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你沒聽過的寓言故事

寓言一


曾經有個乞丐,在路邊坐了30多年。冬天到了,寒風瑟瑟,一位陌生人經過這個乞丐面前,乞丐機械的舉起他的帽子,喃喃地說:“給點兒吧!”陌生人說:“我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給你啊。”然後他問:“你坐著的是什麼?”乞丐回答說:“什麼都沒有,只是一箇舊箱子而已。自從我有記憶以來,我就一直坐在他上面。”陌生人問:“你曾經打開過箱子嗎?”“沒有”乞丐說,“打開有什麼用?裡面什麼都沒有。”陌生人堅持說,“打開箱子看一看吧!”乞丐這時才試著打開箱子。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乞丐充滿了驚奇:舊箱子里居然裝滿了金子。


這個寓言跟靜觀(正念)有什麼聯繫呢?作者的意思是,有些人沒有找到他們真正的財富,也就是內心的喜悅感,和那種深刻的不可動搖的寧靜感受,就像是一直坐在屁股下面的箱子一樣不自知。有的人像乞丐,即使他們有很多物質上的財富,他們依然四處尋找成就感、安全感,但是他們不知道自己已經擁有這些東西,而且還擁有比這些更為珍貴的東西:

當下的時刻


這是你沒聽過的寓言故事


寓言二


有位禪師說,“靜觀(正念)的狀態就像一個僕人等待主人回家一樣。”僕人不知道主人何時回家,所以他一直保持警惕,處處小心,以免錯過的主人的到來。當主人到來的時候,僕人反應靈敏,立刻就知曉了。這提醒我們,要把信馬由韁的思緒拉回到當下,時時刻刻關注當下發生的事情。


在另一個寓言裡面,耶穌講了五個粗心女人的故事,粗心的女人由於沒有足夠的油,保持油燈持續不斷地燃燒,所以夜晚的時候,錯過了她們新郎的到來,以至於無法參加婚禮。這個寓言用“油”來比喻“臨在感”,用“粗心的女人”來比喻把注意力四處分散,思維處於“自動巡航”狀態的人,錯過的“新郎”比喻的是當下的感受。這個寓言告訴我們,超越四處遊蕩的思維,生活在一種全新的意識狀態下,才不會錯過令人喜悅的發現


寓言三


耶穌曾經說過一則關於兩個男人蓋房子的寓言。其中一個人在沙地上建了一座房子,後來暴風雨帶來的洪水,把製作房子夷為平地。與此不同的是,另一個人則是把地基挖得很深,直到看見岩石為止,所以他的房子可以承受經受住洪水的襲擊。


這是你沒聽過的寓言故事


這個寓言的意思是,只要你有意識的與你的內在的身體相連接,你就像一顆植根於土地上的大樹,或者像有著堅固地基的建築物一樣,能夠巍然不動。身體的內在是有感受的,只是我們常常忽略它。體內的感受是無形的、無限的、不斷變化的,人可以不斷地進入身體感受裡面,比如腳趾的感受,大腿肌肉的感受,去體驗生命力不斷甦醒的感覺。與內在身體永遠保持聯結的關鍵就是:時時刻刻地去感受它。這樣的做法,就像是給燈泡保持源源不斷的電流,使它發光一樣,人就會安住於當下,而不會在外界迷失自己。


寓言四


生物學家赫胥黎晚年的時候對靈脩很感興趣,他寫了一本小說,這本書描寫了一個男子由於船失事,而被困在島嶼中,從而與世隔絕的故事。在這個島嶼上,有一種獨特的文明,島上的居民有著與外界不同的健康心智,他們生活得安詳而喜悅。這個人到島上之後,注意到的一件事就是,這個島的樹上總有一些彩色的鸚鵡棲息著,他們發出的叫聲似乎不斷的在說:“注意,此時此地,注意,此時此地。”後來他才知道,這些島上的居民專門叫鸚鵡說的這些話,好不斷的

提醒自己保持臨在的狀態


這是你沒聽過的寓言故事


這個寓言提醒我們,無論何時當你感到內心產生了消極的心態,不管是由外界因素、某個念頭,還是由不知明的原因引起的,不妨把它看成一種提醒注意此時此地的提示語。即使是最為輕微的煩躁感,也有它的意義,也需要被關注和意識到,否則他們會積累起來會變成下意識的反應。


擺脫消極心態的另一種方式是,把自己想象是個透明的人,讓引發反應的外部因素穿過你,進而使它消失。比如,如果有人對你說一些攻擊性的話,不要產生消極的心態,或者作出無意識的反應,比如立刻反擊回去或者退縮,而是先讓它從你身上通過。沒有抗拒,便不會造成傷害。


寓言,是流傳到當代的古老智慧,靜觀(正念)能夠給我們帶來的益處,不僅僅是通過故事獲得道理,它給我們提供了另一種思維方式——超越對立面的思維方式。如果人能夠超越紛繁的思緒,就會變成一個深深的湖泊,生活中發生的任何事情,都是這個湖泊的表面。隨著季節的變化,湖泊有時候平靜,有時候波瀾起伏,然而在湖的深處,總是寧靜的。


熟練掌握靜觀(正念)的人,就像是整個大湖,不僅僅是湖的表面還是湖的底部,永遠都是寧靜的、臨在的。人的狀態自由自在,又能夠適應和接受變化,並且不再依賴時時變化的外在世界來獲得成就或幸福,而是內心的平和與清醒的頭腦本身,就會帶來源源不斷的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