念“房市絕不會崩塌”就是一個群體共識中的錯誤觀點。他們或是通過數據分析,或是通過實地考察,最終都找到了群體共識中的錯誤觀點,在危機中也因此獲得了豐厚的投資回報。

群體共識簡單的說,就是大多數人對某些事物的共同認知

我們不能做著和別人同樣的事情,卻期盼獲得超過別人的投資回報。

如果不是找到了群體共識中的錯誤觀念,在現實中進行認真的分析和求證,大空頭們也不會做出特立獨行且正確的投資決策,更別提什麼投資回報。

《大空頭》:學習投資的關鍵,找到群體共識中的錯誤

01. 想要發現群體共識中的錯誤觀點,抓住機會獲得投資回報,就要具備比群體共識更加深入的思考

霍華德·馬克斯在《投資最重要的事》中寫道:

記住,你的投資目標不是達到平均水平,你想要的是超越平均水平。因此,你的思維必須比別人更好——更強有力、水平更高。你必須想他們所未想,見他們所未見,或者具備他們所不具備的洞察力。你的反應與行為必須與眾不同。

其中的含義是,你的思維方式必須與眾不同。

那如何做到思維方式的與眾不同?怎樣才能思考得比群體更加深入呢?

1、在投資中始終保持懷疑精神,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包括過去的自己。

在投資中泡得久了,你會發現,市場會犯錯,普通投資者會犯錯,股神也會犯錯,沒有人可以成為絕對的權威。別人的決策對我們來說最多隻是一個參考。機構的數據也未必完全準確。就連我們自己,很多時候都會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去儘可能的合理化我們的選擇和行為。

看電影中的大空頭們,無一不是在質疑機構評級的前提下,對其背後的數據進行分析,對市場進行調研。就像馬克·鮑姆團隊,在得知基層信貸員們極其寬鬆的過審條件後,依然會問一句,這是真的嗎?

《大空頭》:學習投資的關鍵,找到群體共識中的錯誤

2、永遠記得多問一句"為什麼"。

電影中那個故意撥錯電話的衍生品銷售傑拉德,在其他工作人員嘲笑布瑞做空房市的"愚蠢行為"時,只有他思考了為什麼會有人提出這樣的需求。並發現了其中所蘊藏的商機。

當我們的大腦快速得出結論時,不要急著肯定自己,而是用一句"為什麼"引導我們去探尋背後的邏輯,進行更為深入的思考。

在《思考快與慢》一書中,將人的思考系統分為系統1和系統2。系統1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運行,運行速度較快。比如當我們看到一家公司時,大腦中可能會很快得出一個結論說,這是一家好公司,買它!

系統2則是需要將注意力轉移到需要耗費腦力的活動上,比如一些邏輯思考和複雜的運算。在投資中多問自己一句為什麼,把大腦從系統1的結論上喚醒,推動自己進入更加深入的思考。

系統1對應快思考,就像投資中的第一層次思維——"這是一家好公司,買它";系統2對應慢思考,就像投資中的第二層次思維——"大家都說這是一家好公司,但它一家好公司"。而"為什麼",就是連接在這兩層思維之間的橋樑。

3、建立自己的問題清單,並持續更新,用問題引導自己更加深入的思考。

比如,我們可以問自己我認為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大眾會有怎樣的預期?我和人們預期的差異有多大?這些差異又會在投資結果中造成怎樣的變化?

然而,就像前面說到的,不要輕易相信過去的自己。那些曾經引導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也可能會隨著我們的成長,變成一種阻礙。我們能做的,便是隨著成長,不斷的對問題和思考方式進行更新迭代。

比群體更為深入的思考,正是來源於我們在投資中始終保持的懷疑精神,面對結論時多問自己的那句為什麼,以及那些可以引導我們更加深入思考的問題清單。

02. 想要獲取比群體更好的投資回報,快人一步。不只是要找到群體共識中的錯誤觀點,更需要具備逆向投資的勇氣。

你必須在推理和分析的基礎上,辨別如何脫離群體思維才能獲利。你必須保證自己在進行逆向投資的時候,不僅知道它們與大眾的做法相反,還知道大眾錯在哪裡。

雖說逆向投資,源自於對問題的嚴謹分析。但當你真正想要這樣去做的時時候,不免會聽到周圍質疑和反對的聲音。甚至是各種行動上的阻攔。

電影中,布瑞拿著股東們的錢,投向了他們並不能理解的CDS。郵箱裡擠滿了股東們要撤回投資的郵件。他用重金屬搖滾將自己與外界隔離。是經過反覆推演的數據給了他信心,讓他抵住外在的壓力,才有了最終回覆股東們,報告收益情況的郵件。

《大空頭》:學習投資的關鍵,找到群體共識中的錯誤

作為個人投資者,這種逆向投資的勇氣,不止來源於嚴密的推理和精準的判斷。還來自於收入、支出和投資配置的合理性。

如果你以投資為生,並把全部家當都投入股市,那麼你承受風險,甚至是些許波動的能力,都是極低的。很多時候,還沒等別人懷疑和阻攔,自己就已經撐不下去了。

那什麼樣的配置才算是合理的?

簡單的說就是,投資收益與否,都不會影響生活。

除了投資外,有一份足夠生活支出的收入;配備了足額的保險,或者足夠的保障措施,以轉移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風險;投資中堅守手中永遠持有足夠的現金,讓自己進可攻、退可守。

對於投資者而言,在想要獲取比群體更好的投資回報,只是找到群體共識中的錯誤觀點是不夠的,還需要知道如何操作,並通過合理的資產配置,讓自己具備這樣操作的勇氣。而這項操作,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逆向投資。

03、避開群體共識中的錯誤觀點所獲得的收益,不一定是最有價值的投資,只有先顧及大眾利益的投資才是最有價值的投資。

在影片的最後,次貸危機終於爆發。布瑞解散了他的對沖基金。鮑姆在無限的糾結中,給了金融系統一記重重的反擊。兩個年輕人逆流走進曾將他們拒之門外的投行,雖已獲得期盼的收益,卻感慨道,"這跟我的想象不一樣"。是對投行的想象,也是對最終結果的想象。投行不堪一擊,金融系統和房市竟在瞬間崩塌。

《大空頭》:學習投資的關鍵,找到群體共識中的錯誤

誰還記得,做出做空決策之時本的質問?

"你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你們在跟美國經濟對賭。如果我們對了,民眾就會失去房子、失去工作和退休存款,還有退休金。失業率上升1%就有四萬人會死。懂嗎?!"


《大空頭》:學習投資的關鍵,找到群體共識中的錯誤

當我們眼中只有投資和收益時,往往會忘了周圍的環境,有時是被別人盜去了本金,有時卻是讓他人陷入困境。或許,除了引導我們進行深入思考的問題外,我們還需要問問自己,我的決策會給其他人帶來怎樣的影響?我是否可以找到更優的解決方案?

當市場崩塌的那一刻,即便有人手握收益,但卻沒有誰是最後的贏家。

對投資者而言,通過避開群體共識中的錯誤觀點追求收益,如果沒有優先顧及大眾利益,即便獲得豐厚回報,也是毫無價值的。只有不傷害大眾利益的投資,才是有價值的投資。

結語:

這是一部從個人投資者的角度,去還原2008年次貸危機的電影。當你在投資中迷失自我,懷疑、不確定的時候,翻出來看看,總能收穫新的啟示,而其中的啟示也並不只是限於個人投資者。對於一個國家,信貸體系的崩盤,不是幾個做空者就能可以左右的,每一個環節的不作為,都在推動著體系的瓦解。

個人投資者在決策的同時,也應該多一些更為宏觀的思考。不然就像電影中的大空頭們,最後雖然獲得了鉅額的收益,跑贏了群體,卻會因眼睜睜看著國家陷入災難,而迷失、落寞。或許,放下收益,可以尋求一條多贏之路。

最後,還是想要分享巴菲特的那句話"永遠不要做空自己的祖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