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忒彌斯”計劃:世界海軍領域的一次革命性創舉


“阿爾忒彌斯”計劃:世界海軍領域的一次革命性創舉
  • 官方代號

“阿爾忒彌斯”計劃

  • 英文名稱

Project ARTEMIS

  • 媒體稱呼

低頻主動聲納系統

  • 密級

絕密

  • 發起者

美國海軍

  • 運作進程

1961年

  • 目的

探測遠程潛艇


“阿爾忒彌斯”計劃:世界海軍領域的一次革命性創舉

潛艇的最大威脅,就是其隱蔽性防不勝防

背景

美國對戰略核潛艇的防禦,實際的起點很早,1951年,哈佛大學教授弗雷德裡克·溫頓·亨特最先提出了技術解決方案。當然,僅僅是設想。

1959年,蘇聯部署了第一代洲際彈道導彈R-7“塞約卡”。他們能夠以約5km的準確度傳送約8800km的有效載荷。攜帶單個核彈頭,標稱當量為3噸TNT。但是,它們是非常新的,結果證明它們非常不可靠。


“阿爾忒彌斯”計劃:世界海軍領域的一次革命性創舉

蘇聯第一代洲際彈道導彈R-7“塞約卡”

K-19是俄羅斯第一艘核潛艇,於1961年4月30日服役。當時,軍方認為對美國的最大安全威脅是在美國大城市附近部署潛艇發射的核彈頭的可能性。

這極大的刺激了美國人的神經,打造盾牌刻不容緩。

“阿爾忒彌斯”計劃:世界海軍領域的一次革命性創舉

未雨綢繆、首先發現敵人,是美國人的一種基本想法。這就涉及到,如何首先迅速發現核潛艇?於是,基於這種想法的“阿爾忒彌斯”計劃出爐。

“阿爾忒彌斯”計劃是美國海軍在1960年代承擔的一個項目,“阿爾忒彌斯”研發了一種低頻主動聲納系統,可以探測遠程潛艇。羅伯特·阿蘭·弗羅什以哥倫比亞大學哈德森實驗室技術總監的身份擔任“阿爾忒彌斯”的技術總監。


“阿爾忒彌斯”計劃:世界海軍領域的一次革命性創舉

“阿爾忒彌斯”計劃技術總監羅伯特·阿蘭·弗羅什

行動經過

“阿爾忒彌斯”被認為是水下防禦預警系統的一部分。但是,發現蘇聯的船隻特別吵。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諸如快速傅立葉變換之類的信號處理算法的發展,迅速使西方國家使用了多個無源網絡水下監聽系統陣列,在軍事上處於優勢地位。

1961年,網絡水下監聽系統跟蹤美國海軍“喬治·華盛頓”號潛艇從美國到英國。

次年,網絡水下監聽系統發現並跟蹤了第一艘蘇聯柴油潛艇。


“阿爾忒彌斯”計劃:世界海軍領域的一次革命性創舉

美國海軍“喬治·華盛頓”號

由於無源系統被證明足以檢測威脅美國海岸的潛艇,因此“阿爾忒彌斯”有源系統最終被淘汰。很大程度上是由於1968年約翰·安東尼·沃克操縱的間諜圈,以及潛艇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展,直接向美國海岸派遣彈道潛艇的需求減少了。

蘇聯開始更多地依賴“堡壘”(友好的海軍力量可以重防守安全區域。通常,這個區域被安全的海岸線部分封閉,由海軍防雷,由傳感器監控並由水面,潛艇和空軍大量巡邏),最新一代的戰略導彈核潛艇僅部署在受到良好保護的附近水域中。

1970年代中期開發了一種稱為拖曳式陣列傳感器系統的移動監視功能。“阿爾忒彌斯”系統通過了海軍裝備系統適用性鑑定,1980年船隻開始部署。


“阿爾忒彌斯”計劃:世界海軍領域的一次革命性創舉

首批水下聲波監聽系統傳感器位置

“阿爾忒彌斯”陣列的活動部分為50英尺(15m)乘33英尺(10m),重達400噸。它由1440個單個傳感器(每個200磅)組成,尺寸為48x30。“阿爾忒彌斯”陣列是由馬薩諸塞州昆西市的馬薩產品開發的。頻率範圍為350至450Hz,源電平為247dBm,聲功率為1兆瓦。換能器可以像中心板一樣穿過船的底部來升高和降低。傳感器可以部署到1200英尺(370m)的深度。“阿爾忒彌斯”系統並不是移動的,僅在船舶處於站臺保持模式時才使用。

無源接收陣列由10串水聽器組成,這些水聽器安裝在百慕大的金雀花銀行側的200個80英尺高的塔上。使用美國海軍“大號打火機”號大型有蓋駁船-12將繩子放在岸邊進行了重新配置,並配備了較長的高架吊臂來處理塔樓。每根電纜都有內置的特殊引出線,每隔一定時間連接到水聽器的導線。每個塔都被固定在帶有外帶的專用電纜上。在大約4英寸(100毫米)的電纜的上端,連接了一根鋼絲繩,並將其引向爆炸性嵌入的錨點,錨點射入了金雀花銀行的平坦珊瑚頂部。將超過4萬磅的張力施加到鋼絲繩和電纜上,以儘可能最直的線將其放下堤岸的側面。在某一點上,當在專用電纜上放了一個塞子時,所有進一步的施工都停止了,因為與鋼絲繩的大部分連接都斷開了,並且繩子被“大號打火機”號-12雙鼓絞車上的幾股鋼絲束縛住了。“大號打火機”號-12在4個角落安裝了默裡和特雷古塔柴油舷外裝置,並可以360度旋轉,可以在任何方向上產生巨大推力。電纜引至阿格斯島塔樓,信號從塔樓傳導到百慕大南安普敦的都鐸山,於1955年6月1日開放。

“阿爾忒彌斯”系統的一部分是阿格斯島,位於海洋研究塔上,塔樓於1961年由美國海軍在百慕大西南部35英里(56公里)的阿格斯河岸上192英尺(59m)的水。經過八年的使用,塔樓於1970年被認為不安全,並於1976年被拆除,拆除了漁民主要航道航行的輔助設備。


“阿爾忒彌斯”計劃:世界海軍領域的一次革命性創舉

阿格斯島位置

研究了開發與核動力、遠程、無人值守的高功率聲源相關的放大器換能器和能量存儲系統的可行性研究。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這種系統是可行的。從未採購過這種類型的系統。固定低頻系統的使用在1960年代中期被放棄,取而代之的是移動系統,例如美軍海軍“無暇”號上的移動系統。


“阿爾忒彌斯”計劃:世界海軍領域的一次革命性創舉

“無暇”號,屢次闖入我國南海,其目的大家應該明白了吧

有源陣列是從船上部署的,但僅作為方便的平臺,因為在深水中永久安裝非常昂貴。該船的目的是保持位置和定向自己的能力。美國海軍“卡皮斯特拉諾使團”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加油船,經過改裝,可以搭載超大功率聲納換能器陣列。完成轉換後,她加入了“阿爾忒彌斯”計劃。

在通過“卡皮斯特拉諾使團”號的前腳的橫向隧道中安裝了500軸馬力,可控螺距螺旋槳。螺旋槳通常稱為船首推進器,在碼頭試驗期間提供了11250磅的推力。它的用途僅是為了控制其在公開海中航行時的航向。據報道,在這些條件下,能夠在15節風和5英尺浪高6英尺的浪湧海況下,將船舶擺動至任何給定的方位,並使其保持在偏航角內。


“阿爾忒彌斯”計劃:世界海軍領域的一次革命性創舉

“卡皮斯特拉諾使團”號

後續

到1985年,蘇聯在北海的海軍演習使用了多達100艘船隻,其中包括攻擊潛艇。

海軍行動負責人制定了“緊急反潛研究”計劃(CUARP),該計劃的核心是用低頻系統激活拖曳式陣列傳感器系統艦隊,並制定這種系統的戰術。這個移動系統比“阿爾忒彌斯”換能器陣列小得多,重量輕了約6倍。

隨著大西洋戰略導彈核潛艇威脅的減少,監視拖曳陣列傳感器系統在太平洋被重新部署,幾個國家正在部署新一代的攻擊潛艇和彈道導彈潛艇。低頻有源系統目前正在“無暇”號上部署。

作為最高機密的百慕大都鐸山海軍設施已於1995年關閉。設施與金鯧魚海灘俱樂部之間有一條小路。


“阿爾忒彌斯”計劃:世界海軍領域的一次革命性創舉

百慕大

關聯性

“阿爾忒彌斯”計劃屬於高科技武器研發計劃,在“歷史脈動”的資料中,沒有跡象表示計劃具有行動序列。

類似“阿爾忒彌斯”式的計劃,對於美國及世界而言,可謂數量龐大、不可勝數。在“歷史脈動”以往的發文中,也有很多美國的高技術武器研發計劃,歡迎大家回看。


“阿爾忒彌斯”計劃:世界海軍領域的一次革命性創舉

影響

“阿爾忒彌斯”計劃的實際影響就是蘇聯對核潛艇的靜音技術加大研究力度,從而完成矛與盾的螺旋式博弈。

而作為“阿爾忒彌斯”計劃計劃主管的弗羅什博士,因為成就卓著,後來成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第5任行政長官。


“阿爾忒彌斯”計劃:世界海軍領域的一次革命性創舉

評論

“阿爾忒彌斯”計劃是世界海軍領域的一次革命性創舉,也是利用基礎科研及創新能力形成戰鬥力的極佳證明,其歷史地位不亞於雷達的發明。


“阿爾忒彌斯”計劃:世界海軍領域的一次革命性創舉

西方油畫中美麗、清純的“阿爾忒彌斯”

代號說明

“阿爾忒彌斯”,是希臘神話中12主神之一,司狩獵、荒野、野獸、森林、弓箭、射術、接生、生育、豐產、月亮女神。


“阿爾忒彌斯”計劃:世界海軍領域的一次革命性創舉

“阿爾忒彌斯”父母是眾神之王宙斯、泰坦女神勒託,她與阿波羅是孿生姐弟。“阿爾忒彌斯”所扮演的角色是複雜的,被描繪成美麗、青春的少女,臉上稚氣未抹,經常穿戴束腰的短裙和獵靴,拿著弓箭,身邊伴隨著鹿或者獵犬。希臘神話裡“阿爾忒彌斯”跟所謂的新月冠無關,羅馬時期才在她頭上加月亮的標誌。“阿爾忒彌斯”的容貌極為美麗,是奧林匹斯山上眾多女神之中的佼佼者。


“阿爾忒彌斯”計劃:世界海軍領域的一次革命性創舉

“阿爾忒彌斯”的標配

本行動的命名是為了紀念弗雷德裡克·溫頓·亨特。亨特是哈佛大學的發明家、科學家和教授,曾在聲學工程領域工作。


“阿爾忒彌斯”計劃:世界海軍領域的一次革命性創舉

中國畫家筆下的“阿爾忒彌斯”

實際上,“阿爾忒彌斯”的這種設想源於亨特1951年提出的想法。但是,目前沒有資料顯示當時的代號。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本計劃的名稱與亨特的名稱絕對不同。


“阿爾忒彌斯”計劃:世界海軍領域的一次革命性創舉

如果感到本文有些意思,請勞動您寶貴的小手指,或關注、或評論、互收藏、或轉發,這將成為堅定“歷史脈動”為您地提供各類行動計劃不竭的強大動力。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