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选择,决定了最后的结果

现实情况是,大学毕业成了很多人学习的终点,而不是起点。

你的选择,决定了最后的结果

卡罗尔·德韦克在商业领域针对两种心智模式做了大量的研究,他在书中说道:“获得成功一直是僵固型心智者的梦想,而成长型心智者获得成功,却只是因为他们做了自己热衷的事情所带来的附属品而已。”

一天时间24小时,工作8小时,休息8小时,闲暇时间8小时。你把闲暇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和把闲暇时间投入到娱乐消遣中,背后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前者对自我的要求更高,有明确的目标,有成长的渴望,以成长型心智者居多,后者追求享受,普遍平庸,以僵固型心智者居多。

因此,在职场中,你能创造多少价值,就会获得多少回报,人因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而伟大,人也会因认真赚钱而变得更有价值。

你的选择,决定了最后的结果

员工希望找的工作是“钱多活少离家近”;老板希望雇的员工是“又让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这两种想法都是错误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办不到的,你总是要选择其一,并为此付出代价和时间。

员工与老板总是在对立面,其实,这是职场新人都有的一个错误观念:认为员工和老板是竞争的关系。员工希望获得更多的薪资,做更少的工作,老板期望员工拿更少的薪资,做更多的工作。这两种倾向是矛盾的,但这不是竞争,是市场议价,正是因为有了这两种倾向,才有了供需平衡点,也即,你真正的竞争对手是劳动力市场中在同一岗位求职的人。

竞争,是同等级之间的竞争。

雇主雇请雇员,本质上就是为了弥补自己的能力短板,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有一个经济学原理:成本不决定价格,市场供需才决定价格。在职场,这一原理的解释是:你的薪资不由你的学业投入成本决定,而是由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决定,简单但很重要-你的成本与需求方无关。

雇主背后的思考模式都是一样的:你的成本需求方不会关心,需求方只关心自己要付出的成本,即你期望的薪资,这就是事实。

表面上看,是老板决定的,实际上,老板只是个传话人,真正决定你去留的是同岗位的其他竞争者。

你的选择,决定了最后的结果

欲戴皇冠,必受其重。你想在职场中,最终走得多远,就要在闲暇时间付出多少。

经济学里有一种竞争的方式,叫抬高竞争对手的成本,或者限制对方竞争。

同样的时间,可以精通一项技能至100分,也可以学习四-五个技能,个个60分,单维度比的是长度,两维度比的是面积,三维度比的是体积,在职场中,比的是你的综合能力。

而你想要尽快熟悉,快速就是要速成。达到60分,就是可以速成,速成的奥义,就是这个极其简单的游戏模型—

1, 最小套路重复练;

2, 打怪升级模式;

3, 不问为什么?

所谓最小套路,就是用技能中最简单的方法,输出完整的作品。

所谓打怪升级,就是最小套路练习到熟悉后,寻找下一个难一点的套路,你去模仿练习。

不要问为什么,因为你快速的走完整个套路,你头脑中还能更早形成清晰的心理表征。

因为人类只能用旧事物理解新事物,要理解新技能后面的原理,必须有一个与之类似,相关的心理表征。有了这个心理表征,再去学习背后的原理,你才能用旧事物理解新事物,才能瞬间理解。

你的选择,决定了最后的结果

职场上的需求分为表面需求和隐含需求,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需求。老板是否愿意往你这个人身上投资时间,取决于你的不可替代型。职场中有一种是典型的打工者思维,老板给多少钱,就出多少力,老板不多给钱,就不多出力。看起来是很公平,可公平的代价却是,你日复一日搬的砖,最终都垒成了挡在未来路上的高墙。

当你从打工者思维,转变成为自己赚经历的思维,你会发现,是另一种心境。你会变得很主动,你会喜欢上你的工作,你不再是为你的老板打工,你是在为你的人生添砖加瓦。

一块玉,注定是要被沁的,与其让那些不知道什么东西泼在自个儿身上,倒不如先动手,用自己的血,用自己的汗,亲手把自己给沁了。人的胸怀是被委屈撑大的,只要你干活,就会有委屈,要挨骂。很多年轻时过贫穷经历的富翁,如果只能保留一个优点,会保留身上的什么?就是:在他们年轻又贫穷的岁月里,他们能够捏着鼻子,忍着强烈的不安,硬是把那些让人恶心的真话,听进去。

重要的8小时,你会用来做什么?把时间拉长,这件事很重要,一旦开始执行,剩下的就让时间来给出答案吧。

你的选择,决定了最后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