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談:美國校園規劃 「伍」

三日談:美國校園規劃 「伍」

大家好,這裡是三日談。

曾經在一次會議中,聽到有一個民辦學校校長抱怨,學院的圍牆經常被當地村民推倒。瞭解後才知道,原來該校長為了學校的安全,重新建造了學校的圍牆,將學生封閉式管理,以避免發生安全隱患。他這一舉動,阻擋了所在區域村民的利益,當村民發現自己的利益被不斷削弱的時候,必然就會做出推到學校圍牆的舉動。這也是目前中國不斷進行的城市化過程中,學校面臨的問題。

作為校園有機整體的一部分,邊界是最容易為公眾接觸和感知的部分。美國大學校園的可持續性規劃,都強調要儘可能改善它的內外形象。構成邊界的開放空間,建築和景觀對邊界的質量均發揮重要作用。通過有親和力的入口等設計要素,實現對“邊界”的界定,有助於促進校園與其他周邊社區的積極互動。

三日談:美國校園規劃 「伍」

美國大學管理者很早就發現,封閉式的校園環境有時候會引起周邊社區的衰敗,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的發生,同時創造一個有利於大學發展的社區環境,大學須明確一個清晰的發展邊界,並明確告知鄰里。也由於二者之間的複雜關係,在這條清晰邊界的不同位置,校園需要給出相應的回應,為形成和諧社區創造條件。


在美國肯塔基大學可持續校園規劃中,針對校園與周邊社區的不同關係,就提出了不同邊界的應對策略。

第一是緩衝,通過實施建立景觀緩衝帶,引入滿足社區需求的功能模塊,避免佈置可能給社區帶來干擾的校園功能等措施。減少校園對該方向對社區居民的噪聲,照明,交通等影響。

第二是穩定,對於已顯露影響的學生校外聚集區,規劃引入穩定性策略,細節包括:實施提高在校生居住面積的比例策略;取得一定的離校居住建築的產權,滿足師生居住的要求;與鄰里社區合作,限制離校學生居住在該地佔比的進一步提升;與鄰里社區合作制定車輛停放政策等一系列措施。

第三是創造融合策略,在相鄰社區的一側,引入更多相容功能和提高街道活力的設計策略,以進一步提高既有商業區域的活力;同時引入更多策略性投資與合作,建設校園與社區、城區的聯繫“走廊”。

今天的美國大學校園實體邊界正變得日益模糊,越來越多的大學發現儘可能與周邊社區融合,而非隔離。大學和城鎮、社區之間,其實存在許多可以共享和相互激發活力的需求,商業、居住、研發和文化界面的營造,可以幫助雙方建立起共贏的和諧關係。

例如,為了促進校園與社區的融合,美國許多可持續校園規劃開始將校園劇場、等其他藝術設施設置在校園周圍。因為許多美國大學已經意識到周邊社區居民對於這些文化設施的需求,要遠大於校內對這些設施空間需求。依託這些文化教育設施的興建,校園對於城市、社區而言。將成為一個強大的文化資源中心、學校品牌。這樣的“資源中心”對於大學和社區而言,往往是一種很好的共贏策略。一方面社區得到了大學的文化輻射,使得區域空間品質得以提升,有吸引力的住宅設施得以出現,吸引校園教職員工就近居住,從而遏制了周邊社區的衰敗,帶動了區域的復興。

三日談:美國校園規劃 「伍」

以內達華州拉斯維加斯校區為例,新規劃引入的社區融合策略包括:

  1. 通過引入“大事件中心+學生村”的功能,促進校園轉型;
  2. 增加校園的經濟刺激能力;
  3. 改善校園可識別性和開放性;
  4. 是提高校園對師生員工的吸引力;
  5. 提升校園交通規劃可達性。

通過這樣的結構重建一個資源、社區中心就被創造出來了;

最近的教育部發文宣佈,要求實體書店進入校園,國內很多的學校,由於校園的封閉性,書店只能服務校園內部人群,從而造成書店不斷虧損,校園書店無人願意運營。通過美國可持續校園規劃的邊界融合理論,實體書店的設立應該有效地跟周邊社區相融合,就如文中所說,文化設施可以有效的吸引社區更多地來參與校園活動,他不但提升了校園的活力,同呢也提高了周圍社區的活躍程度。也降低了書店的盈利壓力,實現多方共贏。

下一篇我們將分享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圖書館改造案例。看一下具有百年曆史的圖書館如何實現新教學功能的建設融合。

謝謝大家,關注三日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