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变厉害最重要的三个法则(三)——熵增定律

有人曾经问吴军,如果地球毁灭了,我们怎么能够在一张名片上写下地球文明的全部精髓,让其他文明知道我们曾有过这个文明呢? 吴军老师给出的答案是三个公式: 1+1=2(代表了数学文明) E=mc²(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S=-∑ P ln P(熵的定义)

熵增定律这个词,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在当代很多企业管理中也会多次提到,像华为的管理就严从此道,包括很多学者也都提及到,如清华大学的科学史系教授吴国盛,混沌大学的李善友教授等等。

包括薛定谔也曾说:“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

那问题来了,究竟什么是熵增定律?它为什么对我们如此重要,以及我们如何运用它,才能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加速呢?


什么是熵(shang)增定律?


熵代表系统的混乱程度,熵越大系统越混乱,而熵增定律则是指,在一个孤立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做功,其总混乱度(熵)会不断增大。

本质上就是说,孤立的系统最终会走向衰亡。

就像你如果一直不去整理房间的话,那这个房间就会越来越乱。

我们生命系统就是一个开放系统,从外部吸收能量和向外边排出熵,这个过程就是对抗熵增的过程,打破了熵增的这种孤立系统,所以也就有薛定谔的那句话,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

再说到管理上,当一个企业逐步做大时,员工就会慢慢懈怠下来,组织会变得臃肿,制度会腐旧脱节,这就相当于形成了一个熵增的状态,管理者如果没有意识到,那这个企业就会慢慢走向衰亡。

最后回到个人身上,如果一个人停留在一个封闭,不向外界做功的环境下,也就是一个熵增的过程,就像有一句话说的,有的人即便活着,也已经死了,或者说,二十岁活出了八十岁的样子,即为此。


为什么熵增定律对我们重要?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每天都是熵增的一个过程。

比如工作、生活、学习、心情、成长、人际关系等等,如果我们不稍加干涉,任由其发展,就会慢慢变得无序,失控。

就拿心情来说,很多时候,我们感到难过、烦躁、焦虑,其实是因为情绪太过混乱,很多感情交织在一起造成的,如果不找地方去排解这些情绪,任由这些情绪发展壮大,那就会被情绪吞没,进入负面情绪的循环系统里,难以跳出来。(接上篇)

或者拿工作来说,如果工作环境和状态逐步趋于稳定,没有更多的进步空间,那你就需要警惕是否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寻找下家或者做出其他的改变,来跳出这种会不断熵增的环境。

很多时候我们都强调断舍离,那断舍离其实本质上也是做熵减的过程。

生活上,针对不必要买的,就不买,买完无用的,或送或丢。那在精力管理上,也是如此,我们总是期望能做很多事,每天下来处理杂事一大堆,就会感觉一天精疲力尽,工作后的闲暇时间也无法保持专注。

生活就像一团乱麻,被无数的混乱的事情牵着走,丧失了生活的掌控权。

如果我们不主动投入能量做熵减,生活就会脱离我们的掌控。

那说到底我们又该如何做呢?


如何对抗熵增?


那看完上面你可能也会发现,熵增定律有三个词非常重要:孤立系统、无外力做功、混乱程度(熵)。

那对应的,如果我们要走出熵增的这个系统,也得做到以下三点:开放系统、向外做功、不断进化。


开放系统


开放系统其实也很好理解,不就是要对外开放嘛,但如果真要做到并做好,其实并不简单。

像华为的任正非,算是在管理上把熵增定律发挥的非常出色的一个人。

一个企业的发展宛如熵从低到高,逐渐走向混乱,并失去发展动力的过程,而管理的本质就是对抗熵增。

那在开放系统这个环节,他的表现之一就是,扩充人才,舍得花钱砸人,舍得花钱做研究,现在的华为,存在非常多世界级知名顶级科学家,5G这个技术,也是他在2020年看到艾利坎教授的一篇论文,大胆投数十亿美元,才使得华为成为今天5G的引领者。

当然这样的例子,大家都知道,但其实想一想,大部分企业都是自主研发,管理逐渐机构化的,上面说的一些点,很多时候回过头去想很容易,但是在当下能做出决策,才是真正考验一个人的管理能力的。

那说回到我们个人上,如果我们要想对抗熵增,如何去构建一个开放的体系呢?


(1)开放性


一个人的行为往往都是先由他的信念驱动的,那你是否拥有积极开放,愿意不断向外吸收的心态则很关键。

像在众人皆认为,“日心说”是疯言疯语时,开普勒坚信哥白尼的“日心说”,在研究了导师第谷在20余年中坚持对天体进行系统观测得到的大量精确资料后,提出了开普勒三定律。

那同样,在面对一个社会都极端反对,或者周边人都极度抗拒的东西面前,你是否能依旧保持开放呢?

或者往小了说,当有人驳斥你的观点,你是否能容忍两个小人在脑海里掐架的感觉呢?

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事实上,很多人只愿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接触新的思想,或者从不交友接触新的世界,那如此,他的认知也很难得到扩充了。

其实说到底,只有当你信念逐渐开放之后,才会做出下一步开放的行为,例如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尝试去接触新鲜的事物,做一些有挑战的事情等等。


(2)打破平衡态


当你在一个非常舒适的环境里待久了之后,你就要警惕熵增的过程。

因为你每天做的都是你在行的事情,做起事来得心应手,无需多努力就可以达到一个相对舒适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你学的东西很少,进步很慢,即便看起来平稳舒适,实际上只是假性繁华罢了。

但是为什么我们都非常喜欢这种稳定的状态,甚至察觉不到危机呢?

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大脑是追求确定性和稳定的,那这个过程可以减少大脑过度耗能,以维持我们继续生存。而像学习呀,跳出平衡态这种模式,其实是反人性,反熵增的。

那要想打破平衡态,就得不断的进行自我颠覆,跳出舒适圈。


对外做功


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说过大脑中间存在一个“预知系统”,我们通过这个“预知系统”做出相应的行为,而这个行为再反过来调整我们大脑的“预知系统”。

那对外做功的这个过程,就像是作出行为的过程,它通过作出一系列的行为,来调整我们的认知,来打破孤立体系内不断熵增的状态。

经常有人会说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办,那其实也可以怎么解决呢?对外做功。

其实对外做功的本质呢,就是跳出即有框架,不断引入新的东西进来。

那迷茫或者觉得当下痛苦,很大程度上就是你处在了一个孤立且平衡的状态,而你想要的并不在在这个孤立状态之中,佛教说,求不得。

那想要打破这种状态,首先就得跳出框架,不断去探索方向。

不知道想要什么,就去摸索,知道想要什么,就不断去试错争取,只有跳出这个既定的框架,才会有新的反馈。

有了新的反馈,人才会改变,才会慢慢调整自己新的方向。

像读书就是跳出自己的认知,和前人取经的过程,培养一个兴趣或者外出交友,即是扩展自己现在的圈子,不断摸索更多可能性的过程,这些过程即为对外做功。

但在这里需要注意的一个地方就是,要有主动性

孤立系统内熵增的过程,是自发会去形成的,那要想熵减自然也得把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里,主动去掌控生活,而不是后知后觉,追悔莫及。


不断进化


人从猿猴到智人再到现代人类,都是处在一种不断进化的状态。

那要想对抗熵增,也是需要不断去精进的,这是一个不断抗争的过程,像终生学习即为如此。

终生学习者,每天的学习如同呼吸,形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习惯,而临时学习者,虽然也有对抗熵增,但始终都如救急膏药,无法永久对抗。

短期内,两者之间好像并无差别,但是就如这个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所提到的复利一般,终生学习者的雪球会越滚越大。

对抗熵增的过程呢 ,也会更加省力。

很多人可能都会有一种体验,现在的自己回过头,再去看两三年所遇到的事情,感觉那些都不是事,同样的问题放到现在,你可能会给出更多的方法、看法。因为你现在阅历多了,经验多了,很多存量都变了。

那不断进化也是如此,当你眼界和认知都发生巨大改变时,你对抗熵增的方式也会更加精进且省力。

所以,熵减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做的事。

那讲到这,这个系列就暂时告一段落了,但后面可能还有相应补充。

这三个原则呢,它们都很基础,很多方式方法以及更多的知识,都是在这个基础上的衍生和扩展,可谓称为“简一律”。

笔者一直觉得,要想快速成长,首先得了解一些基础的原则,其次再向上扩展到认知层、应用层。

那这三个系列即笔者认为比较底层的知识,它应用范围广,原理也相对抽象,但是如果真正能看懂,并在生活中应用时,则受益无穷。

当然生命不止,探索不断,我们下期见。

让你变厉害最重要的三个法则(三)——熵增定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