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行人對外加劑的認識誤區(上)

外加劑的應用促進了商品混凝土的的飛速發展,取得了十分可觀的技術經濟及社會效益。但由於一些混凝土施工技術人員對外加劑的應用技術掌握不多,在實際施工應用中還存在較多的認識誤區,影響了外加劑在商品混凝土施工中的應用效果。因此,因外加劑的使用不當帶來的工程事故也時有發生。

以下是筆者就商品混凝土施工時對外加劑的應用存在的一些認識誤區作出的一些簡單分析:

誤區一:減水率

減水劑是一種在混凝土攪拌前或攪拌過程中加入,能減少或大幅度減少混凝土拌合用水的外加劑。混凝土中摻入減水劑後可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及流動性,混凝土的結構改善,強度提高,在保持混凝土強度不變的同時也可節約大量水泥。因此,減水劑也成為配製商品混凝土不可缺少的外加劑。

通過減水提高混凝土強度來減少水泥用量是商混站的普遍習慣。但如果大幅度減少水泥用量,水泥漿過少,導致水泥漿層過薄,更易產生微裂縫,混凝土極限延伸率減小,混凝土抗拉強度下降。過量減少膠凝材料用量還會提高混凝土彈性模量,在相同幹縮變形及溫度變形時,變形應力增大,混凝土易產生開裂

“砼”行人對外加劑的認識誤區(上)

混凝土塑性開裂

一些高減水率的減水劑品種,保水性較差,如果過量減水增大這些減水劑的用量,混凝土易產生泌水離析,影響混凝土勻質性,並給混凝土質量帶來不利影響。有研究表示,目前商品混凝土早期開裂較多,其中70%以上都發生在採用較高減水率外加劑的混凝土中。不難看出,採用高減水大量節約水泥既不科學,也不經濟。

過分強調減水率是對減水劑認識的一大誤區。


誤區二:解決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損失的唯一途徑是增加緩凝劑的用量

商品混凝土加水攪拌後,隨著時間的延長,坍落度會慢慢減小,這是商品混凝土施工中的正常現象,但是短期內坍落度迅速損失則會使混凝土無法澆注施工。為解決商品混凝土坍損,商混站通常在外加劑配製過程中適量加入緩凝劑,這時就會讓施工人員誤認為增加緩凝劑用量是解決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損失的唯一途徑。

“砼”行人對外加劑的認識誤區(上)

混凝土泌水、離析

混凝土坍落度損失是多種因素造成的,最大的影響因素是水泥水化加速,但也不可忽視水泥二次吸附的影響。水泥水化加速除水泥細度外,水泥中調凝劑用量、鋁酸三鈣的含量及施工溫度都會影響水泥的水化速度。但由於水泥品種不同,水泥中礦化成分差別較大,並非是摻入緩凝劑就能抑制這些礦化成分的水化。如一些缺硫缺鹼水泥,緩凝劑的加入會加速水泥水化,加大坍落度損失;摻入硫酸鹽早強劑補充水泥中三氧化硫不足卻能抑制水化速度,減小坍落度損失;糖類緩凝劑用於C3A含量高的水泥沒有緩凝保坍效果,用於高鹼水泥還會加速水泥水化甚至使混凝土產生速凝。因此,解決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損失問題,應找出造成坍落度損失的主要影響因素,採取適當的保坍措施,而非盲目加大緩凝劑的摻用量


誤區三:摻用引氣劑會降低混凝土強度

商品混凝土摻用引氣劑可以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流動性、可泵性、保水性,更重要的是混凝土中摻入了引氣劑後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抗凍、抗滲等耐久性能。研究還表明,

商品混凝土中摻用引氣劑還可以防止混凝土中水泥粒子的二次吸附,減小坍落度損失。目前我國許多混凝土施工企業還未摻用引氣劑,主要是施工人員認為混凝土中摻用引氣劑會降低強度,這是對引氣劑認識的又一誤區

“砼”行人對外加劑的認識誤區(上)

混凝土表面出現氣泡

試驗表明,含氣量對強度的影響與氣泡結構有關

較細密均勻的氣泡對強度影響小,甚至沒有影響,而較大的氣泡才對混凝土強度產生影響。引氣劑對強度的影響還與混凝土設計標號及用水量有關。在正常情況下,低標號水膠比較高的混凝土含氣量即便增加5%也不會影響到強度,而高強低水膠比混凝土含氣量控制在3% 左右也不會影響強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