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前,故宮神武門上的"故宮博物院"五個大字出自誰手?

1971年前,故宮神武門上的

一座長方形的城池,南北961米,東西753米,高達10米的圍牆防護,52米護城河環繞。這裡是北京故宮,明清兩代的宮殿輝煌,中國傳承千年的歷史精粹。作為世界上現存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質結構古建築,故宮深受世界矚目。

四面八方的遊客來來往往,這裡集歷史與現實為一身,將文化與生活完美融合,置身其中,穿越歷史而來,展望未來。提起故宮,大多數人對神武門前的故宮博物院牌匾印象深刻。

近日有消息稱,故宮博物院牌匾邊框脫落,整個社會的目光皆因此而聚集。如今的故宮博物院五個大字氣勢恢宏,字跡一板一眼,自郭沫若1971年寫下之後,已經走過了近百年的光陰。而1971年之前,故宮神武門上的"故宮博物院"五個大字,是出自誰手呢?

1971年前,故宮神武門上的

故宮博物院的淵源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大清末代皇帝溥儀被迫出走紫禁城,原本是皇家專屬的恢弘建築群開始漸漸靠近普通百姓。1925年10月10日,經過一年的準備,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故宮博物院有了全新的身份與面貌,自然要有一個新的題字。那天,一塊木製牌匾在典禮上正式掛出來。

書寫故宮博物院五個大字的,正是故宮博物院的首位院長——李煜瀛。在故宮博物院宣佈成立的前幾天,眾人皆在有條不紊地準備著,然而人們著實對牌匾的題字犯了難。

故宮博物院幾個字是整個紫禁城的臉面,傾盡國家之力打造的文化產業,容不得一絲馬虎。眾人一籌莫展之際,突然想起了李煜瀛的顏體大字。李煜瀛的書法底蘊深厚,是題字的不二人選。

1971年前,故宮神武門上的

就這樣,在故宮文書科之內,李煜瀛將粘連而成的黃毛邊紙鋪在地上,他用大抓筆半跪著,洋洋灑灑地書寫下這五個大字——故宮博物院。最後一劃落筆而成,屬於故宮的全新時代到來了。

故宮博物院能人輩出,為什麼李煜瀛成為了那個唯一給牌匾題字的人呢?首先,能力決定高度,高度決定地位。縱觀李煜瀛的一生,他的身上有著眾多的標籤。中國著名教育家,中國故宮博物院的創始人之一,國民政府的四大元老。為故宮博物院題字的人不能是籍籍無名的。

而故宮博物院的相關準備工作進行的時候,李煜瀛已經擔任著清室善委會委員長兼故宮博物院理事長,這樣的地位讓眾人不敢小覷。其次,合適的才是最好的。民國是一個名人輩出的時期,各種優秀的書法家不在少數,擁有極高社會地位的人也並非罕見。

1971年前,故宮神武門上的

人們之所以選擇李煜瀛為其題字,只是因為他的字體適合。書法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顏體大字,字字雄渾。顏體大字的創始人顏真卿,將瘦弱硬朗的字轉化為豐腴,字體看起來寬闊博大、氣勢恢宏。

顏體大字體現了一種氣度,一種唯我獨尊的霸氣與欣欣向榮的自信。故宮博物院的牌匾象徵著彼時的中國,而擅長書寫顏體大字的李煜瀛就是最合適的人選。最後,人們常說,字如其人,然而書寫之人也將自己的情感訴諸於筆端。人們將書寫故宮博物院五個大字的任務交給李煜瀛,便對他充滿信心。

不僅從書寫技術上,更從人品方面對他表示了絕對的放心。手拿大抓筆,半跪著書寫,李煜瀛對自己的藝術作品付出甚多,情到深處,那是對文物受到保護之後的慶幸,更是一種真情流露。故宮博物院氣勢磅礴,書寫之人亦心潮澎湃。

1971年前,故宮神武門上的

書法家的前世今生

從故宮博物院五個大字認識李煜瀛,當近距離探尋的時候,人們發現,這只是他眾多輝煌中的冰山一角。1881年,李煜瀛出生於北京的丞相衚衕。按照現代的話來講,李煜瀛是一個後臺強硬的人。

他的父親是大清王朝的同治帝師、軍機大臣李鴻藻,李氏家族曾經顯赫一時。顯赫到什麼程度?彼時李鴻藻與李鴻章是朝廷上針鋒相對的敵人,李鴻藻帶領的清流派與李鴻章率領的洋務派進行了漫長的鬥爭。李鴻藻的諡號為文正,取剛正不阿、清正廉明之意,而李鴻章的諡號也不過文正而已。

從出生之日開始,李煜瀛就擁有最好的生活。6歲的時候,李煜瀛進入家中的私塾讀書,當同齡人還在因為貧窮而手足無措的時候,李煜瀛已經飽讀詩書。15歲的時候,李煜瀛拜著名文學大師齊禊亭為師,學習漢文。

1971年前,故宮神武門上的

與此同時,他跟隨王弼臣學習書法,因為有了名家的指點,李煜瀛的文學素養突飛猛進。儘管對中國文學頗有研究,李煜瀛卻並沒有成為一個古板、迂腐的人,恰恰相反,他思想先進,倡導自由。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中國的仁人志士們深深感受到了落後帶來的絕望。

與此同時,他們大力倡導學習西方,李煜瀛的父親李鴻藻就是其中之一。李鴻藻請了維新派的著名人物齊禊亭來家中私塾工作,也正是那個時候,李煜瀛開始接受系統的西方文化。

在老師的建議之下,李煜瀛放棄了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的機會,從另一角度來看,教授西方先進科學與文化知識的齊禊亭改變了李煜瀛一生的軌跡。19世紀末,世界局勢風起雲湧,中國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實現國家富強、民族獨立的夢想在李煜瀛的心中播種。

1971年前,故宮神武門上的

彼時的他希望自己踏上西方的土地,讓自己變得足夠強大,拯救中國於危難。1902年,李煜瀛跟隨父親的門生來到了法國。到達巴黎,李煜瀛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這裡的埃菲爾鐵塔氣勢恢宏,地鐵、公交車來來往往,與滿目瘡痍的中國相比,法國是一個全新的、充滿吸引力的世界。

1904年,李煜瀛進入蒙達爾紀農業學校,他在眾多精英中脫穎而出,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績。儘管李煜瀛憑藉著優異的成績成為了學校的風雲人物,然而真正讓他成為社會寵兒的事件卻是經營豆腐廠。

1908年,李煜瀛在法國獲得了豆腐工藝專利,他將中國食物帶到法國,一時之間,豆腐成為了法國最火爆的食品。

人們常常感嘆,或許李煜瀛具有天生的經商頭腦,他將老家眾多目不識丁的人帶到法國的豆腐廠工作,解決了他們的溫飽問題。開創赴法勤工儉學的先河,李煜瀛的人生充滿著傳奇色彩。

1971年前,故宮神武門上的

1917年,在蔡元培的極力邀請之下,李煜瀛回到了中國,擔任北京大學教授。李煜瀛是一個成功的教育者,1920年,他創立了中法大學,在得到了孫中山的支持之後,中法大學再一次於里昂落地。彼時的中國與法國關係密切,李煜瀛功不可沒。

上課時,李煜瀛是三尺講臺上教書育人的老師,下課時,李煜瀛又成為了為了實現強國目標四處奔走的宣傳者。他依舊為了勤工儉學嘔心瀝血,1917年,李煜瀛在老家創立了第一所留法工藝學校。

1924年,中華大地在軍閥混戰之中面目全非,戰爭給人們的生命安全帶來了巨大的威脅,與此同時,中國的眾多文物也暴露在巨大的危機之中。

北京成為了軍閥決戰的重要場所,而這裡的紫禁城等眾多建築是中華民族延續了千年的瑰寶,一旦遭到破壞,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將永遠缺失。

1971年前,故宮神武門上的

萬分緊急的時刻,李煜瀛振臂一呼,他帶領其他人成立了辦理清室善後委員會,文物的清點、保管工作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正當所有人措手不及的時候,李煜瀛出現了,他身上有著一種令人安定的能力,在人們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國的眾多

文物得以保全。

1925年,文物善後工作圓滿完成,與此同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關於故宮博物院的法律措施。

同年11月,李煜瀛被任命為故宮參禪清理保管委員會主席,第二年,故宮博物院正式面向大眾開放,李煜瀛成為了第一任院長。於李煜瀛而言,故宮意義重大,這裡承載著太多中華民族的記憶。

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從這裡出發,最終殊途同歸。彼時的李煜瀛將國家當作自己的最高信仰,他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精英,故宮博物院的鼻祖,李煜瀛實至名歸。

1971年前,故宮神武門上的

李煜瀛一生的使命究竟是什麼呢?

一方面,責任是人們前進的動力。新中國成立之後,李煜瀛奔波於世界各地,繼續為中國強大做著自己的貢獻。

縱觀他的一生,國家、文化貫穿始終,那是他一生的信仰與堅守。他因為故宮博物院的輝煌走進大眾視野,卻不僅僅止步於故宮的輝煌。李煜瀛的人生永遠向上,永不止步。

另一方面,時光匆匆,中華民族的傷痛記憶一去不復返,然而每個中華兒女都該銘記。銘記曾經的傷,銘記千千萬萬像李煜瀛一般為了國家富強傾盡所有的前輩,銘記中國所有的根脈與歷史記憶。

歷史是勝利者的宣傳,如今的中國,正以勝利者的姿態,將我們的文明傳播到更廣闊的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