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式溝通》:提升幸福感的祕訣,教你如何做一個讓人放鬆的人

有人說,決定人生是幸福美滿還是不幸失意,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際關係。想要解決這些人生中的難題,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個討人喜歡的人。

聽起來很簡單,可你知道什麼樣的人才討人喜歡嗎?

要想做一個討人喜歡的人,首先你得知道和人相處時,不能讓人心累,因為讓人心累的人絕不會從人際關係中受惠。

那怎麼才能不讓人不心累呢?日本心理學博士,心理諮詢師古宮昇在《共情式溝通》中給出瞭解決方法:做一個讓人放鬆的人。

《共情式溝通》:提升幸福感的秘訣,教你如何做一個讓人放鬆的人

一、如何做才能讓人放鬆

我們與人相處,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所以總想從對方那裡得到的人,周圍的人不會希望與其相處。雖然我們沒有惡意,但總想當接受方,無形中傳遞給對方的信息會讓人無意識察覺到這一點,漸漸對你關閉心扉。所以從《共情式溝通》這本書中,如果想做一個讓人放鬆的人,我簡單概括以下三點:

01 做一個首先給予的人

現在人與人之間都流行交換,即使人情往來也是如此,你先付出,對方收到你發出的信息才能給予回應,所以總想得到的人是被動的,不如先給予會更讓你在人際關係中得到主動權。

在給予別人的同時,我們應選擇無條件地給予,這樣的付出,我們的心是快樂的,不帶任何色彩的給予最讓人輕鬆,你也可以試著去給予,體會一下這種心情。

因為給予別人越多,越能實現夢想,越是努力成為讓人放鬆的人,別人越希望和你交往。

02 致謝並接受別人的給予

當我們主動接近別人時,是不是出於某種現實的目的才去做呢?如果總想以回饋的方式去得到,對自己是無益的,當你接受別人給予你的好意和溫柔時,你會向對方說聲“謝謝”嗎?

通過閱讀這本書,它教會我們“接受也是一種給予”。接受來自對方的邀請和禮物時,請回復“哇,多謝!”並高興地接受。此時,你向對方提供了給予的喜悅。是不是就成為一個讓人放鬆的人呢?

道理很簡單,但不一定讓你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這些小細節。所以,我們要學會致謝,給對方提供給予的快樂。

《共情式溝通》:提升幸福感的秘訣,教你如何做一個讓人放鬆的人

03 與結果相比,自身的態度更重要

我們不管做任何事,首先要的是態度,當你重視某人或某事時,你的主觀上是不是更主動,所謂“態度決定一切”就是這個道理

但什麼樣的態度才讓人感受到你的真誠呢?請把重點放在“做給予別人正能量的自己”上。這就要求我們做事情不要把重點放在對方是否感恩上,那就可能被對方左右。

書中交待,如果把重點放在別人是否像你所謂期待的那樣對你感恩戴德上,你就會一次又一次失望不已。這和我們以前課本中學到,只求付出,不求回報,勇於奉獻有共同之處。

馬斯洛說過:心態若改變,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

所以態度很重要,當你幫助別人時,你就是在為世界做貢獻。你會感覺到自身價值所在,並喜歡上自己,而這樣的你,已成為讓人放鬆的人,當你試著去嘗試改變時,你的人生也跟著改變,你就成了討人喜歡的人。

二、如何討人喜歡

在人際交往中,人人都有自尊心,書中有句話很耐人尋味:

與不想讓別人看到弱點的人相處起來很心累,與不刻意隱藏弱點的人相處起來才讓人放鬆。

01 越是有缺點,越被人愛

古人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缺點,如果你總想隱藏自己的弱點,在外人面前表現出高高在上,或誇誇其談,確實讓人心累,會被人“敬而遠之”。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由於自身的缺點而不是優點才招人喜歡。 ——拉羅什富科

這是因為完美的人不討喜,人們如果看到了你“完美”的假象,會打破對你的認知,從而你的完美形象會在對方心中扭曲變形,心靈也不會對你敞開。所以,別隱藏“自己也是個有弱點和缺點的人,自己並非完人”這一事實。

《共情式溝通》:提升幸福感的秘訣,教你如何做一個讓人放鬆的人

02 對擁有共同情結的人抱有親近感

想要和別人處好關係,人必須要學會示弱,其實示弱在我看來,就是把你的煩惱或弱點說於對方,讓對方在心理上和你達到共情,對方會想:“原來他和我有一樣的煩惱”,人只有同情才能共情,有了惺惺相惜的同理心才能拉近兩人的親近感。

既然每個人都有弱點,那對方感覺到來自你的誠意時,他會向你敞開心扉交談,不管是傾聽或者安慰,兩人之間的親近感會拉近,相處時,會消除對你的戒備,成為讓人放鬆的人。

所以,坦誠地說出你的弱點,別人不覺得比你差,所以就能夠放鬆。擅長閒聊的人都是自嘲的高手,原因就在於此。

記住:你越不急於表現自己,就越容易成為“讓人放鬆的人”,對方也會越發喜歡和你接近。反之你就會成為讓人心累的人。

三、和什麼樣的人相處讓人心累

人人都有幸福感,不管工作、生活和家庭都想在與人相處中獲得幸福。古宮昇在《共情式溝通》中說: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大部分人的幸福感是有恆定性的。比如當下幸福地生活著的人,去年、前年也都是幸福著的。而且,幸福的人在明年、後年、甚至十年後,依然會幸福著。

同樣,當下“不幸”的人,去年也在“不幸”著,也許十年後依舊會“不幸”著”。看到這句話我深有感觸。

01 不幸的人會讓人心累嗎?

答案是肯定的。

我有一個朋友,和老公感情不好,每天都生活在爭吵和抱怨中,她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幸的人”。所以幾年過去了,兩人也不離婚,日子就這麼過著,每當和我們談起她的家庭瑣事,讓我們感受到的都是負能量。看她心情不好,我們也高興不起來,有時會想,既然日子過得不開心,為什麼還不離婚呢?

習慣是一種最糟糕的痼疾,因為它使人們接受任何的不幸,任何的痛苦,任何的死亡。出於習慣,人們可以與自己憎惡的人生活在一起,學會戴鐐銬,忍受不公正和痛苦,以至對痛苦、孤獨以及其他一切都逆來順受。 ——奧里亞娜·法拉奇

可能人與人是講究緣份的,他們夫妻就是打不散,罵不離的關係,她一直讓這種不幸延續著成了習慣,卻從不去改變。

《共情式溝通》:提升幸福感的秘訣,教你如何做一個讓人放鬆的人

張愛玲說: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裡,然後開出花來。 朋友這種卑微式的愛,可能還是緣於喜歡她的愛人吧。只是她這種嘴上的不幸讓人很難引發共鳴。

所以和一個“不幸的人”相處起來真的讓人心累,因為你不知如何勸說讓她開心起來。她的家庭生活模式她不想打破,只能一直這樣不幸地生活著。以至於看到她,同事總要逃避,害怕被她這種情緒感染,讓人莫名感到心累。

02 為什麼會成為“讓人心累的人”

首先,不信任因素

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防線,當與人接觸時,他無形中會相信別人會拒絕他、攻擊他,因而會膽怯,他的膽怯會製造緊張氣氛傳達給對方。

你對他人膽怯,和他人對你的膽怯做出的反應築造出了心中的壁壘,這些都是我們無意識表現出的心理行為,所以和人相處時這種不信任,讓對方感到心累。

其次,沒有存在感

人一旦內心膽怯,就害怕被人關注,不擅長在人前說話,遇到人多或集體活動時,總想讓自己隱身或者“儘量別引人注意”的想法。使我們成了心累的人。

其實心累不僅是讓他人心累,自己也會感到心累。有這種想法的人大多在童年時期或因受人關注而被拒絕或攻擊的可怕經歷,所以才會出現這種讓他人或自己心累的事情。

看到《共情式溝通》這本書,我從書中找到了“為什麼我會心累”的答案。

因為我童年在農村長大,所以普通話一直不好。記得初中時,學校舉辦一次演講比賽,讓每個同學都寫作文來選拔,而我有幸被選中參加演講。

《共情式溝通》:提升幸福感的秘訣,教你如何做一個讓人放鬆的人

我不會普通話,這是很現實的問題,但班主任鼓勵我:

沒關係,就當是鍛鍊。結果真正演講時,由於我不會普通話沒有得到名次,被同學們嘲笑和諷刺:“寫得再好,不會普通話也白搭”,這件事對我的傷害很大。

所以從那時起,我一直不敢大聲說話,不敢讓老師提問或當眾朗誦課文,直到現在我在寫作群裡分享心得都不敢用真聲說話,只能把稿子交給別人來讀。

其實這種“存在感”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想得到大家認可,一方面又因普通話自卑,因為不自信引發的心累真的讓我對存在感深有體會。所以我們一定要改變自己,成為一個擁有幸福感的人。

四、提升幸福感的秘訣

生活幸福有益健康,這我們大家都知道,想要生活幸福,必須有健康的身體,心態放鬆的人可以沉穩地生活,也不容易累,所以他們的幸福指數都很高,不但提高免疫力還能永葆年輕活力。

相反,悲傷、憤怒、仇恨等情感會傷害身體,讓人容易生病。有些人常常記著不幸,如果不注意努力養成關注幸福事物的習慣,就會很容易忘記幸福。因為他們心裡、嘴上說的都是自己如何不幸和苦澀,放大了不幸,就不能幸福地生活。所以幸福的秘訣就在於此:

1、有意識地注意有正能量、開心的事情

2、多關注和發現美好的事物

3、用“致謝便籤”養成尋找幸福的習慣

心理學家研究者要求每天晚上寫下當天能夠致謝的三項事物,實驗結束後被試者的幸福感都提升了。晚上上床,也要想著並說出致謝後才入睡,“爸爸媽媽,感謝你們把我養育得這麼好。”“感謝我的身體今天沒什麼問題”。

讓我們有意識地尋找幸福,這樣你就會變得更加幸福。對於周圍的人來說,你成了讓人放鬆的人。大家不妨都試試,找一下幸福的感覺。

《共情式溝通》:提升幸福感的秘訣,教你如何做一個讓人放鬆的人

4、改變自己的心境

人生是自己的,快樂、幸福、欣喜等感情都可以靠自己創造出來。因此,想要幸福的話,首先要把自己的心境調整到愉快的狀態。

越是把自己調整到愉快的心境,你生活中越會出現愉快的人、幸運的事。越是對周圍的一切心存感激,你想感謝的就越多。你越這樣生活,你就會越讓人放鬆。因為快樂是會傳遞的,你的幸福感就會應運而生。

結語:

所以,這本《共情式溝通》會讓你在書中找到幸福的秘訣。它從“如何做一個讓人放鬆的人”到“怎麼討人喜歡”到為什麼會成為“讓人心累的人”這三點入手,層層剖析,形成一個閉環式的心理構架,讓你從中找到答案。突破自己的認知範圍,與人相處時,做一個讓人放鬆的人,最終找到自己的幸福感。

如果你在人際溝通中遇到了解不開的心結和問題,我建議你看下這本《共情式溝通》,作者以真誠的姿態、充滿希望的口吻,告訴我們該如何系統化地改善人際交往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