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磷蝦:62.5萬噸的“大蛋糕”,現已進入“挪威時代”

南極磷蝦是我們這顆星球上最大的單種生物資源之一,現存資源量約為6.5~10億噸,比全人類的體重之和還要重。南極磷蝦生長在南極大陸附近的冰冷海域,遠離工業汙染,品質優良,被譽為“人類最後的蛋白質資源庫”。

在人口膨脹、食物短缺的當今世界,南極磷蝦資源無疑有著巨大的開發潛力,對緩解貧困人口的飢餓和營養不良具有重要意義。幾乎人人都知道,南極磷蝦是一塊兒“大蛋糕”,但也不是想捕就能捕的——作為南極海域的公共漁業資源,南極磷蝦的商業捕撈要受到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CCAMLR)的管制。

南極磷蝦:62.5萬噸的“大蛋糕”,現已進入“挪威時代”

南極磷蝦

理論上來說,南極磷蝦每年允許的生物捕撈量高達1億噸,能夠滿足全人類對海洋捕撈的所有需求,但目前人類的捕撈能力遠遠達不到這個水平。現階段,南極磷蝦的捕撈限額是每年62.5萬噸,連總儲量的1%都不到。

即便CCAMLR將這塊“蛋糕”的容量限定在了62.5萬噸,但2010~2017年全球主要捕蝦國的捕撈總量也只有20~30萬噸左右,離完成配額還有很大一段距離,超出配額就更不可能了。

前蘇聯:第一個吃“螃蟹”的國家

南極磷蝦具有很高的生物保健價值,不僅富含優質蛋白,還具有人體所需的脂肪酸、甲殼素、蝦青素、低溫活性酶等等,可以進一步被開發成蝦油保健品、濃縮蛋白以及蝦殼水解物等高端產品。

南極磷蝦:62.5萬噸的“大蛋糕”,現已進入“挪威時代”

南極磷蝦

正因為意識到了南極磷蝦潛在的商業價值,前蘇聯在1972年就開展了“南極探測計劃”,目的就是為了調查南極磷蝦的種群分佈及資源儲量。經過前期的試驗性捕撈之後,前蘇聯迅速將小規模的捕蝦業擴大為商業化的捕撈。到了1977年,前蘇聯捕撈的南極磷蝦就達到了10.5萬噸,1982年進一步飆升到49.17萬噸。

據統計,1982年全球南極磷蝦的捕撈總量為52.8萬噸,其中蘇聯以一國之力就捕撈了49.17萬噸,佔全球磷蝦捕撈總量的93%,穩坐磷蝦捕撈業的第一把交椅。

南極磷蝦:62.5萬噸的“大蛋糕”,現已進入“挪威時代”

南極磷蝦的歷史捕撈量:1982年是巔峰時期

由於技術和裝備都非常先進,蘇聯的磷蝦產能一直保持著很高的水平。1986年之後,前蘇聯的磷蝦捕撈量也一直穩定在30萬噸左右。

但好景不長,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政壇發生了兩件大事: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由於蘇聯解體的時間發生在1991年12月25日,因此當年的磷蝦捕撈量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依然達到了24.9萬噸。

隨後,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的捕蝦裝備和漁船,但是明顯“力不從心”——1992年的磷蝦捕撈量僅有10.3萬噸,頹勢盡顯。到了1993年,俄羅斯就從南極磷蝦“冠軍寶座”的爭奪賽中銷聲匿跡了,之後也一直沒有顯示出“王者歸來”的跡象。

“後來居上者”日本:有野心,更有實力

在蘇聯還未解體時,日本一直是緊跟其後的“二把手”。上世紀80年代,日本磷蝦的捕撈產量就達到了3.6~7.9萬噸,90年代也一直維持著6~8萬噸左右的高水平。

南極磷蝦:62.5萬噸的“大蛋糕”,現已進入“挪威時代”

蘇聯解體後,南極磷蝦產業進入了第二個階段,日本成了主要的“引領者”。但隨著“巨頭”的轟然倒塌,全球南極磷蝦產業彷彿被剝骨抽筋一般,產量急劇縮水,1982年的輝煌終究成了永遠的神話。

1993年,全球磷蝦的捕撈總量只有6.5萬噸,其中5.7萬噸都是由日本貢獻的。在整個90年代,日本的捕蝦量一直沒有低於5萬噸,雖然跟前蘇聯還是沒法比,但在當時已經是獨佔鰲頭了。

日本能創造出這一成績其實並不奇怪,作為一個面積狹小的島國,日本的人口卻超過一億,僅依靠自然資源遠遠不能滿足日本國民的需求,因此只能通過發展漁業來彌補這一“先天缺陷”。

南極磷蝦:62.5萬噸的“大蛋糕”,現已進入“挪威時代”

日本地形圖

日本遠洋漁業的發展初衷是為了捕殺鯨魚以滿足國民對肉類的需求。據不完全統計,從1955年至今,日本捕殺的鯨魚總量至少在35萬頭左右。除了鯨魚,日本也是全球金槍魚的主要捕撈國,對藍鰭金槍魚的捕撈更是達到了痴迷的地步。

鯨魚也好,金槍魚也罷,日本對公共漁業資源的捕撈頗具野心,同時也有強悍的實力,南極磷蝦的捕撈量就是明證。這一點倒是無可厚非,畢竟是漁業經濟發展的需要,而且捕撈量也在CCAMLR設定的範圍內。

“後起之秀”挪威:新時代南極磷蝦產業的“領導者”

2007年是挪威在南極磷蝦捕撈領域“大顯神威”的一年,當年的捕撈產量就達到了4萬噸,超過了日本的2.4萬噸以及韓國的3.3萬噸。

南極磷蝦:62.5萬噸的“大蛋糕”,現已進入“挪威時代”

粗略一算,日本“磷蝦一哥”的高帽子戴了整整13年(從1993~2005年)。2002年,韓國也跑到南冰洋想“分一杯羹”,結果僅僅用了3年時間就超過了日本。2005年,韓國的磷蝦捕撈量首次超過日本,之後就再也沒有落過下風。

但是和韓國比起來,挪威顯然是一匹更大的“黑馬”。在南極磷蝦的捕撈競賽上,如果說韓國和日本之間是一種“你追我趕”的膠著狀態,那麼挪威則可以用“一騎絕塵”來形容。隨著挪威的興起,南極磷蝦的商業捕撈正式進入了第三個階段——以新型技術為主導的現代化捕蝦業。

南極磷蝦:62.5萬噸的“大蛋糕”,現已進入“挪威時代”

南極磷蝦。研究員舉起手中南極磷蝦Euphausiasuperba盆地。磷蝦生活在巨大的成群

從總產量來看,挪威的磷蝦產量約佔全球總產量的50%左右,韓國、日本緊跟其後。進入新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意識到南極磷蝦的重要性,中國、智利、烏克蘭等國紛紛加入進來。競爭者是越來越多,但是挪威“一家獨大”的格局依然非常明顯(具體產量見下圖)。

南極磷蝦:62.5萬噸的“大蛋糕”,現已進入“挪威時代”

2010-2018主要磷蝦捕撈國產量

挪威改進了捕蝦技術,磷蝦產品的加工能力大大提高,每年可以捕撈並加工15-20萬噸的南極磷蝦。與此同時,我國的磷蝦捕撈量也在逐漸增長,但和挪威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從最近的捕撈數據來看,2017年,我國捕撈了3.8萬噸磷蝦,挪威則是15.7萬噸;2018年,我國的磷蝦捕撈量為4.1萬噸,挪威則是20.7萬噸,兩國的差距一目瞭然。

下一個“磷蝦一哥”:中國還是俄羅斯?

有一句話說得好,“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那麼下一個“磷蝦一哥”會是誰呢?我本人認為中國和俄羅斯更有潛力。

原因也很簡單,中國是近10年才加入這場競爭的,基礎相對較差,但是產量卻穩中有升。更讓人振奮的是,2020年5月14日我國自主研發的“深藍號”南極磷蝦專業捕撈船正式從連雲港揚帆起航,開赴南極——由此看來,我國今年的磷蝦產量應該會再上一個臺階。

南極磷蝦:62.5萬噸的“大蛋糕”,現已進入“挪威時代”

“深藍號”/圖源網絡

據瞭解,“深藍號”是我國目前最大、最先進的遠洋漁業捕撈加工一體船,船長120米,寬21.6米,設計航速15節,還能夠滿足零下25℃的低溫環境的運營要求。這樣的“國之重器”必將能夠為我國的磷蝦產業保駕護航。

南極磷蝦有成為戰略資源的潛質,我國一直以來也都很重視南極磷蝦的商業開發。早在1984年我國進行首次南極科學考察時,就將南極磷蝦的生物資源作為了一項重要的考察內容。可以肯定,我國未來必定會發力南極磷蝦產業,甚至有望成為“巨頭”之一。

南極磷蝦:62.5萬噸的“大蛋糕”,現已進入“挪威時代”

說完中國,再說說俄羅斯。雖然俄羅斯已經有數10年時間沒有涉足南極磷蝦產業,但是前蘇聯的案例已經表明,只要俄羅斯願意投入資金和人力發展南極磷蝦漁業,那麼還是很有希望能夠掀起新熱潮的。

2020年5月,俄羅斯有了新動靜。經過長達5個月的資源考察,俄羅斯聯邦漁業和海洋研究所的專家對南極磷蝦的資源量重新進行了評估,結果發現某些海區的磷蝦資源量為6,000萬噸左右,遠高於17年前的調查結果。至於俄羅斯會不會重振旗鼓,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對於南極磷蝦的商業捕撈,您怎麼看?歡迎留言評論、點贊轉發~

#南極磷蝦# #漁業# #我要上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