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三个月内我提高了50分,原因是用了这个方法


高考总复习,三个月内我提高了50分,原因是用了这个方法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的状况吧。


初中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是在整个高一高二时期,我并没有像初中那样,踏实认真地学习。因此学习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


靠着吃老本,在高三一模勉勉强强考到了530分(我学的是理科,我们省的高考试卷是全国二卷)。成绩下来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最后结合一些大咖介绍的方法和我自己的经验,摸索出了一套属于我自己的复习方法。


那年高考我考了580分左右。比我一模提高了整整50多分。那么现在我把这个方法分享给大家。

我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步骤:思维导图、检索式记忆、拆答案。

高考总复习,三个月内我提高了50分,原因是用了这个方法

首先说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重要非常有效的、构建自己思维框架的手段。思维导图是许多同学再用的学习的方法,但是很多人在使用的时候存在一些误区。


第一个误区:很多同学喜欢去背诵别人做的思维导图,而不是自己去做。我认为,思维导图必须由自己自来完成才有效果。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本身就是自己对搭建知识系统的过程,这一过程十分有益。


第二个误区:思维导图一味的追求漂亮。作为高三党最重要的是时间,制作的思维导图只要清楚明了即可,一味的追求漂亮会耽误大量的时间。


第三个误区:思维导图做的过于详细,把概念的内容也一一列写。思维导图是一个框架,像是人的骨头来支撑起肌肉,起到支撑全局的作用。如果把所有的概念都填充,必然导致其冗杂而不直观。所以制作时思维导图的时候只要填写关键词就足够了。

高考总复习,三个月内我提高了50分,原因是用了这个方法

这是我一轮复习第一次考试的思维导图 | 使用的工具是幕布APP


高考总复习,三个月内我提高了50分,原因是用了这个方法


第二个步骤是检索式记忆。


与检索式记忆相对的,是我们经常用的反复读反复写

的记忆方法——我之前也是这样做的。但大家都知道,这样的做法只能提供短期的记忆,所以是一种非常低效的学习方法。


《认知天性》一书指出:我们在重复阅读时所获得的熟练感是自以为是的掌握而已。反复阅读是低效的复习方法,解决之道是合上书本主动回想知识点——也就是检索式记忆


我们可以抽出专门的时间给自己进行一次这样的检索式复习,合上书和笔记,努力回忆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的框架和知识点。不要一想不出就翻书,现在你回忆越困难、越煎熬,那你把忘记的知识点牢记的几率就越大。


等完全把框架过一遍,实在想不出之后,再翻看资料,这样你就知道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在哪里了。

高考总复习,三个月内我提高了50分,原因是用了这个方法


第三个步骤是拆答案。


很多同学在做题的时候,常规的流程是这样的:

如果发现这道题自己会就草草一写或者干脆不做;如果这道题自己不会就会纠结很久,最后答案也没有看明白,反而耽误了许多宝贵时间。


高考总复习,三个月内我提高了50分,原因是用了这个方法

拆题步骤 | 使用幕布APP制作


而拆解答案的步骤是这样的:做题时,无论是自己会的还是自己不会的(当然特别特别简单的除外),都要仔细研究题的答案。从题的答案中,我们能学到三点:


第一点是这道题所运用的知识点。

第二点是这道题所用的技巧。

第三点是这道答案的解题规范。


如果这道题你会,那你就要考虑:

这些知识点你完全都理解了吗?

解题技巧和方法你和答案一样吗?

这样的技巧和方法是对这道题独有还是对这一类题可以使用的

可以用在其他题的解题步骤中吗?

我的答题格式规范吗?

必要的文字解释你写了吗?(注意在大题的答题中。必要的文字步骤非常重要!)


如果这道题你不会,那你就要考虑:

这道题我究竟是因为知识点不懂,还是这道题的技巧不懂?

如果是技巧不懂,那这一技巧是可以应用在这一类题中的,还是只能用在这一道题中的?

由此可以判断我们需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这个技巧。

高三的时间非常紧,我们没有必要去花大量的时间研究那些偏难怪题。

这就是羊圈今天的分享

如果有用

记得点赞关注哦~


高考总复习,三个月内我提高了50分,原因是用了这个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