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瀕死者都能看見走馬燈?這其實是大腦拯救主人的最後一搏

在許多影視作品當中,主人公在瀕死之際都會有一段“走馬燈”的回憶,但在現實生活當中,卻沒有多少人會相信走馬燈的存在,這又是為什麼呢?

為何瀕死者都能看見走馬燈?這其實是大腦拯救主人的最後一搏

有人說影視作品中的走馬燈不過是為了增添氛圍而故意營造的,現實並不存在,也有人認為,當一個人真正瀕死時,意識已經相當模糊了,根本沒有餘力去思考回顧人生。

這麼說也有一定的道理,而人類最早研究走馬燈這一說法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當時,一位醫生為了證實走馬燈是真是假而對120多名有過瀕死經歷的病人進行了研究。

為何瀕死者都能看見走馬燈?這其實是大腦拯救主人的最後一搏

在1928年,一位名叫Wilson的醫生在論文中提到了走馬燈現象,而後來,心理醫生肯尼斯-瑞先後採訪了一百名病人,並總結出了5個有關於走馬燈現象的規律。

首先,不是每個人都能看見走馬燈的,在採訪的一百多名病人當中,真正有過走馬燈經歷的人寥寥無幾,而且,這位醫生還發現了,如果是患有緩慢死亡疾病、已經接受了自己的病情亦或是自殺的人,都不會有走馬燈。

為何瀕死者都能看見走馬燈?這其實是大腦拯救主人的最後一搏

第二點,走馬燈中的人是以第三方視覺來觀看自己的人生和過去的,就好像自己成為了過去的旁觀者一樣,且每個片段都是迅速且零散地掠過。

其次,就是走馬燈的播放方式了,據經歷過走馬燈的病人回答,在觀看走馬燈時,自己不是安靜地坐在一個類似影院的地方,而是會完全地融入到會以當中,就好像在一個環繞四周的環幕電影,而且圖像是一個接著一個變化的,由多個片段接剪切而成。

為何瀕死者都能看見走馬燈?這其實是大腦拯救主人的最後一搏

並且,在觀看走馬燈的途中,觀看者似乎會有一種莫名的幸福感,人們不會看到悲傷的回憶,反而有一種說不出的溫暖和幸福的感覺。

最後,根據患者的描述,科學家總結出,在面對走馬燈時,病人的思維會轉得飛快,所有的回憶會迅速地剪切成一個個不同的畫面在腦海裡播放。

為何瀕死者都能看見走馬燈?這其實是大腦拯救主人的最後一搏

而科學家相信,大腦之所以會如此活躍,是為了最後能在拯救主人的意識和身體,並試圖讓主人擺脫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