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奮力推動鄉村振興走在前列--江淮傳真--安徽--地方--首頁

在素有“淮上糧倉”之稱的霍邱縣臨淮崗鄉下姜臺村,農用直升機在對小麥種植區域展開飛防作業。通訊員 田凱平 攝

“請總書記放心!我們一定多種糧,種好糧”

——去年全省優質糧油產量同比增加296萬噸,帶動130萬農戶增收6.6億元

又是一年春光好。

4年前的4月2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小崗村高標準示範農田。他沿著田埂走進綠油油的麥田,察看小麥長勢。 “當時小麥正在抽穗灌漿。我介紹說長勢非常好,畝產能到400公斤以上,總書記非常高興……”

回憶起4年前的這一幕,小崗村種糧大戶程夕兵依然歷歷在目。

4年來,程夕兵發展糧食生產的心勁越來越足。 “今年我種了300多畝小麥,現在又到了揚花灌漿期,長勢非常好。 ”程夕兵激動地說,“請總書記放心!我們一定多種糧,種好糧! ”

“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裡,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 ”去年我省糧食總產810.8億斤,居歷史第2高位、全國第4位,實現“十六連豐”。今年省委一號文件繼續把糧食生產作為重點,提出要“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確保全省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億畝、總產量穩定在3900萬噸以上”。

增產還要增收。轉方式、調結構、提效益,我省在穩產能基礎上走出一條優質、綠色、提效的糧食生產之路。

4月20日上午,記者來到桐城市綠福農業科技公司。 “將農作物秸稈、稻殼等農業廢棄物通過微生物發酵和高溫殺菌處理,我們研製出無土育秧基質和有機肥。 ”公司負責人姜斌介紹,去年公司不僅利用了流轉承包的所有農田秸稈,還為36戶種糧大戶的3萬多畝農田秸稈免費打捆收集離田。

採訪中記者發現,越來越多的糧食企業通過訂單或建立基地的方式,推廣綠色生產模式,建設烘乾和專用倉儲設備,提升加工生產線,滿足“升級的胃”。 “烘乾機組日烘乾能力達到1500噸,建成了6萬噸的標準化倉庫。為種糧大戶提供綜合技術服務,可以覆蓋20萬畝。”姜斌說,現在公司已經從追求產量向品質和效益轉變,綠色優質大米產量佔比逐年提高。

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萬士其介紹,去年我省安排“中國好糧油”項目資金4.48億元,壯大稻穀小麥加工等傳統產業集群,注重培育沿淮沿江糯米、皖北大豆製品、皖中雜糧和主食等產業集群。去年全省優質糧油同比增加296萬噸,帶動130萬農戶增收近6.6億元。

今年,我省優質專用小麥面積達到2298萬畝,已經佔全部播種面積的53.4%;預計優質專用水稻面積將達1000萬畝以上。

“農村旱廁改水廁,裡裡外外乾淨多了”

——全省農村共改廁92萬戶,建成鄉鎮政府駐地和中心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264個、1333個

暮春時節,適合來靜波村走一走。

選一個春雨乍晴的時間,小河裡漲滿了水,水清岸綠、魚翔淺底。乾淨的村道連起整個村莊,沿途的農家小樓錯落有致,房前屋後草木茂盛、綠意盎然。

靜波村,隸屬滁州市來安縣楊郢鄉。過去發展相對滯後、環境衛生糟糕;如今,這裡面貌一新。 4月底,記者走進村裡,遇見了村民吳獻榮。老吳今年70多歲了,去年底搬了新家,屋門口的院落裡,目之所及,乾淨整潔,溫馨舒適,見不到果皮紙屑等垃圾,“村裡環境衛生人人有責,鄉親鄰里都自覺維護,我家房前屋後,我每天都會掃兩遍”。

不僅打掃得更勤快,垃圾還有了“新扔法”。過去,什麼垃圾都往一個桶裡扔。如今不一樣,村裡給每家每戶發放兩個垃圾桶,擺放在家門口,綠色垃圾桶放可腐爛垃圾、灰色垃圾桶放不可腐爛垃圾。 “疫情期間,我們加強了衛生清理和消毒力度,村莊保潔員幾乎全天都在村裡忙碌。 ”靜波村書記陳向陽說。

村莊乾淨整潔,還離不開“廁所革命”。 “夏天蚊蟲叮、冬天冷風吹、雨天難下腳”,是巢湖市銀屏鎮募基墩村村民李峰對旱廁的形象描述。如今,家家戶戶用上了水衝式無害化廁所,三格式或四格式化糞池除去難聞的臭味、減少了糞便對水體的汙染。

減少汙染、改善水質,不光要靠“廁所革命”,還需加大對生活汙水處理力度。日前,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安徽省2020年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要點》,明確要統籌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因地制宜選擇合理的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技術和模式,加強改廁汙水與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有效銜接,將汙水治理和“廁所革命”統一規劃、一體設計、充分銜接,建立健全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有效機制。

據瞭解,去年全省農村共改廁92萬戶,生活垃圾無害化治理處理率達68.2%,建成鄉鎮政府駐地和中心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264個、1333個。

“2017年以來村集體經濟‘三連升’,分別達到820萬元、1020萬元和1100萬元”

——加快推動改革關鍵環節取得新突破,確保農村改革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講常新。在安徽視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小崗村當年的創舉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聲春雷,希望小崗村繼續在深化農村改革中發揮示範作用。

今年初,小崗村迎來了連續三年分紅,每位股民分紅580元。“經過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和‘三變’(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村民對村集體資產的‘人人持股’,分享村集體經濟發展紅利。”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李錦柱說,近幾年農村改革在小崗村不斷深化,鄉村振興在小崗村穩步推進,“2017年以來村集體經濟‘三連升’,分別達到820萬元、1020萬元和1100萬元”。

小崗村翻天覆地的變化,是我省農村改革發展的縮影。

4年來,我省農村改革持續保持擴面提速、縱深推進的良好態勢。去年我省入選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首批整省試點,完成產權制度改革的村達93.7%,實現分紅的村平均累計分紅40.9萬元;完成“三變”改革的村達52.8%,參改農戶平均增收1100元;新增集體經濟強村400個以上。

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加快實施,承包耕地流轉率達到48.9%,助力更多新型經營主體加快發展。截至去年底,全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雙雙突破10萬個,分居全國第1位、第8位。

“這些公益性崗位的名單、工時寫得清清楚楚,崗位補貼的發放是公開、公平、公正的。 ”不久前,村民圍在金寨縣湯家匯鎮茅畈村村務公開欄前邊看邊討論。村級事務公開透明,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好監督,公開欄前議事已經成為了金寨縣219個村常見的“風景線”。

過去的一年,金寨縣推行村級“小微權力”運行監督制約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村級信訪量下降34.84%,其中149個村實現零信訪。

農村治理體制科學、完善,才能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軟支撐”。“今年將組織開展省級鄉村治理示範創建,制定省級鄉村治理示範縣創建標準,開展示範縣、示範鄉鎮、示範村三級建設試點。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說。(記者 史力 何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