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交易者一點點建議

先說說自己,我並不是金融出身。計算機計算機Ph.D。

從17年開始做交易,三年了。有海外基金公司,涉及國內股票,虛擬幣,和美股。

或者只是一個老韭菜而已。

最近全球資產暴跌,美股四天道瓊斯指數3200點。國內股票再破3000點。

最近收到很多消息問,怎麼看?或者有什麼建議。沒有時間一一回復。

只要市場開業,交易者可以交易全世界。

自己管理的體量不大,500萬美金交易體量,三年平均年化收益百分28.58%

以自己經驗給大家一點點建議,但願有所幫助。

第一點,自恰的交易框架。

交易框架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無非可以歸結於買什麼,什麼時候買,買多少,買完怎麼辦這幾個問題。不管你採用何種策略,都應該是自恰的。例如我是左側交易,我會選擇跌的時候購買。右側反之。交易框架中,要盈虧同源,舉個例子,你相信張三的話而買入,同樣當張三告訴你賣的時候你就應該賣出。這叫盈虧同源,而不是張三告訴你賣的時候你覺得張三不可信,去相信李四了。生活中看到一個消息決定買入,當這個消息不成立是立馬賣出,而不是去尋找其他消息支持自己持有。交易框架是在自己長期交易中形成的,這個框架是完整的自恰的,改變一部件整體就改變了。很多交易者沒有完整的框架,東拼西湊。行為是混亂的。

第二點,試著理解指標的數學含義與形成原因

很多交易者,或者是技術派,看了一兩本K線指南,就開始做交易。槓桿加持。每一個指標都是有數學意義,多問些為什麼,例如底背離。本質是積分上,下跌的過程中拋售速率減慢。所以形成背離,至於背離的原因是什麼,恐怕要因時而異了。不懂數學,不懂概率,畫圖都是前人的經驗,是標不是本。不理解的指標,生拉硬套,自己聊去安慰罷了。不過人就是這樣,贏得時候靠實力,輸的時候怪運氣。贏了覺得自己實力強,輸了覺得自己運氣差了一點而已。

第三點,宏觀世界的不可預知性,永遠不要拿宏觀指標去指導交易

宏觀世界很多事情是不可預知的,例如冠狀病毒,誰也不知道如此嚴重的肺炎影響全球。市場是無數的因素疊加起來的,無論你從任何角度去觀察,都是盲人摸象,誰也不知道有木有黑天鵝飛出。主觀上要認知宏觀世界的不可預知,敬畏市場。市場既不是完全有效的,也不是完全無效的。是在有效無效之間一個狀態震盪。誰也不知道會不會南美洲一隻蝴蝶在不應該時候煽動了一下翅膀。不要去拿宏觀指標去衡量交易或者指導交易。例如美元指數等。換一個場景,美元指數會衍生出無數個不一樣的解。

第四點,學會做筆記

交易是一個人的修行,數據才是你最信賴的武器,養成做筆記的習慣,每天整理可知的交易數據,這些積累才是真正的財富。

第五點,善易不卜

孔子荀子告訴我們“善易者不卜”,告訴我們你即使很精通周易也不要去占卜。這一點在做交易也一樣適用。預測不能用來作為指導交易的依據。這一點很重要。但是很難。我更傾向於被動跟隨市場。

第六點,忘記過去價格,不要被過去價格影響行為

過去的價格是過去,跟你已經沒有關係了,你關心的應該是未來的操作。不要因為虧本了不捨得止損,或者因為賺錢了而趕緊清倉。大多人都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