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寧靜 讓心歸零 ----走近法源寺

感受寧靜 讓心歸零

----走近法源寺

姚詠梅/圖文

感受寧靜 讓心歸零  ----走近法源寺

感受寧靜 讓心歸零  ----走近法源寺



感受寧靜 讓心歸零  ----走近法源寺

法源寺位於北京西城區宣武門外教子衚衕南端東側,建於唐太宗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剎。雖然每天上下班都會從寺院門口經過,但一直沒有機會與他結緣。最近因為工作原因壓力很大,在朋友建議下毅然放下寫了一半的採訪稿,走近法源寺,感受一份寧靜,淨化煩躁的心靈。

據《元一統志》記載,法源寺始建於唐朝,初名“憫忠寺”, 是唐太宗為哀悼北征遼東的陣亡將士而建。曾有“憫忠高閣,去天一握”之讚語,於雍正十二年改為“法源寺”。如今,這裡是中國佛學院 、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成為佛教文化和佛學研究的中心之一。



感受寧靜 讓心歸零  ----走近法源寺



感受寧靜 讓心歸零  ----走近法源寺

臺灣歷史學家、作家李敖在他的小說《北京法源寺》中說,過去其實有兩種,一種是自己的過去、一種是古人的過去。自己的過去雖然不過幾十年,但是因為太切身、太近,所以會帶給人傷感、帶給人悵惘、帶給人痛苦。但古人的過去卻不如此,它帶給人思古的幽情、帶給人淒涼的美麗和一種令人神往的幸會與契合。懷古的情懷,比懷今要醇厚得多。它在今昔交匯之中,也會令人有蒼茫之情、滄桑之感,但那種情感是超然的,不滯於一己與小我,顯得浩蕩而恢廓。懷今以後,益之以懷古,可以使傷感、悵惆、痛苦之情昇華,對人生的悲歡離合,有更達觀的領悟。



感受寧靜 讓心歸零  ----走近法源寺



感受寧靜 讓心歸零  ----走近法源寺

我希望在懷古中能夠給自己啟迪更多的智慧。



感受寧靜 讓心歸零  ----走近法源寺



感受寧靜 讓心歸零  ----走近法源寺



感受寧靜 讓心歸零  ----走近法源寺

跨進法源寺,靜靜豎立的一座座石碑吸引了我。風化的石碑用一片片斑駁訴說著經歷的種種苦難:風吹雨淋日曬,還有人為的破壞,但依然可以還可以看到文字的刀鋒劍刻。默唸著一篇篇墓誌銘,它們講述著墓室主人曾經的故事和善行,圍著最大最完整的石碑轉了好幾圈卻沒有找到一個字,或許被磨去了,或許是當時沒來得及刻,也或許原本就沒想刻,因為無就是有。

順著小路往寺院深處走去。雖是暑假期間,但依然會看到有佛家學子迎面而來,款款而去,那黃色長袍在其輕盈的腳步下隨風飄動,別有一種風采,雖動卻欲靜,或許這隻有學佛之人才有的神采吧。



感受寧靜 讓心歸零  ----走近法源寺



感受寧靜 讓心歸零  ----走近法源寺

偶遇善男信女,他們或倚門讀經,或隔門求拜⋯⋯我不懂佛法,只有懷著敬畏、真實、善良的心,享受這份安靜與莊嚴。或許我們在快速發展的這個社會為了趕上時代的脈搏而缺失了思考,我們需要有這樣一份寧靜來調整。



感受寧靜 讓心歸零  ----走近法源寺

貓是有靈性的動物,與其他寺院一樣,院裡的貓並不少。它們遇到遊人挑逗時不驕不躁,以喵星人的沉穩坦然以對。或許它們生活在這裡,受到了這裡文化的薰陶吧。



感受寧靜 讓心歸零  ----走近法源寺



感受寧靜 讓心歸零  ----走近法源寺

也許來這裡的遊人太少,也許在這裡的人太熟悉這裡的環境,包括一草一木一物一生靈。蚊子們對我這個初來乍到陌生人的到來格外的熱情,怎麼也親不夠,隨意的一揮手居然還能抓住一隻。雖然在這淨地不太合適殺生,但又實在是抵擋不住圍攻,只好匆匆移步院外。



感受寧靜 讓心歸零  ----走近法源寺



感受寧靜 讓心歸零  ----走近法源寺

法源寺內收藏了眾多佛教典籍,也有許多佛教小冊子,用以結緣。因為平時會抄寫金剛經,結緣一本金剛經,希望能夠更深的領悟經文的那份禪意。



感受寧靜 讓心歸零  ----走近法源寺

走進中國佛學院,本想拜見一位朋友,可惜無緣相見。但見到了歷任佛學院院長的照片、趙樸初、學誠法師的書法手跡,我想這也是一種緣份吧。



感受寧靜 讓心歸零  ----走近法源寺

走出法源寺,想著寺院牆上那篇“學習放下”:放下一切我們對事物的成見與期盼;放下對自己根深蒂固的觀念的執著;放下對一切事物的觀念、成見和想法。如此一來“法”自然會顯現。放下,應該是另一種方式的擁有,學會放下,讓我的人生更加精彩。心靈的房間,不打掃就會落滿灰塵,我應該放下壓力,掃去灰色和迷茫,給快樂更大的空間;放下抱怨,學會坦然面對厄運,積極看待人生,讓陽光照進心田;放下自卑,讓自己成為內心強大的人,越過高山跨過大海,擁有更廣闊的天空;放下懶惰,奮鬥改變命運,提醒自己做上進、快樂、健康、善良的自己;放下猶豫,抓住機遇,立即行動,抓住屬於自己的快樂和幸福⋯⋯即使生活總是風生水起,內心也依然要波瀾不驚,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笑看庭前花開花落,靜觀天邊雲捲雲舒。



感受寧靜 讓心歸零  ----走近法源寺



感受寧靜 讓心歸零  ----走近法源寺

我還告誡自己,對一切事物應該以誠為本真,無需虛偽,無需奉迎,才無愧於自己的良心。人生猶如時鐘,到了子夜就要“從零開始”新的週期,做人也一樣,放下過去,適時讓心“歸零”。學會真實做人,以真為底線,不刻意,無圓滑;將心放寬,以一顆平常心應對世間的瑣事;將心放平,以靜若止水的心態笑傲人生。在不斷“歸零”的基點上讓人生重新起航,去追尋那理想的彼岸⋯⋯



感受寧靜 讓心歸零  ----走近法源寺



感受寧靜 讓心歸零  ----走近法源寺



感受寧靜 讓心歸零  ----走近法源寺

姚詠梅,號素心,中外企業文化雜誌編委、中企聯企業文化評審委員會專家、企業文化中國論壇專家、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會員、中國女攝影家協會會員、北京雜文學會會員、首都書畫院副院長、北京市決策學學會理事、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理事。

近20年的新聞媒體工作經歷養成了用獨特的視角捕捉新聞,通過對於光遠、成思危、吳敬璉、林毅夫、樊綱、世界經濟論壇主席克勞斯·施瓦布等等專家、學者的訪談培養了積極、熱情、輕易不言輸的個性。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是我的座右銘!做知性優雅女人、做最好的自己是我的追求!熱愛生活,善於發現身邊的美是我的行動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