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造就了秦國的強大,為何秦人卻不買賬?因為老百姓苦不堪言

商鞅作為中國古代最成功的改革家,其對於秦國的貢獻極大,在商鞅當政短短几年時間後,積貧積弱的秦國就一躍而成為諸侯國中的霸主。可以說如果沒有商鞅入秦為相,就不會有秦滅六國的一天,然而有這樣偉大功績的商鞅,卻從來沒有得到秦國人民的認可,這又是為什麼呢?

商鞅造就了秦國的強大,為何秦人卻不買賬?因為老百姓苦不堪言

這就得從商鞅變法說起,後世對於這次變法的評價大多是在國家層面,說它奠定了秦統一六國的基礎,卻很少評價它對於秦國人民的影響。司馬遷《史記》對於商鞅變法的評價是:“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司馬遷對於商鞅變法是很推崇的,他對於商鞅的評價必然也是多有褒揚,並不能保證公正,然而其中“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一句,還是能看出一些端倪。

商鞅造就了秦國的強大,為何秦人卻不買賬?因為老百姓苦不堪言

人民在國家之間的戰爭中表現得很勇猛,這可以理解,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軍人為了立功,也可以作戰勇猛。但是人民如果“怯於私鬥”,則違背了常理,即便是現在社會,打架鬥毆也是難以避免的事情,為什麼秦人要害怕呢?除非是有極其嚴苛的律法,嚴苛到讓人不能承受“私鬥”所帶來的後果,所以人們才會“怯於私鬥”。而一個“怯”字恰恰寫出了商鞅變法的特點,就是用極其嚴苛的法律來約束人民的行為。

商鞅造就了秦國的強大,為何秦人卻不買賬?因為老百姓苦不堪言

“戶籍制度,伍什之制,連坐之法”,這是商鞅為了管理人民所創造的法律與制度,然而也是人民痛苦的根源。把居民五戶編為一伍,十戶編為一什,一家犯罪,另外幾家如果不及時告發就要一同受罰,而告發的就要獲得獎勵。這樣的情況下,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別人的監視之下,沒有任何隱私可言,也就沒有人敢犯罪,但生活在這種國家體制下的人民,必然長期處在焦慮與不安之中,必然希望廢除新法,希望看到商鞅死。

商鞅造就了秦國的強大,為何秦人卻不買賬?因為老百姓苦不堪言

客觀地說,商鞅是一個大公無私之人,為了國家的利益,可以捨棄個人的情感,甚至名譽,所以商鞅做了很多令人不齒的事情,被人謾罵與憎恨,以至於後世之人說他雖能做大事,卻是一個小人,事實果真如此嗎?秦孝公是秦帝國最有為的君主之一,他的德行與修養都是極好的,他能夠力排眾議,不遺餘力的支持商鞅推行變法,商鞅的品行又怎麼會差呢?只能說商鞅選擇了以新法強國,自己就要一以貫之的服從新法,所以不得不主動做出犧牲。

商鞅造就了秦國的強大,為何秦人卻不買賬?因為老百姓苦不堪言

商鞅的眼裡只有國家的利益,沒有個人的利益,所以他的新法同樣要求秦國人民和他一樣,必須要捨棄個人的利益,完全成為國家機器中的一個零件,為了國家的強大貢獻最大的力量。這就是商鞅招致所有秦人憎恨的根本原因,用嚴苛的法律強迫大家和他一樣,捨棄情感、慾望和理想,他必然就會成為大家仇恨的對象。真正大公無私的人只有商鞅和秦孝公而已,普通人民都做不到也不想做到,因此商鞅的悲劇一開始就已經註定。

商鞅造就了秦國的強大,為何秦人卻不買賬?因為老百姓苦不堪言

商鞅新法成效顯著,很快就增強了秦國的國力,一舉奠定了秦滅六國的基礎,此謂之利國;然而新法過於嚴苛,讓秦國的人民長期生活在焦慮與不安之中,此謂之不利民。所以商鞅為秦國的強大立下了汗馬功勞,最終身死被五馬分屍,老百姓非但沒有傷心,甚至還拍手叫好,就是這個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