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變法者為國家為人民操碎了心,卻遭抨擊謾罵

引言:憫農詩人

有一個詩人,人們稱他為"憫農詩人",他叫做李紳。他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多數孩子的啟蒙詩,很多人還沒上學就已經會背了。

慘!變法者為國家為人民操碎了心,卻遭抨擊謾罵

如果你只讀這首詩,你會以為李紳是個憂國憂民的青天大老爺。事實卻是李紳發達以後,生活奢侈無比。他喜歡吃雞舌,每餐一盤,就要耗費活雞300多隻,後院宰殺的雞堆積如山。他為官也是十分殘暴,百姓都十分害怕他。

其實,李紳這種看得見的可怕只是一般的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那些做表面文章的人,明面上為百姓鞠躬盡瘁,背地裡恨不得把百姓們的韭菜根都給割斷。

然而最可悲的是,無知的百姓被矇在鼓裡,反而為剝削自己的人歌功頌德,認為他們是以天下為己任的大好人。導致當真正的正義之士站出來反對他,想為百姓做實事時,反而被百姓罵的狗血淋頭。這其中的辛酸,讓人感到悲哀。

我以前經常在想,為什麼歷朝歷代總是有"為眾人抱薪者眾人讓其凍畢於風雪"的事情發生。

書讀得多了,我也漸漸的明白了。無論時代如何變更,有兩件事卻以不同的形式在不斷上演。

其一,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其二,民眾可欺。

這篇文章,我想以王安石變法為例,來具體講講是因為什麼。

王安石變法的時代背景

我們要知道,變法不是過家家,它是要解決危機的。如果沒有危機,誰又會閒著沒事幹去變法呢?

當時,北宋的危機既有外部危機也有內部危機,簡言之就是北宋存在內憂外患。

慘!變法者為國家為人民操碎了心,卻遭抨擊謾罵

北宋地圖

內憂:三冗(rong三聲)危機。

冗官,一職多官制,導致北宋機構臃腫;

冗兵,政府為穩定社會秩序招收流民入軍,軍隊數量增加,軍費增加;

冗費,大興土木,造成大量財政開支,同時還有交納"歲幣"。

同時還有土地兼併,苛捐雜稅,導致階級矛盾,農民苦不堪言,進行起義。大家所熟知的水泊梁山就是這個原因。

外患:對外戰爭連年失敗,簽訂不平等條約,給遼"歲幣",給西夏"歲賜"。這個錢誰出,官僚地主階級嗎?顯然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這個錢還是得百姓出。

事實上,在王安石變法之前,還有一次改革,史稱"慶曆新政",發生在宋仁宗時期。(王安石變法是在宋神宗時期,宋神宗是宋仁宗的侄孫子。)雖然也失敗了,但是給後來王安石變法埋下了伏筆。

我們來看看慶曆新政的主要主持者和參與者都有誰:范仲淹,富弼,韓琦,歐陽修。注意:大家記好這幾個名字。

王安石變法的支持者和反對者

支持者:宋神宗,但是這個皇帝搖擺不定,幾次動搖。由此可知,變法有多艱難,王安石几乎孤立無援。

反對者:宋神宗的祖母曹太后和母親高太后、司馬光、富弼,韓琦,歐陽修。

看到這裡,大家是否會滿頭黑人問號?

慘!變法者為國家為人民操碎了心,卻遭抨擊謾罵

這個世界如此的殘酷,除了寫出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范仲淹,其他曾經的屠龍者已經長出了龍鱗,化身為惡龍了!

人性就是如此。此時朝內分為兩黨,以司馬光為代表的舊黨,和以王安石為代表的新黨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參與了慶曆新政的舊黨卻沒有再次參與到新黨的改革中?

因為舊黨的司馬光、韓琦、富弼、歐陽修等名臣,本身就是上一次改革(慶曆新政)的功臣。

他們在上一次改革中,已經獲得了足夠的名望和政治利益,即使退休後,逢年過節的,皇帝也會親自給這些老大人們問候拜年御賜,死後更是榮耀備至。

而且,這批老大人們,還提拔了一大批的青年官員們安插在關鍵位置,而這些官員們,只要慢慢混資歷,就會繼承老大人們的位置。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就慢慢的形成了一個個錯綜複雜的利益集團。

沒有人會出賣自己的屁股,這群惡龍早已忘記初心。跟著你王安石改革對他們來說根本沒有任何利益。

什麼?你說為了百姓?別開玩笑了,古代百姓值幾個錢?

王安石變法的目的及取得成果

王安石變法的目的:富國強兵,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現狀

從目的出發,王安石變法的內容可以分為三大塊——富國、強兵、培養人才。

這裡我把變法的主要措施介紹一下,詳細內容就不過多贅述了。字太長估計大家也不愛看,感興趣的可以自行百度。

富國:青苗法、募役法、農田水利法、均輸法、市易法。

強兵:保甲法、將兵法、保馬法。

培養人才:改革科舉、整頓學校。

慘!變法者為國家為人民操碎了心,卻遭抨擊謾罵

王安石變法圖解

在變法的六、七年內,京畿及各路興修水利共一萬七百餘處,溉田三十六萬多頃,等於全國墾田數將近十分之一,令人民得到好處。

均輸、青苗、募役、市易等法之初步施行,有利於抑制豪強縉紳、高利貸者和富商大賈,給貧苦百姓帶來一定好處。

由三司制定的國家預算,大大裁減了冗費支出,每年可節省行政費十分之四。

荒地的開墾和方田的丈量也使得政府稅收有所增加。

冗員冗兵的裁減,不僅使府庫比前充實,也使軍隊戰鬥力有所提高。當時全國保甲民兵約七百餘萬,為仁宗朝兵額之六倍,但訓練費用僅佔以前募兵費的五分之一。

神宗時對遼、西夏作戰雖仍不利,但熙寧六年曾收復了熙州、河州、洮州、岷州等地,使國防稍有改善,而神宗,哲宗二朝得獲短期之安定局面。

慘!變法者為國家為人民操碎了心,卻遭抨擊謾罵

清明上河圖(節選)

王安石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

由於舊黨勢力龐大,王安石想要推行變法,只能大肆火線提拔一些非既得利益集團的官員們,讓他們坐在更高的位置上,來施行王安石的變法。

而提拔新人進行變法,則勢必對原有的利益結構進行大規模的洗牌,自然會觸動那些舊有的既得利益集團,並遭到他們的強烈反擊。

慘!變法者為國家為人民操碎了心,卻遭抨擊謾罵

王安石·梅花

回顧歷史,王安石一開始推行青苗法,試點沒有任何問題,一路暢通。

但當王安石準備在江南和京畿推行青苗法的時候,就有激烈的抗議活動了,一時間民意滔滔。

這和現在的五毛黨有什麼區別?官僚地主們給點蠅頭小利,就能讓一群人助紂為虐,背叛了自己的階級。

有些人不禁要問,為什麼在這兩個地方會被反對?

那是因為,一方面京畿和江南財賦重地,是宋朝最重視的地區,這倆地方人口眾多,對輿論的影響大,對皇帝的刺激也大。

另一方面,這兩個地方,是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的大本營,動到這裡,就是割他們的肉。

所以呢,舊黨司馬光下面的官員們,只要稍稍一暗示,給點好處,底下自然就會有人跳出來當槍使,對新法進行激烈的抗議。

民怨沸騰是第一步。接下來百姓們就發現,主持變法的官員們的負面新聞,開始廣泛的流傳起來。

吃瓜群眾眾多,對這些小道消息口耳相傳,描繪的栩栩如生,好像自己親眼看見一樣。

但是吃瓜群眾也不動腦子想想。推行變法的時候,勢力龐大的舊黨在旁邊虎視眈眈,那些變法的官員就算有違法亂紀的心,也沒有那個膽子啊。

轉過頭來說王安石,他能懲罰這些負面新聞下的官員嗎?顯然是不能啊,懲罰他們必然會讓推行變法的官員內部喪失信心,改革的成果都要全部喪失掉。

王安石對他們只能死保。這時候百姓就不樂意了,這種貪官汙吏你還要保,那你王安石肯定是個鉅貪,損害百姓利益中飽私囊。

舊黨第二步也成功了,於是,王安石失敗了。舊黨藉著洶湧的民意向宋神宗參王安石,皇帝為了維護統治,只能貶了王安石的官。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成功的維護了官僚地主階級的利益。

歷史是這樣記載的,元豐八年(1085),神宗病卒,其子哲宗即位,由神宗之母太皇太后高氏攝政。高氏起用司馬光為相,將新法全部廢罷。次年,王安石病逝於家中。

在這種博弈之下,真是可憐了那群無辜的百姓,被人利用完了還要繼續被割韭菜。

顯而易見,輿論的力量太過重要了,保守派有錢有實力,輿論掌握在他們手裡,充分利用了人性。改革派註定黯淡收場。

有人會問什麼叫人性。用一個成語舉例子,朝三暮四

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養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裡養了許多猴子。日子一久,這個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溝通講話了。 這個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別給每隻猴子四顆栗子。幾年之後,老人的經濟越來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數目卻越來越多。

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顆改為七顆,於是他就和猴子們商量說:"從今天開始,我每天早上給你們三顆粟子,晚上還是照常給你們四顆栗子,不知道你們同不同意?",猴子們聽了,都認為早上怎麼少了一個?於是一個個就開始吱吱大叫,而且還到處跳來跳去,好像非常不願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這個情形,連忙改口說:"那麼我早上給你們四顆,晚上再給你們三顆,這樣該可以了吧?",猴子們聽了,以為早上的粟子已經由三個變成四個,跟以前一樣,就高興地在地上翻滾起來。

人也一樣,很多人都只能看見眼前的得失,你不能讓他們在看得見的地方損失一丟丟的利益,不然就會引起他們的不滿。至於你在背後給他們做了什麼好事,大概率他們是發現不了的。

升米恩鬥米仇的故事講的也是如此。

王安石變法帶來的啟示

談起王安石變法的內容,史學家們喜歡分析它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但是史學家不會告訴你到底是因為什麼產生的消極一面。

一些人總是說,王安石變法損害了平民百姓的利益,說國家富強了,但人民依然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但他們好像忘記了一點,執行政策的是人。人都是有私心的。王安石的政策初心是好的,但是操之過急,加上下面的執行的人做過了或者做的不到位,使政策變形,就出現了各種問題。

出現問題了怪誰,怪王安石,潑髒水說王安石蠱惑皇上,禍國殃民。這是那群舊黨喜聞樂見的。他們就故意把事情辦壞了,辦砸了,讓老百姓使勁的去怨恨變法的牽頭人。

國家富強,人民卻富不起來。那富的錢去哪裡了?還不是進了那些大官僚,大地主的口袋?百姓不想著推翻他們,反而怪起了變法者。

因為屠龍者失敗了,沒能帶給百姓好處。百姓就反過頭對剝削者感恩戴德,對屠龍者謾罵抨擊,可笑可笑。

儘管時代在不斷髮展,但這些故事卻一直在重複上演,讓人唏噓感嘆。

總結

以史為鑑,可以明得失。

希望我們能湧現出更多像王安石這種充滿信念的改革家,面對阻力和風險照樣奮勇向前,雖千萬人吾往矣!

也希望我們的人民能團結一心,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