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集团 销售千亿之路

滨江集团的销售额从0-100亿用了大概10多年,从100亿到200亿又用了5年,然后开始了腾飞之路。


到2019年,成功迈入千亿阵营,这个主营在杭州的地产商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巨人之路的?


细看成长之路:


公司成立于1998年,深耕杭州市场,通过不断提升产品的标准化,提高产品的溢价率,保证品质的同时降低成本,在区域市场终于占有了一席之地,2010年公司项目累计实现销售合同金额 116 亿元,创造了历史记录,2010 年,杭州市主城区商品房销售总额为才853.01 亿元,公司杭州主城区项目的销售,合同金额为 85.50 亿元,占杭州市主城区商品房销售总额的10%,2010年土储4,948,896万方,权益土储3,605,746万方,2010年前的房地产市场是妥妥的增量市场,竞争也没有太激烈,公司主要做好了深耕细作,打开了品牌认可度,道路走得很慢,但还算顺利。


2010-2015年的宏观政策和公司经营:


2010到2015的道路有些艰难, 2010年宏观市场多变,政策和金融都非常不稳定,经济危机的影响还在全球蔓延而中国面临大经济转型,房地产行业经历了自 2003 年央行 121 号文件以来最为严厉的宏观调控。


国务院下发了被称为 “新国十条”的《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 号),加大供给和控制投资性需求,对过热的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的过快上涨。这是房地产市场最难的一年,市场因为政策进入冰点;


更糟糕的是调控政策在 2011 年还在持续加码:调整住房转让营业税;多次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持续收紧流动性;“限购”也在进一步扩大范围,2012是转机之年,上半年依然调控,下半年金融和刺激需求的政策都在放松,给了地产商一次喘息的机会,公司也是在这一年,获得了良好的现金净流量,为后面几年的生存获得了喘息机会。


2013 年,房地产市场总体表现为量价齐升、地价攀升。


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房地产企业陆续回归一、二线城市,市场分化明显,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这一年是公司厚积薄发的一年,从这一年公司在地产市场份额开始持续增加,周转率也从0.23一路升高到2016年的0.51。


2014年的市场变得更灵活,总的调控还在,但地方政府有了很大的活动空间,趋势是稳中求进,深化长效改革机制。


2015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结构调整的压力,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开始重视地产对经济的拉动,“去库存”被作为阶段性的国 家战略;货币政策上增强流动性。对需求端也开始刺激地产消费,楼市总体回暖趋势基本明确,市场信心不断增强,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重点城市的市场复苏明显,三四线城市还没开始复苏。公司做为杭州的知名地产商,深深收益于2015年这波政策放松,前期储备的土地和项目都从这年开始得以释放。


2010到2015,公司经营极为保守,经营净现金流有些吃紧,投资净现金流都没有持续的流出增加,期间靠融资输了一次血,面对加严的调控,公司的目标是生存,生存的同时,尽力发展优势。


里程碑似的2015,公司销售额第一次突破200亿大关,达到233亿元,开发项目第一次落地上海。2015年之后就是曙光一片,跨越了痛苦的成长期,迎来了全新的蜕变,截止到2019,公司销售额已经突破千亿,土地储备也达到了800多万方。


来看下2016-2019年公司的销售情况:


2016年销售金额达到366.8亿元(含协议金额),第一次冲破了300亿大关,2016公司位列杭州市场销售金额第二名,2016 年至 2017 年,公司处于稳定阶段,这一阶段土储扩张速度与销售增长速度相当,公司的资产周转速度和杠杆水平都趋于平稳,2018年公司扩张提速,储备大规模扩张,下半年,杭州房地产市场有所转冷,这期间公司采取的是逆周期拿地政策,很好的顺应了政策和市场的发展趋势,溢价逐年下降。


在新一轮的调控中,公司走的游刃有余,2019是各项指标大爆发的一年,存货和预收账疯增,前几年改善的现金流为这一年的扩张打下良好基础,2017 至 2019年,公司全口径销售金额分别为 615 亿,850 亿及 1120.6亿,销售面积 195 万方,203 万方及 382 万方,18年的增长主要是价格的增长带动,18年销售均价相对17年增长了33%,但19年的增长就是实质性增长-销售面积增长-的带动。


梳理完公司的大概成长路线和环境后可以看出,公司管理层的远见卓识,公司在地产周期好坏波动中的适时稳健和激进,公司对品牌的管理,对区域透彻的了解,对现金流良好的管理都是公司迈向千亿俱乐部的必不可少的一环。可以预见的是公司在2020年及以后,收入还会录得大幅的增长,会给投资者交出漂亮的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