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自成坐了天下,中國的古代歷史會是怎樣的?

書寫的浪花


李自成(1606~1645)原名鴻基,陝西米脂人,家世務農。家貧,為人牧羊,略識文字,及長為銀川驛卒。明天啟、崇禎年間,陝北連年旱荒,農民紛起暴動。崇禎三年(1630),自成以裁驛卒失業,遂投活動於西川的不沾泥張存孟部。後因張存孟敗降,自為一軍。

起義的發展和勝利後不久,自成投闖王高迎祥,為八隊闖將,轉戰陝、晉、畿南、豫楚等地。九年七月,迎祥被俘犧牲,自成承襲闖王名號,轉戰於陝南及四川東北部地區。十三年二月 ,自成軍在奉節魚腹山失利 ,再次潛伏商雒山(今陝西商州東南)中。

同年河南發生嚴重災荒,農民紛起暴動。十一月中旬,起義軍經陝南商州突出武關,轉戰河南,農民爭附。不久,文士牛金星、宋獻策、李巖等先後來投。十四年初下洛陽,殺明福王朱常洵,開倉濟貧,聲勢迅速擴大。此後,3次圍攻開封。明軍主力被消滅,起義軍控制河南全省,部眾近百萬,李自成起義軍成為明末農民起義軍的主力。

李自成漸將過去的流動作戰改為每得一城,分兵據守的軍事戰略,十六年正月克承天(今湖北鍾祥),打出“剿兵安民”旗號,散發“三年不徵”傳單。尋移檄黃州,揭露朱明暴政,宣傳自己興仁義之師、拯民於水火的作戰宗旨。兩年多席捲河南五府數十州縣,及湖廣荊、襄諸府。十六年二月,改襄陽(今湖北襄樊)為襄京,成立新順政府,自成自號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羅汝才為代天撫民威德大將軍。轄區西起潼關,東至歸德(今河南商丘)、汝寧(今河南汝南),北濱黃河,南至松滋、枝江、澧州(今湖南澧縣),派遣地方官吏者凡70多州縣。

起義軍雄據荊襄,遂圖謀取京師。李自成採納謀士顧君恩之策,先取陝西,作為根據地。十六年九月,起義軍於河南郟縣大敗孫傳庭,殺傷明軍4萬多人,獲器仗輜重數十萬計。此後起義軍分兩路進兵陝西,十七年正月,攻克西安,乘勝取寧夏、蘭州、西寧、永昌、莊浪等地。

起義軍佔領西安後,即正式定國號為大順,改元永昌,以崇禎十七年為永昌元年。並改西安為長安。李自成改名自晟,稱王。同年二月,起義軍分兩路進攻北京。三月十八日圍困京師。次日攻入北京。明思宗自縊於煤山(今景山)。明朝滅亡。

佔領北京後,繼續分兵略地,委派地方官吏,建立基層政權。北直、山東、河南、蘇北、皖北各地州牧縣令紛紛上任。是時,大順版圖,東自山東,西至甘寧,北沿長城,南達江淮,掩有北直、山東、山西、陝西、河南五省,西北甘肅、青海、寧夏的一部分,川北保寧地區若干州縣,及今江蘇、安徽淮河流域地區,長江流域則有湖廣的荊州、襄陽、承天、德安四府等地。

起義過程中,針對明朝地權集中與賦稅繁重的情況,提出“均田免糧”口號。攻佔西安後,又以“貴賤均田”及“五年不徵”相號召。在河南等地到處傳播“不當差、不納糧”的歌謠。“均田免糧”並未真正實行,只是個別地方官曾經實行過改變封建地權的措施。如在某些地區大順地方官府默許農民進行自發的奪地鬥爭。起義軍亦實行籍沒富室政策,以解決軍餉,兼濟貧窮。但在這一口號下,劫掠平民、殃及無辜之事亦時有發生。起義軍還實行平買平賣,保護工商的政策。起義軍進北京後,令市民照常營業。山東畿輔運河航行的商船不絕。

起義軍佔領北京後,北方的勁敵只餘駐防山海關外的明總兵吳三桂。自成失於輕敵,僅派人攜金銀錦緞前往招撫。三桂先接受招撫,後聞自成在北京嚮明官追餉,並聞家屬被拘,遂歸山海關起兵反叛,並向清軍求援。自成率劉宗敏、李過東征,四月二十一日至山海關。為防三桂東退,自成出奇兵2萬繞至三桂軍後,自己則率軍從西面合圍夾擊。在吳三桂軍動搖之際,清多爾袞發兵夾擊。因眾寡懸殊,兩面受敵,農民軍敗退北京。

農民軍的戰敗引起北京人心惶恐。起義軍的很多將官經不起都市豪華生活的誘惑,日趨驕奢淫逸,士卒也各身懷重貨,無有鬥志。軍心渙散,紀律鬆弛。永昌元年(1644)四月二十九日,自成倉卒即帝位,次日即離北京南下,經晉入陝,試圖仍以陝西為基地再起。五月轉戰至湖北東南各州縣。九月至九宮山(一雲通山,一雲通城),為地主鄉團所圍困。李自成犧牲,餘部由劉宗敏、李過率領南下,聯明御清。

威名赫赫的李自成只在京城維持了一個多月即迅速敗亡,許多學者都為李自成惋惜。哪些錯誤導致李自成最終成為悲劇人物?

不知道籠絡明朝勢力,李自成出身於驛卒,在他的頭腦中,也許明朝皇室已經完全喪失了正統地位,沒有任何利用價值了!他根本不瞭解,延續了276年的明朝帝王在官僚和百姓中還有很大的號召力!

李自成起義的參加者都是在天災人禍下無法生存的農民,其行動是破壞社會秩序而不是建立社會秩序。他們善於敢於推倒舊朝代,但是卻無力建設新世界,所以他的失敗就完全是必然的。



x錦繡年華x


對這個問題,筆者拒絕“如果”,不是對題主不敬,而是“恨鐵不成鋼”啊!

劉邦為什麼能坐天下?李自成應該學習!黃巢為什麼失去天下?李自成應該反思!朱元璋為什麼能坐穩江山?李自成更應該學習!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怪就怪李自成不愛學習,不善於學習。

李自成的失敗是必然的!歷史已證明了這個論題。你看他用的一些人?李巖是最能輔佐李自成成就一番事業的。可一個李巖他都沒用好。牛金星是個典型的投機分子,而且毫無氣節可言,卻得到重用,清軍一來,立馬投降。劉宗敏是個典型的莽夫,一個只知道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草莽英雄,拼殺疆場還可以,輔佐李自成治理天下,差的太遠了。事實上攻入北京城,李自成基本上難以控制屬下了,根本管不了底下的人,只能眼睜睜看著手下的人燒殺搶掠。

關鍵是長期形成的“攻佔一地,不分青紅皂白亂殺明朝官員,吃完搶完享受完,嘴巴一抹,掉頭就走”的“流寇主義”,是李自成失敗的最大根源。

“吃他娘,著她娘,吃著不夠有闖王。不當差,不納糧,大家快活過一場。”大家看看當時這個“流行語”,就知道李自成的部隊是什麼素質的部隊了,說白了,就是一群烏合之眾。進入大明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經濟中心——北京城,李自成的手下早已眼花繚亂,分不清東南西北了,進而垂涎三尺。最終的結果:步入黃巢後塵,不管三七二十一,搶他孃的(原諒筆者說粗話)。此時,不讓搶?您試試?搶啊!有便宜不沾王八蛋。於是,北京城怨聲四起。怎麼這樣啊?北京城的老百姓心裡是拔涼拔涼的。試問李自成:劉邦進咸陽,還知道弄個“約法三章”,您咋這麼不虛心呢?氣死老夫了。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估計這個婦孺皆知的大道理,李自成是很清楚的。面對長期形成的尾大不掉,派系林立,將領們心懷鬼胎,各位看官們!您們說,李自成又能如何呢?失敗是必然的!

筆者倒認為:在佔領西安,成立大順政權後,李自成就應該完善國家機器,設置強有力的行政和執法部門,制定具有約束力的制度,逐步完善法律法規。兵不在多而在精,那怕精兵不簡政也行。李自成倒好,還沒準備好,就又帶著一幫“吃他娘、喝他娘”的弟兄殺向了北京城。

“無法則國亂”,可惜您李自成是不懂還是裝不懂?氣殺老夫也!

李自成最終上演了一場悲劇。可嘆!

謝謝!


吳建彬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沒什麼區別,不過是中國一個朝代更替。

可能因為是漢人王朝,可能大順朝比較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期望封建王朝自己進行資本主義制度改革,是絕對不可能的。

實際上,即便是日本德川幕府也沒有主動放棄權力,而是通過倒幕戰爭被倒幕派用武力擊潰的。

對於任何一箇中央集權的政府,想要自上而下主動改革,歷史上基本沒有先例,最終都要被中層和底層民眾的武力推翻。

當然,如果是漢人朝廷,不會像滿清末年那麼窩囊。

漢人實用性比較強,善於學習敵人的新技術。

明代中後期,漢人發現自己的火炮遠遠不如洋人,就購買仿造了紅衣大炮、弗朗機這些各種西洋火炮。

發現自己的火銃不如日本人用的火繩槍,也迅速仿造了鳥銃。

在明朝末期,明軍大量使用火器,已經成為冷熱兵器混合的軍隊。

漢人王朝不會像滿清一樣,刻意控制火器的發展,搞得火炮100多年沒進步。

正常來說,漢人王朝會迅速迅速西方比較先進的技術,導致國家國力會更強大一些。

同時,因為不存在民族問題,不會存在“寧贈友邦不予家奴”,可能不會出現清末那麼殘酷的鎮壓革命黨事件。

辛亥革命還是會有,只是恐怕不會很激烈。

但你要說大順朝會改變中國封建王朝的規律,當然是不可能的。

其實即便是清末的太平天國,它如果上臺也不會改變滿清的根本制度,一丘之貉而已。

就李自成自己來說,此人檔次不夠。李自成缺乏最基本的戰略眼光,缺乏足夠的政治和軍事遠見。這除了他自己能力不足,主要是沒有建立一個類似朱元璋那種厲害的幕僚班子。

李自成的幕僚多是底層知識分子,才能和遠見不足,比滿清要差得遠。

所以,李自成在滿清隨時可能介入的情況下,擅自去同吳三桂進行戰略決戰。

結果一片石大戰,大順軍投入6萬主力。

這邊吳三桂雖然只有5萬,然而滿清還有8萬。

6萬:13萬,可以看出李自成的能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