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股“寒潮”來襲:新股破發,板塊股價回調

物業股“寒潮”來襲:新股破發,板塊股價回調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李凱旋 李未來 北京報道

投資者對於物業股的熱情出現了下降,物業股幾乎全員在近期都遭遇了寒潮。2020年9月份之前,房企拆分物業上市成為熱潮,物業股扎堆IPO。同時,資本青睞物業股,物業股接連走出上漲行情,股價翻番也不罕見。

但直到9月份,物業股股價走勢出現拐點,連連下跌,且近期也無迴轉跡象。同時,新股還接連出現了股價破發的現象。業內認為,物業股估值較高,甚至超過地產母公司。此前,IPO規模較大,使得資本市場開始重新審視物業股的規模、商業價值、財務狀況等。

新股出現破發

與其他行業在疫情期間的低迷走勢不同,物業行業今年前三季度迎來了發展的“春天”。2020年,物業行業出現了扎堆上市熱潮。《華夏時報》記者在統計後發現,截至目前,年內新上市的物業企業已經有10家,已經遞交招股書但還未上市交易的物業企業還有10家。

2020年初,資本市場出現了大幅震盪,多數股票出現了不小的跌幅,其中包括地產股。但物業類股票股價表現堅挺,甚至有部分頭部企業的股價接連出現了上漲。物業企業被稱為是疫情防控的“最後一道防線”,並由此成為了資本市場的新熱點。

值得關注的是,2020年前期,新上市的物業股股價走勢普遍平穩。但2020年10月份上市的物業股股價走勢不如人意,甚至有股票出現了破發的情況。

10月22日,第一服務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其發行價為2.46港元/股,開盤價為2.0港元/股,上市首日出現了破發。首日收盤,第一服務的股價為1.76港元/股,跌幅達到了26.67%。同時,在上市之後,第一服務並未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股價連連下跌。截至發稿,第一服務的最低股價為1.29港元/股,較發行價跌去了47.6%。

2020年7月初,金融街物業上市交易,前期股價穩中上漲,並在8月初最高漲至14.32港元/股。進入9月份之後,金融街物業的股價“變臉”,最低下跌至7.2港元/股,股價僅及最高點一半。《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近期,金融街物業的股價在7.5港元/股左右之間徘徊。

《華夏時報》記者在梳理後發現,包括招商積餘、新大正、燁星集團等在內的多家物業股股價也同步出現了大幅降低。

IPO規模過高

“8月份之前,物業股普遍熱度比較高。但是進入2020年四季度後,物業股的IPO規模過大,這個是造成物業板塊目前出現調整的一個直接原因。”某頭部證券公司的地產類分析師向《華夏時報》記者指出了近期物業股股價出現回調的原因。

目前,“三道紅線”猶如一把利劍懸在房地產行業上空,房企急需降低有息負債,改善資產結構。在此背景下,由於物業估值普遍過高,房企拆分物業成為了一種有效去槓桿的手段。相對於房企開發主業而言,物業屬於輕資產公司,其通過推動物業上市,進行相對應的融資,並改善財務狀況。《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在物業股風頭正勁時,有企業的市盈率超過了60。其中,被拆分出來的物業市盈率超過地產母公司的也是大有人在。

新股的不斷入市使得板塊缺陷被放大。對比來看。行業內各個物業企業提供的服務大多呈現同質化,且有部分物業股業務營收幾乎全部依賴母公司,能否在市場上獨立生存還有不確定性。

“物業需要為房企項目提供相關的服務,物業品質的好壞甚至可以影響房價。另外,在今年,各個城市的舊改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這些都給物業帶來了發展的機會。但由於扎堆上市,投資者的選擇性增加,對於新股和板塊的考量開始嚴格。”上述分析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