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捷微電高送轉“巧遇”首發解禁 股價大漲背後財務疑點叢生

作者:劉傑


捷捷微電自上市以來連續實施“高送轉”,2019年分配預案推出後,次日股價漲停,與此同時,其實控人首發限售股大規模解禁,在此當口,實施高送轉助推股價大幅上漲,就難免讓人懷疑,其是否在為大股東減持而做準備。與此同時,其2019年採購和營業收入數據均存在勾稽異常,數據真實性令人懷疑。

捷捷微電高送轉“巧遇”首發解禁 股價大漲背後財務疑點叢生

4月15日,捷捷微電發佈2019年利潤分配預案,擬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2元,同時以資本公積每10股轉增6股,次日,其便收穫漲停板,隨後引發深交所對其高送轉必要性及合理性的質疑。捷捷微電於4月21日,以行業發展空間大、公司業績穩定增長等理由予以回覆,然而,《紅週刊》記者注意到,其此次高送轉時逢實控人首發股票大規模解禁,因此,不排除其這般操作是為股東高位減持做準備的可能。

更重要的是,2019年年報捷捷微電披露的財務數據中,採購規模大幅增加,採購支出卻出現驟減,另外,其營業收入真實性也存在疑點,而這也令人懷疑,是否是因為首發股票解禁,為配合大股東未來的減持而進行的財務操作。

高送轉“巧遇”首發解禁

捷捷微電除了即將進行的高送轉外,事實上,其自2017年3月上市以來,已連續實施多次資本公積轉增股本。其中2017年和2018年,其轉增比例分別為每10股轉增9股和每10股轉增5股。在上市不足三年的時間中,捷捷微電就通過送股、股權激勵、再融資增發等方式不斷擴大股本。2017年上市時,該公司股本尚只有9360萬股,而如今已增至3.05億股,增幅高達225.85%。

隨著股本不斷擴大,其每股收益(EPS)遭到稀釋,呈現持續下降趨勢,2017年至2019年,其基本每股收益分別為1.64元、0.93元、0.7元。

捷捷微電高送轉“巧遇”首發解禁 股價大漲背後財務疑點叢生

4月15日晚間,其拋出高送轉的利好信號後,二級市場迅速響應,次日其便收穫一個漲停板,股價得以推升,目前其靜態市盈率(PE)已近60倍。

事實上,自2020年1月8日,捷捷微電剛剛實施定向增發開始,其股價便“瘋狂”上漲,2020年1月8日其收盤價為26.86元,截至4月24日收盤,其股價已經達到35.6元,區間漲幅為32.54%。僅幾個月的時間,其市值大幅飆升,現已成功躋身百億市值公司行列。

由於捷捷微電股價漲勢喜人,其定增參與方預計獲益頗豐。捷捷微電此次定向增發的總股數為3566萬股,限售期為12個月,定增發行價為21.18元/股,以截至發稿收盤價35.6元/股來看,參與定增的認購方預計將浮盈數億元。

值得警惕的是,2020年3月16日,捷捷微電於2017年3月首發上市的限售股大規模解禁,解禁股數為9918萬股,佔總股本比重高達32.39%,其中涉及的股東為江蘇捷捷投資有限公司、黃善兵、南通蓉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黃善兵為上市公司實控人、江蘇捷捷投資有限公司為其所控制公司,二者本次解禁股數佔解禁總股數的9成以上,據Wind統計,解禁總股數市值高達34.36億元。在控制人首發限售股大規模解禁的當口,捷捷微電拋出高送轉的好消息,再次助推股價大幅上漲,就難免讓人懷疑,其是否在為大股東減持而做準備。

捷捷微電高送轉“巧遇”首發解禁 股價大漲背後財務疑點叢生

可疑的採購

2020年以來,捷捷微電股價大幅上漲,除了受高送轉、員工股權激勵等政策影響外,其持續增長的業績也是重要影響因素,然而《紅週刊》記者查看其財報發現,2019年,其現金流數據存在異常,再進一步核算其採購數據的財務勾稽關係後,發現其中存在鉅額差異,其財務數據的真實性也令人擔憂。  

2019年年報顯示,其“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金額僅為6841.32萬元,而2017年、2018年該科目金額分別達1.58億元、2.17億元,2019年現金支出遠遠低於以上兩年,這顯得很奇怪,難道是其本期大幅縮減了採購,還是說進行了大額度的賒購?

財報顯示,2017年至2019年,其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分別為5538.26萬元、6294.12萬元、9883.27萬元,佔總採購額的比例分別為44.54%、35.16%、39.20%,由此推算出全年採購總額分別為1.24億元、1.79億元、2.52億元,可見,其採購金額是逐年增加的,並不存在2019年大幅縮減採購的情況。但在以上週期內,其“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採購總額(不含稅)”比例分別為126.71%、121.05%、27.13%,2019年這一比例大幅下降,也就意味著其當年以現金採購的部分相當少,賒購規模應該不低,那我們再來看看其賒購的情況。

年報顯示,2019年其應付賬款金額為1.22億元,相較2018年確實有大幅新增,新增幅度為61.37%,然而,即使如此,也仍然不足以支撐其當年的採購總額。鑑於此,我們來進一步確認下,其現金流與採購數據之間的勾稽關係,看看是否正常。

上文中我們已經核算過,2019年捷捷微電全年採購總額為2.52億元,考慮到其主要產品為功率半導體芯片和功率半導體器件,適用於13%的增值稅稅率(注:自2019年4月增值稅稅率由16%下調至13%),推可估算出其含稅採購金額約為2.87億元。而該部分含稅採購金額一方面會體現為現金流量的流出,另一方面則會導致相關經營性債務的增減變動。

2019年,其“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金額為6841.32萬元,再剔除本期預付賬款增加額128.47萬元變動的影響,則與本期採購相關的經營性現金流出金額為6712.85萬元,該金額與含稅採購金額相較少了2.2億元,這意味著本期其經營性債務將會出現同等規模的增加。

翻看其資產負債表,2019年應付賬款金額為1.22億元,較上期末的7537.41萬元,僅增加了4626萬元,這比2.2億元的理論應增加金額差了1.74億元,該金額佔其含稅採購總額的比重高達60.46%。

結合上文來看,顯然其2019年的採購支出不足以支撐其披露的採購總額,而且前後相差金額巨大,那麼其採購數據的真實性就很值得懷疑了。

捷捷微電高送轉“巧遇”首發解禁 股價大漲背後財務疑點叢生

營業收入或有“水分”

不僅採購數據存在疑點,捷捷微電營業收入也存在虛增的嫌疑。

捷捷微電自2017年上市以來,營業收入一直維持著高增長的態勢,2017年至2019年,其營業收入增速分別達29.91%、24.76%、25.40%。而隨著營業收入的增長,其應收賬款金額也在不斷攀升,2019年其應收賬款同比增加了50.09%,應收賬款佔營收的比重也由2018年的24.51%上升至29.33%,這也表明其應收賬款回收難度在不斷加大。更重要的是,其營業收入也存在數億元的勾稽差異。

財報顯示,2019年,捷捷微電營業收入金額為6.74億元(如表2),其中境外收入為7238.02萬元,該部分不考慮增值稅,其餘收入適用於13%的增值稅稅率(增值稅稅率調整同上文)。經計算,2019年其含稅營業收入約7.57億元。根據財務勾稽情況,含稅營業收入將體現為同等規模的現金流入和經營性債權的增減。

2019年,其“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金額為4.29億元,本期預收賬款變動較小故不予以考慮,將銷售收到的現金與含稅營收相勾稽,相較少了3.28億元,故理應使得當期的經營性債權出現同等金額的增加。

捷捷微電2019年末應收票據、應收賬款、應收款項融資金額分別為504.68萬元、1.98億元、5259.83萬元,合計金額達2.55億元,相較上年末相同項目合計金額1.63億元,增加了9240.13萬元(注:由於壞賬準備金額變動額較小,故此處不予考慮)。但該金額與理論應增加額3.28億元相較,少了2.35億元,這也就意味著捷捷微電當年有2.35億元的營業收入沒有相關現金流及債權的支持,存在虛增的嫌疑,而該部分佔其含稅營收的比重達31.11%,也就是說捷捷微電有三成的營收可能含有“水分”。

《紅週刊》記者核算捷捷微電2018年的營收及採購數據,則發現勾稽關係基本正常,耐人尋味的是,為何其營業收入、採購數據均在2019年開始出現數億元的勾稽差異?這就難免令人懷疑,這是否是因為首發股票解禁,為配合大股東未來的減持,而進行的財務操作?■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