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清市職業中專——產學研用打造黃楊木雕人才搖籃

走進樂清市職業中專的木雕實訓室,只見一張張青春的面孔,正手握刻刀聚精會神地雕琢著,指導老師時不時走到學生身旁,輕聲指點一二,片刻功夫,木料上的人物細節便悄然躍出,就如同這些新生代木雕傳人那般鮮活而充滿希望。

樂清市職業中專——產學研用打造黃楊木雕人才搖籃

這樣的實踐課程,已經成為樂清市職業中專黃楊木雕專業的常規課程。這樣的教學方式,徹底改變了黃楊木雕行業傳統的“師徒傳承”模式,開創了現代中等職業院校以課堂教學為主,師徒傳授為輔,培養黃楊木雕接班人之風,為行業振興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2016年,學校該專業被省教育廳確定為省“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2017年獲浙江省特色專業立項。

破局:與高職合作打造五年一貫制培養模式

樂清市職業中專地處黃楊木雕之鄉。本世紀初,隨著黃楊木雕產業的發展,木雕設計創新人才卻後繼乏人。面對此窘境,身為樂清市職教領域的領頭雁,學校在有關部門的關懷和指導下,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應盡的社會責任,經過深思熟慮和周密的可行性論證,於2014年開設了國內第一個中職黃楊木雕專業。

然而在第一年招生時,由於學生和家長對新專業缺乏認知及對專業前景感覺迷茫等,出現了門可羅雀的慘象,僅有17位中考成績並不理想的學生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報考了黃楊木雕專業。這一局面無疑與校領導的初衷大相徑庭,那麼該如何破解招生難題呢?

樂清市職業中專——產學研用打造黃楊木雕人才搖籃

學校的領導班子不斷思索,廣泛學習他校經驗,最終決定往中高職一體化辦學的路子走。2016年,學校黃楊木雕專業與浙江廣廈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實施五年一貫制培養模式。2018年,學校繼續成功拓展與浙江旅遊職業學院的五年一貫制合作辦學。如此,學生的未來有了一個堅實的保障——可以到高校深造,家長也就吃了一顆定心丸,對黃楊木雕專業的認可度大大提高。

在與高職合作辦學落地之前,雙方便反覆研討和推敲,確定了富有特色的中高職銜接課改方案,對學生而言,不同階段的學習目標、課程要求一目瞭然。其中,中職階段以興趣和適合度為導向,著重培養學生的基礎技能和核心素養,既安排學習語數外政史地美術等方面的知識,又設置了黃楊木雕及工具、素描、泥塑、木雕、色彩等專業課程。

樂清市職業中專——產學研用打造黃楊木雕人才搖籃

逐漸地,黃楊木雕專業的招生門檻抬高了,“如今更看重學生的專業能力,更青睞有基礎和興趣的學生,在招生時會有面試,學生也要進行素描考試。”主抓學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徐建榮介紹道。從最初的17名學生到現在的每屆2個班80名學生,這一數字對比突出說明了近6年學生數量與質量的雙提升。

發展:多措並舉建立規範化、科學化教學體系

黃楊木雕專業開設起來後,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擺在了學校領導面前。作為傳統工藝,樂清黃楊木雕技藝歷來靠師徒手口相傳,缺少正式的課程和系統的教學方法,而作為中職教育層次的黃楊木雕專業,又該如何培養人才?

樂清市職業中專——產學研用打造黃楊木雕人才搖籃

學校充分利用當地的木雕大師優質資源,聘請了亞太手工藝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公博、虞金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篤純、虞定良、王篤芳為顧問,高級工藝美術師、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浙江省首席技師高敏為黃楊木雕專業教研組長兼藝術總監,並組建了一支專業實力強大的教師團隊。

在木雕教研組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經過幾年的實踐教學,《泥塑》《素描》《木雕技法》等貼合黃楊木雕專業實際的教材相繼出爐。2019年初,高敏耗時兩年編撰的校本教材《樂清黃楊木雕技法》付梓出版。如此,便在探索中整合出了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

自2012年8月,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開始實施省“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項目工作,對每個“技能大師工作室”給予一定的補助資金。建立大師工作室無疑為振興黃楊木雕產業及人才培養拋來了橄欖枝。學校充分利用政策優勢,主動吸引名家大師進校園,陸續創建了高公博大師工作室、高敏大師工作室等。

樂清市職業中專——產學研用打造黃楊木雕人才搖籃

此外,連續舉辦四年的拜師儀式更是黃楊木雕專業在教學方式上的又一創新舉措。在前四個學期教與學的互動中,大師們細心考察,挑選“好苗子”,學生們切身感受老師的風格,雙向選擇。在每年孔子誕辰日,師生一對一或一對二結對,舉行別開生面的拜師禮。徒弟向師父三鞠躬,師父贈予徒弟一套黃楊木雕專用刀具,簡單動作背後是強有力的聲音在呼喊著:非遺薪火相傳並終將生生不息。

革新:致力於推廣產學研用“四位一體”的產教融合模式

2018年,溫州市教育局結合溫州產業發展的要求,提出了溫州職業教育的新目標,即把產教融合作為今後一個時期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方向,以一體化和智能化為兩輪驅動。學校積極響應,將黃楊木雕專業如何在信息化、智能化大背景下邁入新時代及適應社會發展視為重大命題,而後不斷“試驗”,給出了產學研用“四位一體”的亮眼答案。

這一年,學校與溫州木主木雕有限公司進行校企合作,啟動了校內黃楊木雕工廠,機器轟鳴聲中“智能+”的構想有了實實在在的可操作路徑。創意工作坊、木藝配發間、簫塔夢工廠、大師會客廳等,黃楊木雕工廠的各大功能板塊劃分清晰,充分滿足專業的實訓需求。“我們要培養創新型木雕人才,要在這個工廠,讓學生的創意、學生的作品實現產業化批量生產,走向市場。”在描述藍圖時,徐建榮的面上充滿著期待和希翼。

樂清市職業中專——產學研用打造黃楊木雕人才搖籃

工廠內設置了一個近百平米的黃楊木雕展廳,可以直觀地感受到,紮實的學習和實踐後,學生們的作品既繼承傳統表現手法,在題材上又有著大膽創新,頗多作品都洋溢著現代元素,讓人觀之便覺耳目一新。一雙遍佈裂痕的黑色靴子, 呈現強烈的皮革質感,簡直想象不到它使用的是質地溫潤、細膩的黃楊木料,這是汪家樂的作品《歲月的痕跡》;一隻生活中常見而普通的拎包,經寫實手法處理成逼真的木雕製品後,竟煥發出驚人的藝術感染力,這是方圓的作品《包》……

樂清市職業中專——產學研用打造黃楊木雕人才搖籃

2018年的溫州文博會,在李向東老師的指導下,學生盧振勇創作的《逝系列之跡》榮獲銅獎。由鄭益琦大師指導,學生餘乾榮創作的《喜相逢玉米慶豐壺》斬獲第十三屆全國中職“文明風采”競賽活動二等獎。學校黃楊木雕專業的學子初初亮相大型比賽便獲得喜人成績,正有利說明了專業教學上的階段性成功。

樂清市職業中專——產學研用打造黃楊木雕人才搖籃

樂清市職業中專校長林嚮明沒想到在有關部門的支持和學校的努力下,黃楊木雕專業能在短短几年時間內取得如此顯著成效,如今的他和他領導的班子還來不及分享喜悅,就忙著為下一階段做規劃。

他說:“我們專業要憑藉樂清市大力建設文化強市、加快‘藝雕’文化項目的創建和文化創意產業三化發展的東風,主動對接溫州市重點發展的旅遊、文化創意、公共服務等產業,除了與本地企業合作打造智能工廠外,還與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聯合搭建“互聯網+電商+木雕”項目平臺,從而逐步形成產學研高度融合、多元創新、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專業特色。”

樂清市職業中專——產學研用打造黃楊木雕人才搖籃

我們相信,對於這樣一群生於斯長於斯,長期從事職業教育又極具責任感的校領導及肩負傳承黃楊木雕使命並刻苦鑽研的學子來說,未來可期。

(文/童敏)

*摘自《浙江工藝美術》雜誌1-4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