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k Floyd「Meddle」碟評:虛空黑暗裡的一線光明和希望回聲

平克弗洛伊德在這張名為《Meddle》(干涉)的第六張專輯中,終於產生了脫離Syd Barrett之後的第一首經典代表作——《Echoes》。

歌名就像他們製作這張專輯的過程一樣。回聲——像是樂隊的前進方向有了回應,樂迷也給予了積極的反饋。猶如一個人走在空曠黑暗的環境中,喊了一聲,若沒有迴音,可知面臨的是怎樣的空曠。

1971年,皇后樂隊成立,披頭士則已經散夥一年。朋克浪潮還在孕育中,那群組成Sex Pistols的混子們還沒有長大。

六十年代的音樂和理想主義的伍德斯托克都壽終正寢,在七十年代我們究竟會聽到怎樣的音樂,誰都不知道。

Pink Floyd「Meddle」碟評:虛空黑暗裡的一線光明和希望回聲

而在這一年,Pink Floyd發行了《Meddle》,這張專輯讓他們徹底擺脫了Syd Barrett的陰影,也從迷幻搖滾的桎梏中掙脫,樂隊找到了他們協作的正確方式,偉大的月之暗面在此刻已經獲得了最佳溫床。

音樂理唸的干涉

Pink Floyd「Meddle」碟評:虛空黑暗裡的一線光明和希望回聲

專輯封面

封面很難看出具體是拍了一個什麼東西,我偏向於理解這是人的皮膚,看起來很像耳朵,和最著名的《Echoes》形成呼應,耳朵正在接收聲波。

而這些聲波來自樂隊每個成員。如果依然按照之前兩張專輯的創作方式,平克弗洛伊德也許會就此沒落,樂迷已經無法再接受每一次都聽他們的個人創作。如果要個人獨立,就不要再在一起做樂隊了。

於是這一回,樂隊終於合作了起來。全程痛苦、迷茫、不知所措,就像走在無盡的黑暗裡,不知下一步奔向哪裡,也不知前路是什麼樣子。

專輯錄音師John Leckie回憶當時的情形就是錄音在每天下午2點一直到第二天凌晨4點進行,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沒有期限的無所事事中度過。如果放在此刻,想必大家就是在錄音棚裡玩手機,抽菸。

Pink Floyd「Meddle」碟評:虛空黑暗裡的一線光明和希望回聲

John Leckie,著名專輯《the stone roses》和《the bends》也出自他手

樂隊創作了無數個片段,但都像是音樂碎片,無法成為完整作品。大家都在等待靈感降臨的一刻。

最終鍵盤手Wright在鋼琴上彈出了一個音並用Leslie揚聲器放大,這個音最終成為了突破口,從這個音開始,四個人把各自創作的碎片整理到了一起。就像每個人在發出聲波,此刻,聲波完美的形成了干涉,和諧又錯落有致。

唱片名叫干涉,意為每人的想相互交織又錯落有致,唱片的封面想一個耳朵,在虛空中聽到了一個靈感的回聲。

One Of These Days ★★★★★ by All Members

開場即為一首純器樂曲——準確來說還是有一句歌詞的——One of these days I'm going to cut you into little pieces.這僅一句處理過的人聲來自鼓手Mason。

雙貝斯拉開序幕,一把貝斯聲音剛勁有力,而另一把聲音很沉悶。Gilmour解釋說因為琴絃太舊了而新的琴絃還沒送到,就只能這麼錄音。

B小調的曲子裡也加入了一些A大調的和絃。噴氣式音效很抓耳,四人的合作非常默契,作為開場曲再好不過——它似乎宣告了平克弗洛伊德巔峰期的來臨。

1991年,有一款叫“Little Pieces”的電腦病毒面世,入侵電腦後會清除屏幕內容並且只顯示一句信息——One of these days I'm going to cut you into little pieces。顯然,這位黑客是在致敬這首歌。

A Pillow Of Winds ★★★★ by Gilmour and Waters

非常非常溫柔的一首歌曲,吉他是其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木吉他和電吉他的滑音交織構成了一首詩意情歌。

吉他沒有使用標準的EADGBE式調絃,而是使用了開放E調音——EBE#GBE,第四、五絃升了一個全音,而第三絃升了一個半音。E大調曲子在中間轉到了E小調,並且用到了一些色彩和絃如Em(add9)和E7sus2,再配合Waters的無品格貝斯,一首本來簡單的曲子變得十分有張力又富有變化。

據鼓手Mason說,曲名取自於麻將中的一種術語,當時樂隊很痴迷打麻將(正好四個人,不怕三缺一)。

Pink Floyd「Meddle」碟評:虛空黑暗裡的一線光明和希望回聲

Fearless ★★★ by Gilmour and Waters

這本是一首乏善可陳的單曲,Syd Barrett傳授了開放G調絃,兩位便用這個吉他調絃法進行了創作,可以說是Barrett的精神遺產。

整個編曲感非常有齊柏林飛艇的感覺。

讓這首歌討論度大漲的原因是樂隊穿插了利物浦足球俱樂部的隊歌《You'll Never Walk Alone》作為背景和聲,在歌曲最後可以清晰聽到球迷的合唱。

這一度讓人誤以為他們是利物浦球迷。

Pink Floyd「Meddle」碟評:虛空黑暗裡的一線光明和希望回聲

不過他們不是披頭士,又沒有在利物浦長大。實際上,Roger Waters和David Gilmour是可以考證的阿森納球迷,甚至Mason也是。Waters經常去看阿森納的比賽。

多年之後,他們還要一首歌叫《The Gunners' Dream》,歌名可能就是為了致敬阿森納俱樂部。

San Tropez ★★★ by Roger Waters

比《A Pillow Of Winds》還要柔情一百倍的歌曲,也是專輯裡唯一一張個人創作單曲。

水爺包辦了創作、貝斯、演唱和木吉他的演奏,但是眾所周知,水爺的意識和創作力雖然非常高超但音樂素養著實不如Gilmour和Wright,因此我們可以在間奏聽到Gilmour的滑棒吉他演奏,在尾奏裡感受Wright精彩絕倫的鋼琴編配。同時Mason的律動也非常帶感。

這是一種難得的化學反應,一人創作,全員潤色,並且得到了非常好的正向效果。

San Tropez是法國南部的一個地方,歌詞描述了在這片土地生活的浪漫時光。

Pink Floyd「Meddle」碟評:虛空黑暗裡的一線光明和希望回聲

San Tropez地區照片

有意思的是歌詞倒數第二句“Making a date for later by phone”一直被意大利樂迷聽成“Making a date for Rita Pavone”,而Rita Pavone則是六十年代的一名意大利流行女歌手。

更好玩的是,Rita本人不止一次聲稱這句歌詞就是寫給她的。

Pink Floyd「Meddle」碟評:虛空黑暗裡的一線光明和希望回聲

意大利歌手Rita Pavone

Seamus ★ by All Members

一首可有可無、乏善可陳的實驗作品。一隻叫Seamus的狗在這兩分多鐘的曲子裡不停地叫著。現場演出時如果Seamus不在,就換個歌名。反正是一首有點無趣的歌曲。

就目前來說,每張專輯總是會有一首這樣的聲音探索類曲目。

Pink Floyd「Meddle」碟評:虛空黑暗裡的一線光明和希望回聲

Echoes ★★★★★ by All Members

關於《Echoes》的編曲分析,都可以單獨寫一篇文章了。它複雜,豐富多樣,全面展示了樂隊的創作成果。

歌詞上,很有思辨性,命題宏大,旋律和編曲方面,四位成員努力把各自創作的碎片拼合在了一起。在曲目開始的那個回聲起,Pink Floyd從Syd帶領的迷幻搖滾裡徹底走出,脫胎換骨成為了一隻前衛搖滾樂隊。

它呼籲人們認真思考冥想人類共性和普世價值,一起重新融入宇宙,頗有一點道法自然的意思。主張分享、團結、統一和融入,摒棄個人主義導致的隔閡。每個人都在找尋真理,探索自然之道,試圖抓住那束人類之光。

Pink Floyd「Meddle」碟評:虛空黑暗裡的一線光明和希望回聲

echoes曾作為精選專輯名稱發行,這版封面巧妙展示了歌詞描繪的人物關係

前兩段歌詞講述回聲(echo)傳來,前往光明,回聲就是人類融合宇宙的共通點,陌生的人們相遇,互相感應彼此,通往樂土。之後演唱停止,進入一長段非常精彩的布魯斯演奏,在11分鐘處開始實驗性的音效營造恐怖和未知的氛圍。

在15分鐘時,回聲再度出現,隨後風琴鋪出了非常適合冥想的和絃,17分鐘的時候,吉他的音頭逐漸進入,在最後開始唱第三段歌詞,呼籲人類行動起來,飛翔共同嚮往的藍天。

熟悉《歌劇魅影》的朋友可能聽的時候會發現二者有相像之處,Roger Waters也非常堅定的認為他們的這首歌被抄襲了,起碼是借鑑了。但因為他那時已經有很多私人事務要處理,就放棄了起訴。

《Meddle》幫助樂隊走出了困境,完成了蛻變,使得平克弗洛伊德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盛世。不過在《月之暗面》來臨之前,他們還會有第二次為電影做的原聲大碟等待我們鑑賞。

故事仍在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