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七点半,村东头场院放电影,记得带板凳

今晚七点半,村东头场院放电影,记得带板凳


有多少人好久好久没有听过这句话了,又有多少人从来没有听过这句话。听过这句话的一下子就暴露年龄了。
在六七十年代,包括八十年代初期,那个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安全基本靠狗的年代,是没有什么娱乐节目的,那个时候没有电视机,没有手机、电脑,更是没有网络,生活在城市的人们还好有个电影院,周末或者节假日还能看场电影,就是电影票有点贵,也不是人人都看得起的。有单位的单位还可能发张电影票,那也是组织看某部电影,一人一张的那种,想带着家人、孩子一起去还是有点困难,除非有人肯让票给你,可在一票难求的时候谁都不愿意让啊。可不管怎么样,生活在城市看电影还是有条件的。
农村的朋友们可就惨了那么一点点了,村里除了一部只能通公社(镇政府)的电话,也就一口上钟(通知大伙下地干活或是集体开会),再条件好一点点有个大喇叭,那平时也是不响的,因为用电困难(有很多地方是没有电的,晚的到80年代才通电),家里能有个半导体就很了不起了,唯一的娱乐节目就是不定期的看场电影了。
那个时候条件有限,一个公社或者一个县才有一部电影放映机,一个放映员,一部电影等分到县里、公社,再到村里,那也需要不短的时间,所以好多人尤其是孩子们那都是要跟着放映员走的,附近的几个村子一定要看遍的,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更是会跟去更远的村子。往往是一个村子里放电影,几个村子的人来看,所以只要村里要放电影,就忙坏了孩子们,那是要早早的拿着板凳去占位置的,要是去的晚了,就只能去看反面电影了(电影的幕布是可以反正面都能看的,只是反面的字啊、人物呀都是反着的),即便是这样也是开心的。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家家户户陆陆续续的买了电视机,场院的露天电影从逐渐减少到最后完全的消失了,人们结束了夏天蚊子咬一身包,冬天冻的瑟瑟发抖看电影的日子。
现在科技发达了,人们在家里想看什么电影就看什么电影,可总少了一些亲朋好友一起看电影的乐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